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06-09王春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课外阅读

王春英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的重头戏,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重在积累、感悟、表达。中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是第一位,生活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文体结构式的积累等,都是至关重要。积累的途径是生活、读书、感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厚积薄发 写作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积累

写作教学必须改革。我非常欣赏作文改革家王鹏伟的作文模式:积累—感悟—表达。中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是第一位,生活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篇章样式的积累等等,主要通过阅读得到。第二是感悟,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而不是教师天天在那里不厌其烦地讲写作知识、写作方法。第三才是表达,有了较好的积累与感悟后,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完全可以学会表达,这种作文模式是终身受用的。

一、大量地读,积累写作素材,体验写作魅力

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读那些位于人类文化顶端的作品,读那些思想给人启迪、语言给人美感的好文章,绝不是“作文大全”之类的书,可借鉴的太少。

1.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特别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更新观念,激发读书的兴趣。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只有读得多,才能写出好文章,正所谓“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一定道理的。

制定读书计划,指导课外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我规定每人每学期必备三至五本名著,同时结合课后的名著导读向学生推荐。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童年》及四大名著等,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浏览、速读、精读、诵读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每天上一节名著导读课,如《鲁滨孙漂流记》具体环节: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探究思考。

提供阅读条件,加强激励督促。在阅读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定期举行图书、报刊、名著推荐会。让学生以多买书、多读书为荣,以此鼓励学生读书的兴趣。至今我教的这两个班级共买书四百余册。开展了读书笔记展览会、优秀读书心得等评选活动。在班级里,我班的学生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很感兴趣,闲暇时一起谈论名著中的人物,趁着他们兴趣正浓,我宣布在班级成立《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协会。这一举动,掀起轰轰烈烈的三国热,同学们纷纷购买书籍,研究着、阅读着,书中大大小小的人物都了如指掌,有些情节随口可以讲下来。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结合实际,放开手脚,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作品,设立班级图书角。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在课间、睡觉前、假日随意翻阅尽兴而读,不仅调节了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开阔了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在教学中,重视背诵古诗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在诗歌教学中认真探索,悟出一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抄诗、读诗、背诗、品诗、用诗。每人准备一个厚而大的日记本,每周上一节诗词课,培养学生热爱诗词的兴趣。至今,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已经背诵三百余篇优秀诗词。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氛围,课上课间朗诵背诵诗、运用诗。激发于兴趣,着眼于游戏,所谓“无心插柳柳成阴”,耳濡目染,细水长流,良好的习惯渐渐养成。

当然,诗词涉猎内容广博,内涵深刻,它浓缩沉淀了人类的智慧,文化的精髓。想要让诗歌教学有声有色,就必须引导督促,加强诵读、积累,学有所得。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教材中的诗歌教学的高要求,才能真正带领莘莘学子进入诗歌的殿堂。

二、随时随地地练,捕捉写作机会

鼓励学生写日记、随笔。语文教育改革家魏家书先生非常重视写日记,他称之为“道德的长跑”,以求得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来不断地剖析自己,完善自己,日积月累、日写月练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水平。日记对学生的写作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初一刚开学,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大而厚的日记本,要求每天写一篇日记,我强调只要生活一天,就得写一篇或长或短的日记。渐渐的,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写日记形成了习惯,真正感到多积累、多感悟的好处,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自然而然就会表达了,真正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写日记,恒是关键。学生要在坚持上下功夫,教师要在坚持上做文章。运用许多方法,如“过程激趣”“教师示范”“督察评比”等。在这上面教师需要做到的事有三件:一是认真批阅并及时反馈学生的日记,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作品的重视;二是全面评价并重点鼓励学生的日记,对每个学生的日记都要写评语、提建议,或面评、或公评,对写得好的日记或某些好的地方教师要肯定、鼓励,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三是倾心指导并开展日记评选活动。对作者及身边的同学都有很大的鼓舞,由此产生的“成就感”会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越来越浓厚、日记行为越来越持久,而持久写下去又必将有所成效,这样学生写日记就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阅读要用心,它是心灵的经历与体验。阅读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当阅读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愉悦的享受,是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突飞猛进。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

我在写作教学时,力图引导学生说心里话,写真情实感;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把话说好;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说与别人不同的话,在批改时要成为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不要用“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語言通顺”的套话去敷衍学生,而是能够找到每个学生每篇作文成败的关键之处所在:指导是要为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要启迪学生的灵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而切切不要搞成千人一面,拟题是要成为写作欲望的激活器,把写作看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天长日久,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和写作经验,写作热情高涨,自然提高了写作能力。这正充分印证宋代大诗人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