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非遗文化育人的探索

2020-06-08龚晓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育人功能探索

摘  要:非遗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是一种新的传承和保护文化的形式,本文以沈家营小学“花朝节”活动为例,探索如何在校园中普及与推广非遗文化,并阐述非遗文化入校园的内涵和作用。

关键词:非遗文化;育人功能;探索

一、校園文化与非遗文化的关联

校园文化是保障学校健康发展和凝聚师生力量的关键,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育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种种求知欲望和课余生活的需求,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中容易接纳的一种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它充分符合学生渴望新知识、泛交际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非遗文化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的生活紧紧联系、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它的形式和内容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

让“非遗”文化融入校园与课堂之中,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非遗活动来建立校园文化,可以极大地促进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学生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既能继承与发扬非遗文化,也能够让他们的思想情操自然地获得熏陶,达成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校园文化育人的最终目标。

二、传统“花朝节”的文化传承

(一)传统“花朝节”的风俗化活动

花朝节的起源与自然崇拜息息相关,传统花朝节赋予的内涵表达了人们对万物萌发、生机勃勃的春日的憧憬和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赋予了花卉特有的品格,例如牡丹高贵、兰花典雅等,这也是传统爱花情结的体现。唐朝时期将花朝节定在二月十五日这一天,主要流行于当时的上流社会和官宦阶级,节日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踏青赏花和吟诗作赋等。直到宋朝时期花朝节才流传到民间,活动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仅增添了捕蝶会、挑菜会、市集买卖等,同时还赋予了劝农、占卜和拈香祈福等功能。传统的民俗活动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对世间万物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是在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对于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考,而呈现出的一种生活智慧。

(二)沈家营小学“花朝节”活动策划方案

2019年3月21日沈家营小学校园里开展了以“寻找最美花仙子、最帅探花郎”为主题内容的传统花朝节活动。沈小的花朝节大典“祭祀花神”仪式的开场首先由一名身着汉服的赞者肃容慢步进入场地,面朝花神像九十度揖礼之后,转身于左处站立。赞者宣:“己亥花朝,百花献祭。有司谨具,请行事。”随即有一名献官与参祭的十二位美丽小花神一齐入列,在赞者的指挥下,献官在场内完成了焚香、献果品和献爵的过程,之后花神们齐声朗诵祝文。礼毕后,赞者宣:“请参祭者祭拜!”随着“拜”、“兴”的三次重复,十二位小花神共同鞠躬祭拜。行完拜礼之后,赞者向参祭的人员九十度鞠躬,之后参祭的人员回礼,躬身向后退三步。最后所有参祭人员转身,分别以原路退出祭祀场地。沈小的同学们通过观赏整个虔诚并且肃穆的祭祀花神仪式,在内心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华夏礼仪文化。

整场活动中学生们身着传统汉服,在妆容和配件上用“花”的元素作为独特的装饰,用自己的创意来争当最美的花仙子与最帅的探花郎。学生们还用古韵古调来吟诵“百花”的诗词,来感受诗人赋予花卉的特殊品格,感受不同花卉所蕴含的人格寓意。老师们也围绕花朝节的主题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授相关的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大家都兴趣盎然。

(三)传统节日在沈家营小学开展的意义

花朝节是一个以花为主题的汉族传统节日,这次在沈小开展的活动里有着文化和礼仪的教育,通过传统的节日活动将质朴的育人理念扎根于学生们的内心中,期许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向美、向善的人。“花朝节”活动中包含着中华优良传统里的“礼”与“敬”,以及古人流传下来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这样的传统节日活动能够引领学生们对中华传统礼仪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与关注,从而达到人人知礼节的目的。

三、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内涵和作用

(一)有助于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

非遗文化进校园能使学生们在压力学习之下的体力与脑力都有所调节,通过让学生放松身心、欣赏才艺,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多样的非遗文化活动还能够消减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感,让学生们在活动里享受美感,从而在身心舒畅的生活环境里学习和成长。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在校园里通常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是以教师为主导,面对学生们都是相同的教学要求和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而非遗文化传承的育人机制,能够在文化活动中有效地兼顾学生的差异。设置选择与特定年龄层次相符合的非遗文化项目,既可以帮助学习快的学生激发成就动机,并且学习落后的学生也不会产生挫败感。

(三)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

现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有沉甸甸的压力,心理上也负荷着沉重的压力,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枯燥单一且封闭的,因此心情也变得压抑,这样的情绪极易影响学生对学习和生活都感到疲惫,丧失信心。学校举办多样丰富的校园非遗文化活动,正是有效缓解这一现状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戴云海.唤醒 “非遗”传承的文化自觉. 江苏教育[J],2011

[2]  毛晓红,甘成英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3]  李菁博、许兴、程炜:《花神文化和花朝节传统的兴衰与保护》,《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第57页

基金项目:2018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2018XGJPF2001)

2019年度教师教育研究开放基金项目(TEY06)

2019年湖北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019CZ016)

作者简介:龚晓敏(1992—),女,汉族,湖北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8级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研究生

(指导老师:姚菁,副教授。)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育人功能探索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