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的家访工作

2020-06-08肖翠珍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8期

肖翠珍

摘  要:重度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极为弱势的群体。这个群体因为天生的缺陷大多不能去上学,渐渐地被社会忽略。但在教育的路上,教育工作者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宗旨,上门家访成了学校对重度残疾儿童可行、有效、温暖的关注、关心。那么如何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的家访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三心二意”:当心、真心、关心是家访中的三心,那么二意指:一、敬意;二、谢意。

关键词: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三心二意

重度残疾儿童是社会中的一个极为弱势的群体。这个群体因为天生的缺陷大多不能去上学,渐渐地被社会忽略。但在教育的路上,教育工作者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宗旨,上门家访成了学校对重度残疾儿童可行、有效、温暖的关注、关心。那么如何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的家访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三心二意”:

一是当心。农村里的环境单纯,民风纯朴,民情朴实,如此可靠的田园环境为何要当心呢?如今的农村与以前的农村已迥然不同,当今的农村虽已建成现代化新型农村,高楼大厦到处可见;条条柏油马路通家门;设备齐全的健身体育场……应有尽有,但是,这样美丽的农村多数生活着只有两群人——“六零六一”。“六零”指的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六一”指的是儿童。像这样的农村家庭多数养着一只看家护院的狗。这样,老师对重度残疾儿童的家访就多了一份危险,而且这样的危险有可能是突发的、不可预见的,那么,家访的老师为了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一定得当心。如何做到当心呢?进村的教师不要单枪匹马地入户家访,而应该结伴同行,最好有一名男老师随同。再者家访前最好带上一样护身器,比如木棍之类的。尽量不要走僻静的小路,宽阔的大路相对比较安全。当心是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的前提。

二是真心。中国有古老的人生观念——树活一块皮,人活一张脸,直至现在仍影响着一些人。家里有一名重度残疾儿童便成了家长无法言语的痛楚,不愿提及的伤痛,甚至有许多家长认为家里有这样的孩子很丢脸,是耻辱,所以在别人面前他们极少提孩子的情况,或许只字不提。他们就担忧一旦说漏了嘴,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他们重度残疾的孩子一不小心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茶余饭后的话题。这脸他们不愿丢,更不想丢。所以凡是涉及到残疾孩子内容他们都会提防着。这种情况怎样开展家访工作呢?我认为,家访老师首当其冲就是真心,和家长接上头时,态度一定要真诚,说话一定要诚恳,而且在家访过程中不要随意录音、拍照,以免家长误认为老师的家访虚伪,走过场。当家长认同家访老师是真心为残疾孩子而工作时,他们自然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因此,真心是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的关键。

三是关心。生活因爱而绚丽,世界因爱而美好。爱往往是通过关心来呈现。有重度残疾儿童的家庭更渴望关心,孩子渴望,家长也企盼。来自外界的关爱会驱散笼罩在家庭上空的阴霾,会重新点燃家庭的希望之灯,会升腾起家庭的融融暖意。家访时,老师多问问残疾儿童的情况,多听听家长对学校的诉求,多看看残疾儿童家庭境况……当家访老师知道他们家的好,应为他们微笑、点赞;当知道他们家的难,应该倾力相助。特别是家长向老师唠叨烦心事:田埂被哪家的牛踩蹋水全流光;堆在坡上的柴一夜之間不翼而飞;栓在树下的牛活活地给毒蛇咬死……此时,家访老师不要以为这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与自己的工作无关而无礼地打断家长的话,也不能在倾听过程中表现出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的,也不应随意地附和一两句敷衍而已。因为这是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对于家长的信任,老师当认真关心他们的难。家访访的不单单是残疾儿童的内容,毕竟残疾儿童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家访是老师与学生及家长亲密的纽带,是促进家校关系融洽的桥梁。因此,关心是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的重点。

当心、真心、关心是家访中的“三心”,那么二意指:

一、敬意。一个农村家庭养育着一个重度残疾孩子,这样的家庭所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有来自经济的重负,又有来自精神的承担,但这样的家庭不畏艰难匍匐前行。白天既要忙地里的活又要忙家里的娃,夜晚既要照顾娃又要加班补贴家用。一位位重度残疾儿童的家长悄然变成了一头拉磨的驴,来回转动,没有停歇喘气的时间,更像一台永动机。跟这样的家庭打交道,我们家访老师怀着更多的是敬佩之情,敬仰之愫。这些家长表现出了比其他人更强的意志力,更坚的毅力,他们身上的许多品质就是他们的魅力、闪光点,他们成为了乡村里的光源,相信这些点点星光能够照亮更多的人,包括我们老师。因此,敬意是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的心理素养。

二、谢意。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校园外的另一个学生成长的小环境,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依据,我们老师依据从家访中获得的信息调整、优化教育方案、策略,让学校教育更加全面、科学、可行。同时在家访过程中与家长们的交流、沟通,探讨时也得到了非同凡响的启发,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血液,帮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稳,真的是受益匪浅。因此,谢意是开展对农村重度残疾儿童家访工作的情感流露。

参考文献:

[1]卞卫芬.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000(005):P.24-24.

[2]袁建.关于开展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

[3]晏红.学校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4)传统家访向现代家访的转变[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17,000(005):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