APP下载

历史线索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12李国强

读写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线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李国强

摘 要线索引出事件的整体,这是探索和发现历史的规律,将这种法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同样可行。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特征出发,对如何合理运用历史线索来实施教学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线索;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01-02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点时容易产生茫然,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从而清晰地梳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牢固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制作年表,梳理线索

历史年表指的是以年、月、日,时刻为经,大事为纬,将散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教学参考资料。历史年表在教学中通常是用来反映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基本线索,学生根據历史年表可以准确地理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考虑到教材中附录部分的历史大事年表内容比较简略,并且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制作大事年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与规律。比如制作秦汉大事年表,表格可以分为两部分,时间和事件,公元前356年,秦国施行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秦始皇下令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及度量衡;直至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重新编制的年表中可以展示秦王朝由兴到亡,再到西汉建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这一年表可以把握其中一连串事件的因果联系,也能够清楚地看到贯穿这些史实的发展线索,即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成为了战国末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之后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而在秦灭六国后,君主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施行各种政策,但与此同时所展开的横征暴敛,大兴土木也为之后爆发的农民起义埋下导火索。在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之后,由两个最大军事集团——项羽与刘邦展开了对天下的争夺。最后刘邦胜利,赢得天下后,他与其后代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开始休养生息,也由此为之后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清楚地明白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横整合的方式会使学生更加完整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完整事件,从而养成在历史上探究的兴趣,提高历史的核心素养,并通过联系实际,客观评论解决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以及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制作大事年表能够对具体某一时期当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前因后果与内在联系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能够掌握其中所暗含的历史规律。对学生而言,也会有更清晰的思路,对史实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二、联系史实,夯实基础

基础的历史知识包括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人物,以及一些历史现象和政治制度等。历史基础知识是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现行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其在板块设计上是根据的时间发展顺序,以点线结合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呈现,点指的就是基础知识,而线则是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历史发展的脉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发现这些“线”,进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自己在历史基础知识上的掌握,传道受业,夯实自己的知识,才会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而这关系着其他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

例如,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两课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一线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首先需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充分理解五四运动爆发在当时的背景(原因)、经过(时间、地点、人物、发展过程)以及结果,初步掌握两节课中的基础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归纳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而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加上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但和会方不顾及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事实,拒绝了中国代表所提出的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在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联合工商业、教育界等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痛斥日本的无理行径,但结果却是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于是在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集结于天安门,打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接着游行队伍移至曹宅,引发了“火烧赵家楼”事件。通过梳理历史事件,也就不难把握五四运动意义这一条历史线索,通过对背景、经过和结果等基础知识的梳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主义爱国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成为了运动主力,一些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些因素都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条件,也可见这些历史线索帮助学生迅速敏捷地阅读并了解了这件历史事件在国际上的实际情况和影响范围。

三、横纵联系,整体把握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习历史要注意多领域、多层次之间的联系,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要分散地去进行讲述,尤其要注重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与同一历史时期下的横向联系、因果关系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从纵向角度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还要加强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中进行类比分析,从而理出历史发展线索。例如,在复习“十九世纪40—60年代的中国历史”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十九世纪40—60年代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哪些巨变?”经过讨论探究,可以总结出在政治上,英、法、美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体制;而在经济上,欧美等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其对于生产原料和资源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在思想上,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在对外政策上,欧美各国积极推行殖民扩张。综其来看,反观此时的中国却仍处于封建专制社会,欧美列强为了打开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掠夺其生产原料和倾销商品,便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逐渐地使中国失去了独立主权,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也就此开篇。通过对该阶段历史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和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过程进行概括,使“欧美资本主义兴起”“近代中国屈辱”“近代中国抗争”与“近代中国探索”四个线索连成一线,帮助学生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

历史线索作为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可以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通过目录和专业性导语带学生们进行初步的知识认知和内容上的梳理,既然认识到历史线索的重要性,那么它的高效性也是普遍理解的。线索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在线索教学法当中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增添些许趣味。初中的历史课堂在授课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上,方法和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线索的把握程度关系着整个教学策略的效果。历史线索在初中课堂的普及,在无数次的教学探究以及实验研究调查中充分证明它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线索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其对于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完成对学生系统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秀玲,金晓波.找准重点抓住主线——初中历史线索教学模式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2):21-22.

[2]韩继林.简析初中历史线索教学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69-70.

猜你喜欢

线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