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6+1”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6-08吴丽丽覃伟赋张泽曦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贫困生高职院校培养

吴丽丽 覃伟赋 张泽曦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构建包括精准资助、心理扶志、创业助学、就业包干、孵化基地引导、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方面的“6+1”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从机制建立与教学改革方面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成才路径,有效地提升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档立卡  贫困生  就业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77-0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推进高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特别是农村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专业+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课程一体化融合机制,结合贫困生致贫原因,构建“6+1”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实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确保普通高校毕业生100%就业。

一、建档立卡相关概念界定

(一)建档立卡户。建档立卡户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背景,对农村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帮助,对贫困户的分布、类型、状况及致贫原因进行精准的了解,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贫困档案。国家对于脱贫工作十分关注,并建立了相关的脱贫目标,为确保脱贫工作的有效进行,国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动态化管理,开启专项扶贫,其目的是针对性地帮助更多贫困户完成脱贫工作,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建档立卡户的数量也比较多,在进行扶贫工作过程中更加需要有针对性地、全面地进行有效帮扶。

(二)建档立卡户贫困大学生。建档立卡户贫困大学生主要是建档立卡户家庭中有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该类型学生群体在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可接受国家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求职补助、勤工助学津贴等各级财政补贴和各类专项培训。建档立卡户贫困生由于自身生活条件较差,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将自己与同学对比,因此会出现自卑现象,导致其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思想不够独立,容易出现迷惘。因此,提升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高校目前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减轻就业压力的需要。我国自1999年开始逐年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高职招生人数开始逐渐上升,贫困生的入学人数也开始逐渐增加。据有关数据统计,贫困生的创业现象普遍较少,主要是因为受到家庭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组织沟通能力较弱、创新交往能力不强。加上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面临较大的就业创业压力时,贫困生就业创业成功率更低。这种现象让贫困生对自己未来职业产生深深的忧虑,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社会转型的需要。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对于人才经济市场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就业创业方向,培养其就业创业能力,助力贫困生成才,弥补我国人才空缺,帮助国家实现顺利转型。

(三)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依靠教育,需要依靠创新能力,教育和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实现中国的“百年大计”。高职院校必须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政策,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满足国家对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让贫困生也能够助力社会发展。

三、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困难原因

(一)受家庭影响大。建档立卡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难以在教育上对其进行大量投入,学生長期在有限资源下接受教育,缺乏课外学习、对外交流的机会,导致自身看待事情、看待世界的眼光较为浅薄,思维模式受到禁锢,无法快速地接受新事物。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生需要勤工助学,兼顾家庭开支,无法专注于学习;部分贫困家庭孩子较多,教育资金压力较大。

(二)迷惘、不自信。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生在中学学习阶段与普通学生的生活差距不明显,但是到高职院校学习后,家庭经济条件出现较大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让贫困生变得愈发敏感,自我认知能力开始出现模糊、迷惘的状态,导致他们对工作和学习愈发不确定。这种心理导致其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更加不自信,在求职过程中变得挑剔,与面试官的交流愈发紧张,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更多,导致他们在职场和创业过程中更加犹豫不决。

(三)期望与现实有偏差。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较好,对自己的就业创业有过高的期待。而毕业后面对现实,出现自身期待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他们心理会更加的脆弱。在创业过程中,建档立卡贫困生表现得尤为谨慎,怕自己会失败,这种心理直接成为他们创业的巨大压力。甚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生对帮扶出现依赖心理,在就业创业过程一味地依靠帮扶。

(四)就业创业教育不足。高职院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开始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实习环节的建设,并单独针对建档立卡贫困生制定了专门的帮扶政策,为其提供促进教育公平的平台。这种措施对贫困生的求职有良好的导向,但并未对学生在求职后的就业准备过程进行帮扶,也并未对其就业情况进行后续关注。以结果为导向,虽然能够帮助贫困生求职成功,但是若贫困生自身能力不足,即使进入职场也会被快速淘汰。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对于高职就业帮扶而言,是重点,更是难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生从根本上缺乏创新创业意识,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四、构建“6+1”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一)精准资助。建立动态化精准资助管理模式。随时更新动态管理系统,对建档立卡生及其家庭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将新增的建档立卡生纳入动态管理系统并给予资助,通过“奖、助、贷、勤、勉”等方式提供就业资金保障,真正做到“随时增加、随时资助”。同时,积极排查、合理界定建档立卡生的真实情况,避免非贫困生浑水摸鱼。

