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2020-06-10茹晓翠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内镜

茹晓翠

摘要:目的:对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疗结肠息肉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开腹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出血量(15.81+_3.25)小于对照组(46.13±11.29),差别较大。对照组的卧床时间(6.18±2.37)高于实验组(2.34±1.08),差别较大。实验组的焦虑评分(9.67±1.35)小于对照组(30.35±3.79),差别较大。实验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0.37±4.56)高于对照组(21.15±3.27),差别较大。实验组中有1例发生肠穿孔,有3例患者发生腹胀,有5例患者手术后综合征;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肠穿孔,有24例患者发生腹胀,有15例患者手术后综合征;差别较大。实验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占77%,达到有效的患者占20%,表示无效的患者占3%;对照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占60%,达到有效的患者占25%,表示无效的患者占15%;差别较大。结论:在结肠息肉的患者中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内镜;高频电凝电切术;结肠息肉

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志码:A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在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疾病,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大便表面带血,间断性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在治疗中传统手术方法主要使用开腹手术,可以将息肉彻底切除,但是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手术后患者不容易恢复。使用内镜下高频高凝电切手术治疗,创口比较小,属于微创手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论述选取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结肠息肉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开腹外科手术治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结肠息肉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在实验组中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治疗,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开腹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有女性29例,男性31例,平均年龄为49.9岁。对照组患者有女性30例,男性30例,年龄的平均数为49.1岁。本论述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开腹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使用全身麻醉,患者使用卧位,在腹部的正中的位置做一个切口,将腹腔打开,找到息肉后,将其拖到肠外,切除息肉后进行缝扎。在实验组中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治疗,在患者使用全身麻醉,在截石位上进行手术,将内镜放人适当的位置,将粪便吸出体外,并将息肉的位置定位好,使用电凝技术将息肉病灶切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焦虑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其中计量资料,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实行卡方进行检测。P<0.05,那么差别较大。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血量、卧床时间、焦虑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

实验组的出血量(15.81±3.25)小于对照组(46.13±11.29),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卧床时间(6.18±2.37)高于实验组(2.34±1.08),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焦虑评分(9.67±1.35)小于对照组(30.35±3.79),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50.37±4.56)高于对照组(21.15±3.27),差别较大(P<0.05),见表1所列。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

实验组中有1例发生肠穿孔,有3例患者发生腹胀,有5例患者手术后综合征;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肠穿孔,有24例患者发生腹胀,有15例患者手术后综合征;差别较大(P<0.05),见表2所列。

2.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的情况

实验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占77%,达到有效的患者占20%,表示无效的患者占3%;对照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占60%,达到有效的患者占25%,表示无效的患者占15%;差别较大(P<0.05),见表3所列。

3讨论

结肠息肉在治疗中主要使用微波疗法,套扎疗法,注射疗法,电灼切除,手术切除等方法,其中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切除,损伤较大,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创口比较小,在彻底切除息肉的同时,可以及时止血,手术出血量比较小。对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的适应症中适合小于2厘米的无蒂肠息肉,结肠散在性息肉等。对于其他的肠息肉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发现,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组的出血量小于常规开腹外科手术组,差别较大(P<0.05)。常规开腹外科手术组的卧床时间高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组,差别较大(P<0.05)。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组的焦虑评分小于常规开腹外科手术组,差别较大(P<0.05)。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常规开腹外科手术组,差别较大(P<0.05)。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组中有1例发生肠穿孔,有3例患者发生腹胀,有5例患者手术后综合征;常规开腹外科手术组中有9例发生肠穿孔,有24例患者发生腹胀,有15例患者手术后综合征;差别较大(P<0.05)。内镜下高频电切手术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占77%,达到有效的患者占20%,表示无效的患者占3%;常规开腹外科手术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占60%,达到有效的患者占25%,表示無效的患者占15%;差别较大(P<0.05)。蒋星晔等研究为胃肠道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结果与本论述相似。

在结肠息肉的患者中使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出血量,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内镜
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国际首创第五代消化内镜(机器人内镜)研制成功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消化内镜常见人为损害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关于胃镜的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