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无症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伴粪便核酸检测持续阳性1例

2020-06-06袁成良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本例核酸粪便

魏 伟,袁成良,刘 晓,郑 茂

德阳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四川德阳 618000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地区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由于部分患者感染后无临床症状,造成的漏诊极可能引发新型冠状病毒在家庭及社会中传播,增加疫情控制的难度[1]。虽然各年龄段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遍易感,但研究数据显示10岁以下的儿童仅占确诊患者的0.35%,婴儿感染病例则更为罕见,

且缺乏相应文献支持和临床诊疗证据[2]。笔者现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婴儿感染病例,患儿确诊时无临床症状但粪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持续阳性,希望有助于婴儿COVID-19的早期诊断。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出生34 d,因与新冠肺炎患者倪某(患儿祖母)存在密切接触,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于2020年2月13日收入本院感染科。患儿祖母长期居住于湖北鄂州,1月20日从鄂州至武汉乘飞机返回成都,1月31日确诊为新冠肺炎。患儿母亲赵某,1月21日携患儿与倪某密切接触,1月26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腹泻3次,为水样便,2月10日隔离观察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儿入院查体精神尚可,体温36.3℃,脉搏145/min,呼吸34次/min。皮肤巩膜未见黄染,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可,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患儿入院前绵竹市疾控中心检测其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入院后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仅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免疫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甲乙流感病毒抗原、呼吸道病毒抗原七项均为阴性,二便常规正常,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降低(表1)。入院后进行多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咽拭子标本均为阴性,但粪便标本均为阳性,并且血液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均为阳性(表2)。

表1 患儿实验室检测指标

表2 患儿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

患儿入院后予以感染科常规护理,并进行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接触隔离。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3]、《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4],考虑患儿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无症状型)。同时根据《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感染措施(第一版)》[5]建议,停止母乳喂养,采用配方奶粉代替,予以重组人干扰素100万U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鉴于患儿无症状且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大,暂不需抗病毒治疗,适时复查胸部CT,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次日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加用维生素C 0.05 g,以防止并发心肌炎。2月18日,患儿出现咳嗽、吐奶,腹泻3次,为稀糊便,无发热,精神、睡眠可,复查患儿胸部CT仍未见异常,结合其流行病学史,修正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继续干扰素雾化及对症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后续几日,患儿咳嗽明显缓解,二便尚可,未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并且呼吸道标本连续2次(间隔≥24 h)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符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出院标准[3],于2月27日出院。患儿转至当地医院继续隔离观察,交由医护人员人工喂养。因患儿粪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仍为阳性,故需密切注意患儿粪便,并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处理。

2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β属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枝,其基因特征存在明显不同[6]。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潜伏期为1 ~ 14 d,多为3 ~ 7 d[7]。成人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从目前的确诊病例来看,儿童病症明显较成人轻,预后较好,胸片初期多无明显改变,漏诊率较高,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4]。本例患儿于1月21日与其祖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存在密切接触,此时患儿年龄仅15 d,尚处于新生儿期,此后患儿未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直至2月11日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才得以确诊,提示婴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可能更长。新冠肺炎感染者淋巴细胞计数往往下降,但本例患儿淋巴细胞计数反而升高,说明无症状感染婴儿的实验室检测可能并不典型,极易成为控制病毒传播的盲点。

虽然患儿入院时无临床症状,体温正常,但次日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增高,需高度警惕并发心肌炎的可能。Huang等[8]最早对4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报道中就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会造成心肌损伤。婴儿心功能尚不健全,耐受病毒入侵的能力弱,所幸本例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心肌标记物下降至正常,未发生不良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婴儿可能存在病毒清除缓慢的情况,需密切监测其状态,警惕后期继发细菌或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用于婴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本例患儿确诊时为无症状感染,虽然入院第6天出现咳嗽、吐奶、腹泻,但无其他临床症状,故临床仅以干扰素雾化等对症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自首次报道确诊患者粪便中可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提示病毒存在粪-口传播的风险,现临床诊疗越来越重视粪便核酸检测[9]。本例患儿仅入院前咽拭子核酸阳性,入院后多次复查咽拭子核酸阴性,但粪便核酸连续多次显示阳性。结合文献报道联合送检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可明显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10]。新冠肺炎患者不同类型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一致性存在差异,即使是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粪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仍可能为阳性[11]。婴儿免疫力尚不健全,肠道清除病毒能力弱,导致本例患儿出院时粪便中仍存在病毒颗粒,但所排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在无更多实验室证据之前,均需严格处理患儿粪便,以免造成交叉污染[12]。

根据相关文献的防控建议,轻症感染患儿出院后,居家隔离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状况,早晚监测体温,做好手卫生,并严格执行居住房间及生活用品的消毒措施[13]。本例患儿出院后随访至3月11日,恢复良好,精神睡眠可,无明显不适。作为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全球公共卫生都带来了极大威胁,在临床诊疗中,要加强对有流行病学史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婴儿开展病原学检测,建议联合多种类型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提高阳性率,实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并严格注意确诊患儿的粪便处理。

猜你喜欢

本例核酸粪便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核酸检测
“1”的加减乘除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