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2020-06-08何美贵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何美贵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尤为重要的。并且,在自主研究模式下,帮助小学生设立问题情境,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169-01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其在数学学科领域内的问题意识是很关键的。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自主探究模式下开展解决问题 的教学,是当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1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如果要让学生动脑思考的话,教师就必须创设相关情境和问题。所以,如何建立恰当的情境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独立的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因此,教师在设置情境的时候要注意难易程度,是否与现实生活相符合。

2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现代教育事业提倡的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辅导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比如:在进行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识教学时,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第一,拿出几个精致的礼品盒设置体验情境,让多名学生多角度的看盒子,然后画出自己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从而引发对几何体三视图问题本身的了解;第二,设计小组合作画礼品盒三视图的参与任务,合理的促进学生自主解决三视图问题;第三,督导学生们参与活动体验,检查学生所画三视图并反思总结。在经过这三步的引导之后,学生才真正的做到了认识三视图问题,掌握了几何体三视图问题的方法。这和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的课堂模式相比较来说,对学生的意义是很大的。

3   展现思维过程,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一道题目该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理解到这道题这样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教育中所涉及到的思维过程。比如在学习分数一章的内容时有一道题目“一桶汽油连桶的重量是12千克,用掉了1/2,连桶还有7千克,请问这个桶的重量是多少?”對于这一道题,有些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先求出一半汽油的重量是多少,然后再用连桶汽油的重量减去两个半桶汽油的重量。这是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想法,但是另一部分学生却有另一种解题思路:先求出两个“连桶7千克”的重量是多少,紧接着用两个桶的重量和油的重量减去一个桶和油的重量,最终求出一个桶的具体重量。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学生的解题思路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堂实践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发散思维展开自我思考与探究。

4   反思解题方法并梳理过程

小学数学让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案,这样的效果才是最有意义的。如何将数学解题思路有一个顺畅的梳理,一个尤为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答过程中的每一步为什么会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只有通过这一个过程之后,教师才能十分清晰地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地将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掌握了。因为有的学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做题的步骤,而并不知道这些所有步骤的原因。所以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同时还要对其解题思路展开梳理,这样学生最终得到的思路才是恰当的并且清晰的。比如,小华准备从自己的4本书中捐出去2本给班级的阅读角,请问他有多少种捐献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的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将这四本书标号进行区分,例如A、B、C、D的方法,然后再用标号为A的书分别与B、C、D进行组合,标号为B的书分别与C、D进行组合,标号为C的书与D进行组合,这样一来,这个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而且解题过程也十分清晰,共有6种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类比教学。修改题目:小华准备从自己的4本书中捐出去至少2本给班级的阅读角,请问他有多少种捐献的方法?通过这样类比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重复练习同种类型的题目,加深其解题的印象,也让其能够明确的认识到学习数学其实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只要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数学也可以变得十分有趣。

5   演绎拓展变化,增加应用意识

在自主探究模式下,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变化的练习,以帮助其在面对数据不同但类型相同的题目时能够迅速的反应过来该如何解题。如何引导的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采用模仿性演练的方式展开。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了一道题目之后,可以立刻找一个类型相同的题目让学生自主练习。第二,进行变式性演练。即教师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自己对该问题进行梳理后再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进行拓展性训练。即当学生自己完成了一道题目之后,教师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内容的知识,把单一知识点的练习题变为混合型知识点的练习题。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更多的是对她们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通过该过程之后,即使他们以后在做试卷的过程中遇到复杂多变的题目,也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

6   结语

根据全文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自主探究模式下,要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的话,教师应该设立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的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引导,对其的解题思路展开梳理,举一反三,让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晰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采用该种方式解决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只有强化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题目的应用意识以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越和提高,这不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 李庆英.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

[3] 张旭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2017.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