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2020-06-05张子夜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张子夜

摘要: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等技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使用的规范化、提高语言使用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教师应正确认识和理解朗读教学的目标,加强小学生朗读能力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教学目标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让观众在平静的讲述中体会到语言之美,带起了社会和校园朗读的好风气。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表达、忽视朗读能力培养的现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了重要的助力。本文阐述了朗读的重要性,指出了朗读教学中的关键点,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朗读的含义

学界对朗读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本质都是相通的。按字典解释,朗读是大声读出文章内容。台湾学者黄声仪给“朗读”如此定义:“朗,是入耳清晰、声情分明;读,是以声音诠释文章”。这表明,朗读是以音会意的读书活动,通过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将作者埋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情绪逐一展现,让听者通过聆听的方式理解、体会作者。但我们在教学中需注意,朗读并非只是将汉字读出的简单活动,而应是借助声音阐释、表达作者思想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师应注意,学生在朗读时,不仅要有声音技巧上的表现,还要有对所读文章中情感的表达。

二、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传播无声文字的过程,特别强调准确解析所读文章的含义。朗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升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现”,一篇文章,只需多读几遍,就能自然理解其意思。朗读是一项技巧、一种能力,通过正确的朗读,学生可以学到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性,感受文章整体结构安排的巧妙性,体会字里行间所展现意境的完美性。

二是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文字表达,既包括口头表达也包括书面表达。口头表达一般指日常交流,要做到语意表达准确、不让人产生歧义,并符合交流时的场合和语境。学生通过朗读,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学习了丰富的文字表达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应用于不同的口头交流场景中,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则体现在写作能力上,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悟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情感及主旨表达方式等,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三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的优秀作品,无论文字表达还是思想意涵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平。通过朗读,学生能透过文字体会到文章中蕴藏的广阔视野和深厚情感,获得乐趣,陶冶情操。同时,通过朗读,借由不同的语调、语气传达作者的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三、朗读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

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朗读教学,但笔者发现,朗读教学仍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如对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够具体、明确,使得学生无法操作;教师没有做好示范,未提出明确要求,学生无法很好地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教师苛求朗读的准确性而忽视朗读的流利性和感情,影响了朗读效果。这些都体现了部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到位。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目标应是用普通话流利、富有感情、正确地读出文章的意境。换言之,既要求流利、发音准确,还要求做到感情丰富,与作者形成共鸣,这样才能算是比较好地掌握了朗读的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明确朗读的具体要求、做好示范引领,还要对学生的识字、阅读、口头表达等方面加强综合训练。为此,在朗读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朗读要正确。学生要正确朗读,就必须掌握足够的基础识字量。在心理学等学科关于青少年文字阅读的研究中,常会将学生的识字来代表文字阅读,如读字或对所学过汉字的命名(也就是认读)、组词等。这些研究表明,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字形的认读对于掌握汉字的音、形、意具有基础作用。因此,对小学低年级识字量较少的学生,不能一味追求朗读的音、意联系,而应更加注重汉字的字形与读音、含义之间的关联,以字形学习提升朗读能力,以朗读带动对字形的深层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及其含义。同时还需关注另一层面的问题,就是朗读时正确的断句能力,主要表现在正确的停顿以及通过气息变化体现文章感情的起伏。断句能力的提升,主要靠教师的正确范读,锻炼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逐步对句子结构和语句节奏形成感性认识,继而结合视觉锻炼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第二,朗读要流利。即朗读要达到一定速度并保持流畅。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前充分熟悉所读文章,“熟读成诵”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智力、体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简单的多遍重復诵读不仅不能取得明显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带领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多重加工,深入分析材料内涵,增强学生对所读材料的认知,比如分析语言特点、围绕文章内容展开联想等,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从而更流利地朗读。同时,要注意识别低年级学生“有口无心”的唱读,及时予以纠正,并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脑、口、眼、耳的配合训练。

第三,朗读要有感情。这里的有感情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学生要在朗读前通过阅读文字、了解背景、查阅相关材料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真实感情及作者意图向读者传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学生要掌握感情的表达方式,也就是用一定的朗读技能将所理解领会的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掌握高音、重音、停顿、轻读等多种方式表达感情的技巧,更要让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在朗读中以适当方式表达出来。

第四,朗读也是阅读。朗读和默读都是阅读的方式,虽然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采取默读的方式读书,但朗读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文字的疏通具有默读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即便是成年人读书,在遇到阅读困难的情况下也会不自觉地采用朗读或自言自语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对于生活经验贫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更加困难,更需要以朗读作为阅读的助力,逐步通过发声语言学习向文字语言学习转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借助朗读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和提升语言学习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采取正确、丰富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朗读能力,继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输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阅读能力等,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孟祥芝,沙淑颖,周晓林.语音意识、快速命名与中文阅读[J].心理科学,2004(6).

[2]吴思娜,舒华,刘艳茹.语素意识在儿童汉语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1).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