(二)心理扶志。通过“一生一策、精准帮扶”,实现多元帮扶。“扶贫先扶志”是多年来扶贫工作的重要经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生定期进行“一对一”和“群体”心理辅导,记录在册,跟踪帮扶。每年寒暑假组织各二级学院辅导员深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在学生求职过程中,针对部分比较敏感、焦虑、紧张、胆怯、不自信的建档立卡学生,通过人文关怀、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防止其因就业问题出现焦虑、悲观和不满情绪,帮助他们调适择业心理。

(三)创业助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主要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资金管理办法》(创业资金采取无偿资助的支持方式进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必须取得2个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方准予毕业。获批创业团队学生成员,可根据创业实践项目运营记录申请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置换)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使用管理办法》(在培养通过通识教育后组成创业意识较强的创业团队,入驻创客空间后即配备指导老师和创业导师,对团队进行创业指导)。另外,在“双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可申请专业课程加分奖励。经学校批准长期参加创新创业集训的参赛代表队队员,集训时间超过2个月(或32学时),由指导教师及二级学院认定、教务科研处审批,可申请免修2学分的选修课程。

(四)就业包干。一是建立就业援助责任制,对有就业意愿并愿意接受学校帮扶的建档立卡毕业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就业目标和就业取向,制定“就业跟专業走,学生随意愿就业”,实现每个学生都有1~3个岗位备选的就业方案;二是每个指导老师指导1~2名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就业的不同原因、不同特点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帮扶、全程跟踪,提供切实有效的求职技巧辅导和岗位技能培训;三是将贫困毕业生帮扶工作以“送钱送物送温暖”为主要手段向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转变,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毕业生,组织参加创业培训,定期选拔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五)创业孵化基地引导。一是完善《大学生创业园日常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导师管理办法》等创新创业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自主创业的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创业培训、团队孵化、项目指导、基金扶持、政策支持等多元化的指导服务。二是建立“学校、企业、校友”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资金支持。三是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创新、技能竞赛、科技发明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增强建档立卡生自强自立的信心。四是利用各专业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以及当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契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训,由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积极引导并参与,优先给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模拟承包经营等方式的创业锻炼机会。五是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实行“1+1+1”双导师制,每1个创业创新团队配备1名校内导师和1名企业导师,全程为学生提供项目孵化、专利申报、科技发明成果转化等个性化、专业化的指导服务。

(六)创新创业实验班。目前,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正在转移到深度贫困地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层面进一步提升建档立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从“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到“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树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8+1+1”创新创业教育立体化生态体系,构建“全覆盖”“分层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框架,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模拟承包+生产项目驱动”多种分层递进式培育模式,在多个专业中开展面向建档立卡生的“创新创业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对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具有深厚民族及乡土情怀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一是从相关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建档立卡生和贫困地区生源,组成创新创业实验班。二是选取来源于贫困地区的创新创意产业项目,开展“以工作室为平台、项目为载体、团队为组织”的项目教学,开设对应产业项目创新链、服务链的综合性课程。如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园林工程等)贫困地区农旅创意产业发展实验班,开设了对接农旅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农旅创意产品开发”创新链的课程,设计有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综合性课程、乡土民宿设计项目化课程、景观工程与管理实务课程、农旅创意产品开发项目化课程等;汽车类专业群对接贫困地区农机、小微型货车维护维修服务实验班,开设了对接服务链的相关课程,着力培养学生项目完整性的综合型职业能力、跨专业的复合能力。三是发动专业理事分会成员单位,加强与贫困地区行业企业、贫困村合作,共同开发本土化、项目化教学资源,共同孵化基于本土化产业的创业团队,提升团队围绕贫困地区产业进行创业,并及时在后续的创业过程中予以指导和支持。形成“校、村、企”多方参元,职业能力、创业能力、跨专业发展能力多元提升,“校、村、企”教学过程、创业过程全程跟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多措并举为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成才路径。

五、取得的成效及问题反思

(一)取得的成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以就业为导向”,秉承为学生的职业成功和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把“双创”教育融入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专业实践环节、融入育人文化当中,构建了“8+1+1”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以创业园为平台,完善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了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新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学校连续16年被评为自治区就业先进单位,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二是建档立卡学生实现100%就业,创业质量不断提升,建档立卡生创新创业实验班的创业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并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三是2018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五十强,“双创”成果在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展出。

猜你喜欢

贫困生高职院校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