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基层电大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研究

2020-06-06章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新媒体

摘  要 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模式,有利于创新工作理念,丰富电大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内容。结合新媒体时代大环境与实际小环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新时期学员思政教育实效,探索构建适合基层电大实际情况的“三全育人”体系模式,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基层电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9-0059-03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全面进入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交融交锋十分激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三全育人”的理念契合了党中央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及德育发展的规律,是当前探索德育工作所不能忽视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时代比较理想的高校德育模式。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产生,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并成为一种被教育者广为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它并不是一个口号或者空洞的原则,而是可以活化到具体工作实践的机制和模式。目前,学者的研究一方面把“三全育人”模式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新水平,为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体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对“三全育人”体系的研究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该研究也是一个需要根据时事不断更新、不断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当然,通过分析也看到目前此类研究还存在不足,即重复严重、创新较少。无论是关于“三全育人”的概念分析,还是对于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相关对策的研究,大多存在思路一致、内容相仿、泛泛而谈等问题。缺乏创新点,大大降低了这些研究成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现阶段,在电大整体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比较落后的前提下,关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电大思政教育工作研究也很少,搜索知网,仅有几篇文章有所涉及,且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阐述,缺乏实践性。

国外研究现状  “三全育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迄今为止,国外尚未提出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国外一些思想与“三全育人”思想相吻合,如杜威提出的“学校生活、教材和教法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就与“三全育人”中的“教师育人,全方位育人”有相通的地方。同时,国外一直注重研究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与教育服务统一起来的高效学习过程,侧重于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入手,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理想、信念和国民教育;通过现代媒体技术的学习实现文化引导,隐性地渗透意识形态,在这个方面也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3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有助于健全和完善开放教育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理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探索“三全育人”体系模式,不仅丰富了基层电大开放教育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拓展了电大成人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范围,为创新电大成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实践意义  电大成人的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模式探索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兴趣发展和创新能力,增强学员对开放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打造具有基层电大开放教育特色的独特校园文化,从而推动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朝着更加科学合理和更具实效性的方向良性发展。

4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三全育人”体系工作模式探索

基层电大应结合新媒体时代大环境与本校实际小环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新时期学院思政教育实效,探索构建适合基层电大实际情况的“三全育人”体系模式,助力学员成长发展。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基层电大实际,全面提升电大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精心设计围绕“一条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常态化协同育人、机制化保障、精准化引领、品牌化推进,构建“两个阵地”(线上、线下)、打造“三项品牌”(品牌团队、品牌活动、品牌项目)的“123”思政育人新格局。

注重常态化协同育人  思政工作不应是思政课教师或者是班主任的单打独斗,必须打整体战、出组合拳,应坚持协同育人为常态,努力构建上下联动的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立交桥”,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应高度统一对思政工作的认识,配齐配强思政职能科室人员,确立思政辅导员,打造线上线下全程专职的“一站式”日常管理,大力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与社会热点同频共振,以社会大课堂激活思政小课堂,扩大育人工作的空间,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

学校要结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索符合成人和远程教育特点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模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开放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要加强对思政工作的整体设计,学习兄弟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经验,紧密结合基层电大实际和上级电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设计开展各类具有实效性的活动,推动思政研训团队课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边推边改边总结,及时发掘新经验、好典型,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強化机制化保障  学校应设立思政工作专项经费,持续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力度,健全多举措激励机制,对于在“三全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鼓励与表彰;要持续完善各类开放教育学生制度、思政活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进一步规范开放教育网上党总支、学生志愿服务团、学生社团的各类规章制度建设,使其向规范化、长远化发展。

采取精准化引领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离不开有效的师生互动,然而思政工作被弱化、难落实、见效慢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电大的难题,因此,唤起更多的学员参与学校活动是当前做好开放教育思政工作的关键。学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倡导“乐学、真学、善为”,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社会主旋律同频共振的“精品”品牌活动项目,例如:

1)评优争先树榜样,即开展优秀学员、优秀毕业生评比活动;

2)典型范例有互动,即充分挖掘学生的隐性思政资源,不断树立学员身边的典型,积极释放正能量,通过各类展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如开展“最美学员展评”等活动;

3)社会焦点有呼应,即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参与活动,抓住地方政府热点,以社会志愿服务团为阵地开展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联动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服务社会的能力;

4)学风建设有实招,即开展上好“开学第一课”、学员晒高颜值作业比赛,营造“班干部带头抓过程,全员努力抓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为全体学员搭建学习交流互鉴共进的平台;

5)线上线下共推进,即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6)党员引领创品牌,即建立开放教育学生网上党组织,把网上党组织建设成为学校开放教育思政工作的金名片,真正发挥举旗帜、建核心、树榜样、发声音、促学风、提质量的作用,有力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

要建立“1+7+1”的学生网上党组织核心:前一个“1”即设立一个开放教育学生网上E党总支;“7”即按入学时间共设七个学生网上党支部,包括面向入学大一新生的支部,分别面向在籍在读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党员学生的三个支部,面向在籍在读第五学期党员学生的准毕业生支部,毕业生校友支部,“一村一”大学生支部;后一个“1”即成立一支网上党组织建设管理队伍,设指导员和辅导员。

推进品牌化建设  通过开放教育网上党支部凝聚和传播正能量,充分展示学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立并完善新时代学生志愿服务团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展示学院学以致用、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建设高水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凝聚高素质教师力量,打造集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和指导功能于一体的跨区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品牌团队。

5 结语

开放教育思政工作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学、招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当前随着电大转型发展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电大学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开放教育思政工作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势推进,加强保障,盘活资源,创新载体。基层电大应充分发挥系统办学和远程教育优势,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育人机制、创新育人载体、强化育人保障、提升育人质量,加快建立新媒体时代“三全育人”新格局,引领学生成为行业企业一线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优秀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http://www.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有关情况

[EB/OL].[2017-12-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20171206/sfcl/201712/t20171206_320713.html.

[4]黄爱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69-174.

[5]吴子贵.“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15(5):201,206.

[6]于洪泽,叶景文.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2):116-117.

[7]万美容.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4):17-24.

[8]韩慧莉.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J].中国青年研究,2012(7):109-112.

[9]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51-52.

[10]王岩,冯爱玲.高校思想政治“三全育人”模式组成要素解析[J].高教學刊,2018(16):163-164,167.

项目来源:2019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浙江电大分会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基层电大‘三全育人体系研究”(课题编号:SZKT-19B14)。

作者:章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思政处主任,主要从事开放教育成人思政教育研究(31310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新媒体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