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创作特点

2020-06-11余舒曼

广告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

余舒曼

摘要:《人生一串》是由旗帜传媒和哔哩哔哩双剑合璧推出的国内首档展示国人烧烤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展现国内各个地方的不同烧烤,进而构建了全国各地独具一帜的烧烤文化。与以前的美食节目不同,《人生一串》这个纪录片相比起同类其他节目而言,更具市井气息,通过白描的叙述手法朴实地去展现烧烤的风味与内涵。本文通过《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从题材选择、内容创作、表现手法、播出平台等四个方面分别探索其创作的特点,进而展现美食纪录片的不同叙事风格与成功因素。

关键词:人生一串;美食纪录片;创作特点

前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媒体机构已经不单单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还充当着制作各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以丰富其精神生活。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大热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美食纪录片风暴”,之后各团队陆续推出了《一人食》、《味道云南》、《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新疆味道》、《小海鲜》、《老广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人生一串》、《风味人间》、《天下一锅》、《早餐中国》、《人生一串》第二季、《宵夜江湖》等等纪录片,开创了中国美食纪录片创作新高。

美食纪录片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构成的:第一,民以食为天,人们对于美食本身的重视与喜爱这是大家都改变不了的事实,是来自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第二,由于融媒体技术的全面扩展,使得“互联网+”植根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视频观看的便捷性也使得美食节目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少受众。

笔者认为,《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更是开创了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的先河,不完全利用电视平台,直接在手机app—哔哩哔哩平台上播出,第一轮播出点击率就超过了千万,并在豆瓣评分上获得了9.0的高分。下面,笔者将从《人生一串》的题材选择、内容创作、表现手法、播出平台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美食纪录片创作的特点,进而展现美食纪录片的不同叙事风格与成功因素。

一、题材选择

《人生一串》选取了平凡且不登大雅之堂的烧烤作为其叙述主角,该片囊括了全国近三十个城市的五百多个烧烤摊,将镜头伸进街头巷尾,讲述市井小民的传奇故事,用独树一帜的风格展现烧烤的内在蕴含,表现了烧烤人的独特情感。此片的不同故事之间的独立性很强,在烧烤内容统一的前提下,个人的故事和情感显得更具独特性丰富性。在第四集“牙的抗议”中,导演分别讲述了猪鼻筋、心管、海肠、牛胸和板筋五种烤品。这五种不同食物的共性都是爽脆弹牙、别有风味,但这五位烧烤师傅背后的人生故事却是不尽相同的。烤海肠的阿宋看起来胖胖的和艺术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喜爱音乐,时常怀旧的“感性文艺中年”;烤牛胸的王阳历老爷子看起来性格稳重,实际上确是脾气火爆的老江湖......每个烧烤师傅之间并没有交集,是烧烤把他们串在了一起。在这个只是以烧烤为食物题材的结构下,呈献到观众眼前的,却是看起来相同的烧烤架背后充斥着酸甜苦辣麻等各种口味的百味人生。之所以被称为“人生一串”,就是指一串烧烤背后的不同人生[1]。

二、内容创作

(一)独特的人物及故事

人物是美食纪录片里除了食材以外的最关键要素之一,故事的好坏是观众评判一部纪录片好看与否的标准之一,只有独特的人物才能塑造出独特的故事,所以人物在一部纪录片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一串》中选取的人物虽然都是市井平民,但是每个平凡人物的身后又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传奇故事,不论是上述提及的阿宋、王老爷子,还是西昌小二哥,宜宾赵琳,还是7月3日刚播出的第二季中的二旦、马庆海、杨老傻等等的每个人物都是独特的,每个烧烤师傅都有不同的故事,一起形成了烧烤背后的人生。

