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青少年重症患者的病房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构建

2020-06-08李溦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构建模式生命教育

李溦

【摘要】21世纪,因全球环境和饮食问题等因素,致使每年癌症患儿数量日益增多。因此,对志愿服务需求有日益增长趋势。广州市少年宫在这种背景下已联合多家病房进行艺术志愿服务,并积累了多年经验。但由于病房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加大,人员素质不一,理论指导欠缺,导致服务质量缺乏管理监控。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确立以生命教育的情感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组织、培训、流程与监控等都要规范建立。通过行动研究、调查论证、文献作品分析等方法,构建面向青少年重症患者的病房艺术志愿服务模式,以便于志愿者快速掌握服务要领,保障实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关键词】重症病房 艺术志愿服务 构建模式 生命教育 情感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广州市少年宫自2008年始响应号召,面向青少年重症患者开展“病房中的美术课”,至现时为止,广州市共有6家医院同时开展,每周有近百名重症患儿参与课程。我们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在2018年向省共青团申报了《青少年重症患者艺术志愿服务的模式探究》共建课题,并于同年6月收到了课题申报的立项通知书(立项号2018GJ070)。于是我们首先总结多年服务经验并对艺术志愿服务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再研究构建病房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可行性,然后使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制定要求、人员组织培训见图1、实践评价的流程构建艺术志愿服务模式,让其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作用,使不同特长的志愿服务者共同合作成为高效的艺术志愿服务队伍。

一、艺术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分析

1.传统病房艺术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际儿童肿瘤学会调查显示,儿童肿瘤发病率近十年来以年平均2.8%左右的速度增长,儿童肿瘤已成为仅次于意外伤害的第二大儿童死亡原因。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我国2001至2010年的儿童恶性肿瘤(0至14岁)发病率年均增长率达2.5%。

面临患儿数据增长的同时,虽然志愿者也不断加入,但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强,欠缺专业素养的培训,存在问题如下:

不了解志愿服务的“艺术教育”作用

不了解艺术志愿服务特质和内涵,就无法确立艺术志愿服务的特点,发挥不了“艺术教育”的独特作用。

其一,儿童与青少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遭受躯体疼痛,还会经历心理等各方面问题。目前,教师服务大多只是把普通美术课实施到病房,对目标、内容、形式选择等都比较随意,探究其原因是对患儿需求了解不深,对以生命教育的情感教学目标导向认识不足。

其二,表达是人类的天性和生存的需求,人类透过艺术的表达已在还没有形成语言文字之前就开始了。艺术活动给患儿提供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让患儿透过艺术表达抒发感情与外界连接,帮助其继续成长。然而,教学辅助志愿者目前大多还是停留在陪伴看护层面,探究其原因是不了解病房志愿服务的艺术教育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艺术志愿服務效果。

因此,构建病房志愿服务模式制定服务要求能让志愿者理解艺术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更有目标方向地服务患儿。

(2)艺术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性不足

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专业特长成长背景不同,课程开展还需考虑病房环境、教具材料安全、患儿状态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规范服务必然散乱无章,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梳理各项工作的顺序与合理安排,建立规范,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3)服务人员缺乏类型划分标准与组织

参与服务人员文化素养和特长技能都不一样,如何合理组织人员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模式创建建立类型划分标准进行组织,建立高效的合作团队是进行服务的保障。

(4)人员的分层培训没有落实

志愿精神的核心来自美好的信念。统一培训不仅效果不明显,并且影响到志愿者自我成长与信念价值体验,对可持续的发展带来危害。建立模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为志愿服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5)服务的效果缺少评价标准与监控

“病房中美术课”的开展虽然得到广泛的好评,但如果没有评价标准,我们无法对病房患儿艺术志愿服务价值做出科学的判断。制定评价标准使用的可操作性、合理性、规范性是构建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重要部分。

2.艺术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空缺

虽然国内外论述志愿服务方面的文献已是斗量车载,不胜枚举。但目前,我国从教育的层面对志愿服务类别的理论研究数量有限,极少涉及对青少年重症患者的志愿服务研究,以艺术手段实施志愿服务并从模式构建的角度开展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性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对于重症患者的独特作用,提升艺术志愿服务的质量,构建艺术志愿服务模式是当务之急。

二、构建病房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艺术志愿服务实践经验是模式构建的有力保障

从2008年起至今,我们为重症患儿开展“病房里的美术课”已积累十多年服务经验,让我们把过去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不足,作为研究基础,去探究科学合理、有理论高度、可操作、能推广的艺术志愿服务模式。

