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一级党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020-06-12李见

新丝路(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党性党校行政

李见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对党校(行政学院)的职能定位更为明确: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这对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一句顺口溜:“中央党校风风光光,省级党校稳稳当当,市级党校勉勉强强,县级党校哭爹喊娘”,这说明越到基层,对党校的重视程度越差,办学条件越不好。四年多时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各级党委对党校的重视自非四年前可比,各级党校硬件设施基本得到改善,但县级党校运转难维持、人才难稳定、教研难开展等情况依然未得到改观,县级党校在发挥自身职能上面仍然面临着让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县一级党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笔者认为,目前县一级党校工作走上了两个极端,一是部分县一级党校平时培训任务少,甚至个别教师整年上不了一节课,二是一部分县一级党校全年忙得停不下来,行政事务和培训工作兼而有之。对于第二种县一级党校而言,师资力量则是必备的,可是这类县一级党校的中心工作却偏离了教学,把大多时间花在了行政事务上。一是教师数量少。要满足对基层党员干部轮训的需要,党校需要多种专业的教师,但是目前县一级党校教师少,不能承担多个科目的教学,以某县委党校为例,学校在编8名人员中有4名教师,其中3名分别是三个科室的负责人,另1名负责学校党建工作,没有一个教师能够专心教学,另有4名公务员编制人员,其中2名被长期借调或跟班学习,于是学校日常行政工作就由教师承担。二是教研时间少。科研工作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县一级党校教师人员少,担任的行政事务繁多,一年到头在学校处理日常事务,无法像省市党校的教师那样有寒暑假从事调查研究,甚至没有时间安心备课,再加上一年当中培训班次多,承担的班主任和教学任务就多,导致县级党校教师多成为“万精油”,一人要承担多个不同专业的课程,最终导致上课质量堪忧,没有科研成果或者科研成果稀少。

2.培训内容不合理。一是课程设置偏离根本,不能突出党性教育。《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市(地)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体班次都应当设置党性教育课程,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1个月以上的班次应当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由此可见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县一级党校每个培训班次时间多为1-3天,专门的党性教育很难突出,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安排到开班前的领导动员讲话中,长此以往,党性教育变为例牌,无论是讲话的领导,还是上课的学员,都认为开班前的“党性教育”只是党校培训必经的一个程序,思想上便认为不重要,就难以做到入脑入心;二是时政宣传方面出现叠床架屋现象,党的十九大以来,同一个内容,省、市、县会成立相应的宣讲团,这些宣讲团成员到各单位、各级党校进行宣讲,不少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单位已经参加了某个内容的学习,还要来到党校进行同样内容的培训;三是培训内容设计覆盖面不够广,就整体性而言,便有缺漏。县一级党校的培训多与职能部门合作,主要目的是完成任务,培训内容多为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对于更为基础性的领域涉及甚少,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等,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培训方式不灵活。条例指出,党校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县一级党校由于教师人数少,如开展体验式教学和异地培训,办公室内可能就空无一人,学校的行政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县一级党校很难开展体验式教学和异地培训。同时,县一级党校的教师备课时间少,缺乏调研,又限于自身水平和眼界,课堂教学中对讲义的依赖性比较强,案例不够鲜活,难以吸引;又由于行政事务繁多,不能安排学员走出校园,进行体验教学。

4.学员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县一级党校在县级各单位中的弱势地位,县一级党校在学员管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培训制度执行不严,课堂管理方面,上课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满足于“上完”课,忽视学员的听课状态;考勤方面,教师碍于学员的领导身份,认为学员高高在上,自己日常办事可能还要有求于他,所以就对学员半天甚至一天的请假只能批准,课堂上临时请假更是很少设限。二是不能落实考察机制,一方面,多数培训班时间很短,无法安排时间考试,学员没有考试的压力便会放松;另一方面,考试管理松散,学员不重视,会出现下级代领导考试甚至一人代多人考试的现象。

5.学员不重视理论学习,目的不明确。县一级党校面临的学员来自基层,基层干部多数长期俗务缠身,平时就没有理论学习的习惯,天长日久就对理论学习不以为意,认为不如实际工作经验分享更为有效,这就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最终与实践脱节。

二、提高县一级党校工作质量的建议

1.加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保证教师人员足额。通过党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来党校工作,争取教师岗位人员满编,让教师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身出来从事教学教研;二是增加教师进修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充分利用省委、市委党校资源,多邀请省委、市委党校老师指导工作或多派出教师到省委、市委党校学习。三是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在校级层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奖励方案等系列制度,多为教师提供科研课题等渠道,安排资深教师帮扶新教师,让新教师尽快走上教学教研之路。

2.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一是增强培训的计划性。由党委牵头,年初统筹安排制定全年培训计划,避免重复劳动,同一个内容同一类干部尽量只培训一次。二是提高课室空间的使用率,延长培训时间。可通过不同层级不同批次的合并,使同一内容的宣讲听众人数最大化,从而压缩培训批次,延长培训时间,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置得更为合理。三是完善学员评教制度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把学员评教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推动教师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3.增强法治意识,健全学风管理机制。完善学员考核制度,把学员学习情况、请假旷课情况、考试情况纳入进去,实行一票否决制,明确学员培训结果的呈现方式,使学员学与不学区分开来,学得好与学得不好区分开来。把每期培训班的第一课定为学风教育课,向学员明确培训的重要意义,遵守学员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学员考核的依据,每期培训班最后,向学员发放考核结果。

4.以思想改变促进行为规范。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对于基层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教育,让学员真正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增强学员政治意识,充分发挥党校的“熔炉”作用。学员思想上发生转变之后,才能在行动上做到主动靠近理论,主动学习理论。

三、结语

当前国内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战,现在已经到了复产复工复学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部门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县一级党校更应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切实实地体现在工作之中,真真正正地发挥“三阵地”“一熔炉”作用。

猜你喜欢

党性党校行政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党校人的忠诚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