(二)解说词的独特魅力

在《人生一串》第一季中,解说词用说书般的腔调和幽默风趣的文字组合而成,凸显了其解说词接地气的风格,采用第三人称讲述的形式也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例如整个节目刚开场的“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儿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尽管最好吃的烧烤就在你家楼下,但我们还是走远了一点,寻找了一些更别致的味道......”这段解说词虽然是用的说书般的腔调,但是整个文案却不失去幽默风趣的味道,在幽默风趣中又有一种熟悉感拉着你靠近它。幽默的东西本身就能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人们的青睐,在幽默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点让观众觉得的熟悉感,如‘你家楼下这样的话语,这样的解说词会让观众和节目一下子就建立起来一种牢靠的熟悉感。

而在第二季的第一集节目一开始,解说词一改第三人称的形式,用第二人称开场,摇身一变成了你熟悉的老友:“今晚,你又来了......关于烧烤,咱们还能聊点什么?这一年,我们又天南海北的走街串巷逛了一圈儿,有道是奇葩烤法说不尽,刁钻口味道不明,想要再次开启黑夜之门走进美味的故事,还是要先听懂那句霓虹深处的接头暗号——‘您,几位啊?”承上启下的开篇带领我们继续畅游在烧烤的天堂。

(三)特写镜头的运用

“影视艺术被称为‘微相艺术,就是因为影视艺术可以运用特写镜头,细微地表现被摄物的细节特征,将生活中不常见的视觉感受带给观众,引起情感的变化和共鸣[2]。”《人生一串》中,也是通过塑造细节魅力带给观众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不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都是通过大量特写镜头的运用来展示烧烤的诱人的魅力;通过对食客嘴唇和咀嚼的特写动作来表现烧烤的别样美味。

三、表现手法

《人生一串》将镜头对准的是小街小巷;食物选取的是平民美食—烧烤,其所具有的市井气息是不容忽视的;人物选取的是市井平民—穿着睡衣完全不顾自己形象的姑娘,这些场景被捕捉了下来;讲述的故事和场景也是通过白描慢慢展現—阴冷潮湿的陋巷,随意摆放的酒瓶,墙壁上随风便粘贴着的各种小广告......导演几乎舍弃了本该精心设计的镜头美感,真实还原了烧烤摊上的市井风貌[3]。导演并没有刻意的去营造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整个表现手法都很亲民,通过白描将影片的市井气和烟火气息展现了出来,恰恰这样的表现手法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四、播出平台

《人生一串》第一季于2018年6月20日在哔哩哔哩平台上首播,首播破千万,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在豆瓣评分高达9.0分,在哔哩哔哩评分更是高达9.8分,赢得了极大的好评。在笔者看来,《人生一串》能获得这么高的关注度和哔哩哔哩这个播放平台也是有些直接联系的。正是由于第一季的好评如潮,才孕育了第二季的诞生。

《人生一串》第二季于2019年7月3日在哔哩哔哩平台上首播,在豆瓣上获得了8.7分,比同期上映的《宵夜江湖》高3.4分,《人生一串》第二季在B站上的评分更是高达9.7分,同样居高临下。

五、总结

《人生一串》在众多美食节目较量中可以脱颖而出绝不是偶然的,它凭借着对自身清晰的定位和认知,从题材选择、内容创作、表现手法、播出平台等方面塑造出符合自身节目的不同特性,营造出了不同的节目风格,用张雅欣教授的《中外纪录片比较》这本书去参照这两部纪录片,《人生一串》这部纪录片中每一集以内容为导向,各食物本身的素材彼此之间的串联性相比较而言比较弱,但每一集每个故事都是紧紧服务于主题的,其叙事结构更符合于“绘圆法”[4]。《人生一串》也为以后的其他美食节目制作提供了参考、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

[1]  阎旭.《风味人间》与《人生一串》:两种类型美食纪录片的叙事手法分析.新媒体研究.2019.04.

[2]  程文英.细节的魅力——谈《舌尖上的中国》的细节描写[J].青年记者,2012(23):40.

[3]  汪洋.《人生一串》成功因素分析.视听.2018.12.

[4]  张雅欣.中外纪录片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6,85.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朱践耳钢琴作品《叙事诗<思凡>》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的研究
论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