2.艺术志愿服务独特性是模式构建的框架基础

前面讲述了艺术志愿服务的特色在于用艺术教育的方式去服务患儿,不同于基础服务的陪伴看护,也同于课堂艺术学科的学习,它的“独特性”主要下面三个方面:

(1)服务目标的情感化导向

相比于专业学科学习的美术课堂,艺术志愿服务侧重于利用艺术手段,降低专业性,增强可操性,舒缓重症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情感关怀与艺术趣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整合

从对象的实际生活出发,以患者为中心设计教学方式,在安全方便的范围内综合设计、简化操作、整合媒材,适合患者进行创作表达。

(3)服务内容的弹性化调整

鉴于病房里的重症患者流动性大,类型不一,内容应具备弹性设置,便于即时调整,增加形式与内容多样化的弹性需求。

3.服务人员组织构成是模式构建的基本条件

项目管理、教学辅助以及艺术课程教师构成服务的合作团队,具体分析如下:

项目管理是已多年来在病房志愿服务的人员组合的管理团队。具有实践经验丰富,有艺术教学、心理专长或病房义工服务的专业背景,了解患儿需求、研究患儿心理,善于发现所存在的优点及问题,带领项目培训。

教学辅助是“病房中的美术课”顺利进行并有效实施的保障。熟悉病房管理活动要求,了解与个体患儿状况与相应的病情护理知识的优点。在边培训边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基础素养,更正“陪伴”目标,树立“艺术服务”意识。

艺术课程教师有艺术或教育背景,对儿童心理、美术课程或美术创作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需充分发挥其特长以情感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并进行实施、总结、反思、修改、提升。

有效团队合作是创建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基本,由艺术教师与心理结合以及志愿服务“三方资源”整合见图2,以生命教育的情感教学为目标,提升“病房中美术课”的志愿服务为团队的共同目标。

三、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构建

重症病房艺术志愿服务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其概念及构成要素。并通过研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了解有哪些环节内容,应该注意的事项,各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在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加以明确。

1.明确模式的概念

对于模式的概念,有偏重综合过程和实践过程的过程说;也有偏重“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方式”的说法;还有偏重“目标、制度、方案、过程诸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的要素说、机制说、方案说,等等。虽然模式有不同的定义,也是不同观看角度各异。我们基于构建有利于志愿者在服务中进行实际操作和便于推广应,偏重于要素的构建,对模式探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其一,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确立重症病房艺术志愿服务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其二,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出发点,选取适合的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手段和评价方式。

其三,针对存在问题,挖掘艺术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关系,探索实施效果,提高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建立一套有利于艺术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以下是对此论述的部分。

2.明确病房艺术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构成及其结构

模式的构成是由服务要求——人员组织——培训——实践与评价——四部分构成,以下是模式框架图见图3。

由于“病房的美术课”项目已在进行中,所以我们采取进行三轮的行动研究见图4,实行边模式实施,边实践边反思,边修订的循环过程,确定最终流程构建模式框架,下面将具体论述每部分的构成要素的主要内容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制定服务要求是实验模式构建的开始

图5艺术志愿服务手册总结之前“病房中的美术课”服务经验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草拟服务要求的初稿,再按模式框架流程通过三轮行动实践进行反思修改要求,最后制定服务要求手册见图5。

(2)制定标准组织人员是确定模式构建的基础

合理地把不同背景及特长的人员整合组织成为高效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我们根据多年实践的经验先制定标准,把按类型划分,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有教育、义工、美术、心理方面任意一项以上相关学科专长背景,并具7年以上病房艺术志愿服务实践经验,能带领相关培训项目类型的划分为项目负责人,并成立项目小组。

能保障连续半年以上的志愿服务,熟悉病房管理活动要求,了解重症病房患儿,有病房志愿服务经验的类型的划分为教学辅助,并安排培训。

能保障连续半年以上的志愿服务,有教育、义工、美术、心理方面任意一项以上相关学科专长背景,有美术课程、美术创作或病房艺术志愿服务实践经验的划分为艺术课程教师,并安排培训。

(3)围绕服务开展分层培训是模式构建的重点

(4)艺术志愿服务模式中培训内容的制定是解决本文问题的重中之重,主要内容有:

其一,艺术志愿服务基本素养方面的培训,包含基于关爱平等、尊重接纳原则的服务态度。

其二,服务前准备要点的培训,包含病房管理及患儿情况分析、以情感表达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分析及案例分享、如何總结课程核心内容及具体要求与教学辅助志愿者的工作流程及沟通技巧、引导患儿进行艺术创作的沟通技巧、如何快速掌握教师授课要点或发现问题。

