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评价

2020-06-07王林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胆囊炎胃肠功能胆囊

王林涛

(河北省赵县人民医院,河北 赵县)

0 引言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炎症疾病,主要由于胆囊管内存在结石,阻塞胆囊内部胆汁的流通,长时间的堆积导致感染进而出现炎症[1]。患者发病后在腹部右上方可明显触摸到肿胀胆囊,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发热、恶心、胆囊疼痛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成胆囊坏疸,最终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机体受到严重感染后,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本文将对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7 年6 月至2019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 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同时排除了并有恶性肿瘤、精神异常、不配合治疗等情况。根据病床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 例)包括男性11 例,女性14 例,年龄31~72 岁,平均(49.2±3.4)岁;实验组(25 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15 例,年龄29~70 岁,平均(48.3±3.2)岁。本次研究内容得到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协议书,在性别、病情等基础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指导患者摆放为平卧体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在患者身体腹部右上方做出一条长约10 cm 的切口,缓慢打开腹腔后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随即进行胆囊切除。成功切除后采取电凝止血,根据腹腔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放置引流管,对腹部进行缝合完成手术[3]。

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指导患者摆放为平卧体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身体脐部做出一约1 cm 的气腹孔,并建立气腹,气腹压力处于12~14 mmHg,在剑突左下部位放置1 cm Trocar,然后在肋缘下3 cm 处和右锁骨中线连点处、腋前线之间、右腋中线出处分别置入5 mm Trocar,对胆囊三角区域进行解剖,然后处理胆囊管、动脉以及胆总管,随即切除胆囊[4],使用电凝止血并根据情况放置引流管。

两组患者术后同时给予抗菌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从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消失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数值越低表明恢复情况越好。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液进行测定,从WBC 计数、NEUT 分数、SOD 等方面评估其应激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消失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h)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h)

组别 例数 排便时间 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消失时间对照组 25 39.47±5.26 28.41±4.54 14.69±4.06实验组 25 30.23±4.94 20.15±3.59 10.15±3.46 t 6.402 7.136 4.255 P 0.000 0.000 0.000

2.2 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WBC 计数、NEUT 分数上低于对照组,SOD 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WBC 计数(×109/L)NEUT 分数(%)SOD(U/mL)对照组 25 13.03±2.11 67.85±5.06 58.65±6.25实验组 25 9.26±1.74 60.81±4.46 64.16±7.21 t 6.892 5.219 2.363 P 0.000 0.000 0.022

3 讨论

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现阶段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结石阻塞在胆囊管内部,胆汁长时间淤积后出现细菌感染,同时高浓度的胆汁酸盐对胆囊粘膜上皮形成损伤导致出现炎症[5]。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疾病症状,但给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创口,术中出血量较多,提高了术后并发症风险[6]。人体在受到强烈刺激后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被称为应激反应,手术中的创口大小与应激反应存在密切联系[7]。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腹腔镜只通过操作孔进行切除,因此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造成的创口较小,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8]。但由于患者机体差异和麻醉效果不同,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胃肠功能异常等问题,增加身体恢复的时间。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实验组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消失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加快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实验组WBC 计数、NEUT 分数上低于对照组,SOD 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减轻了患者应激反应。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应激反应明显减少,患者更为认可满意,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胃肠功能胆囊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