其三,服务过程课堂实践要点培训,包含控制病房教学秩序、授课方式、患儿创作过程案例分析。

其四,课后评估要点培训,包含如何创造作品展示气氛、平等展示、作品评价方式、与家长沟通方法。

(5)实践和评价检验是规范模式构建的搭建

模式的建构过程,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培训边实践、边完善边反思的三轮教学循环,然后进行实践对此,实践和评价反过来也是检验艺术志愿者模式建构的应用性与合理性。下面我们用三个案例对艺术教师志愿服务、教学辅助志愿服务、评价检验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艺术教师志愿服务案例见图6,以患儿的感受与需求出发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导入课程,并注意寻找适合患儿表达的手工媒材——“毛根”代替彩色铅笔更容易对创作人物进行造型,从而扩展患儿艺术表达的空间。选取艺术家几米的患病经历及作品故事,通过挖掘其鼓励面对挫折与困难挑战的积极因素。在授课的过程中,与患儿互动,鼓励患儿表演插画里的故事人物的姿势,并体会身体在这种姿势的时候的感受,最后鼓励孩子们用“毛根”创作人物动态表达此刻的感受。

其次,教学辅助志愿服务案例见图7,在上述的课堂患儿创作实践环节里,教学辅助发现其中一个患儿没有像其它孩子一样用“毛根”创作人物动态,只很慢地才创作部分头部。经过观察后,教学辅助再进行提问:你是不是不喜欢用“毛根”画画啊?当患儿点头时,还发现患儿的手臂缠着纱布,于是帮孩子把毛根扶好,胶布剪贴好。当教学辅助观察到孩子很认真地在头部描绘上五官时,也即及时客观正向评述“你画得很认真哦”,当与患儿进一步建立好关系后,教学辅助继续引导到:“你要不要把身体与手脚姿势也给他加上呢?”患儿加了两根“毛根”贴上作为人物的活动四肢。虽然患儿没有创作出“端正”的人物形象,但由于志愿者对以生命教育的情感目标导向作为服务目标有了一致的共识,因此,整个创作引导过程都是以平等关爱的态度为基础,并有意识地“正向”引导表达。

评价表至于评价验证跟踪方面,我们则课后用问卷调查法与家长进行个别访谈结合。针对学员、家长、或亲子设计问卷并让他们填写,然后再提取相对应的问题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让我们看到不仅艺术志愿服务者对病房的艺术课的目标方向已形成了一个共识,患儿家长大部分也认同病房艺术志愿服务具有放松心情,树立积极心态的作用见图8,而这些反馈又是对项目管理者和整个模式构建的检验。

3.模式的构建帮助艺术志愿服务应用推广

艺术志愿服务的活动或创作作品,我们会现场图像记录,并在病房或者合适的空间尽力开设作品展示区域,让孩子的作品能成为美化病房的一部分,真正感受鼓励和接纳的关爱,影响更多的人加入与推广此项目。

在过去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对艺术志愿服务现状进行反思总结。首先,针对其不足,尝试制定服務要求。其次,对志愿服务人员不同的类型制定标准,划分组织,从而实施相关需要的分层培训。第三,实践评价检验,总结每一个环节再对模式进行建构。在这些循环行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各要素的内容与功能意义,细化了服务要求与规范,使松散凌乱的服务管理开始注意规范,同时也让服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更清晰的目标和专业的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但由于研究的时间比较仓促,在突出生命教育意义的这方面,还欠缺艺术相关的知识与素养,下一步还要继续落实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培训,整个结构流程模式还需进一步去完善,使艺术志愿服务能更好地发挥艺术的独特作用和志愿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婕,王哲,陈良.论志愿者医院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4) :283.

[2]叶增杰,梁木子,武凤震,邱鸿钟.艺术疗法在肿瘤患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现代临床护理,2017,(8) :77.

[3]翁震宇,刘洋.艺术治疗及其在当下艺术教育视野下的教学体系研究.艺术教育,2012,(5) :21.

[4]付凤环,高菲.志愿服务在肿瘤医院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医院,2013,(4) :75.

[5]肖燕,薛秋霁.湖北省某肿瘤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实践与体会.医学与社会,2012,(11) :66.

[6]Cathy A.Mal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李勇,李晓庆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阿瑟·罗宾斯.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M].孟沛欣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本文系2018-2019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课题编号:2018GJ070。

猜你喜欢

构建模式生命教育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在和谐阅读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慕课课程构建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