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06-04王晓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有利于传承优良的古典文化。但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对于课文价值的挖掘也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应当通过汉字文化、蒙学读物、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等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39

语文学科蕴含着大量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小学生处在人生起步阶段,语文教师应当把握住这一时机,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传承下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科中,包含着数不尽的优秀传统经典,学生通过对这些篇目的诵读和理解,能够在和谐的韵律中感受古诗文之美,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文化底蕴,还推动了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传统文学作品,在写作中自然能信手拈来,使其作文增色。

2.健全学生的人格

在中国传统经典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先贤哲人的光辉事迹,对于思想价值观还尚未健全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先辈是不可多得的思想道德模范。在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当中,诚信、孝道、仁爱等优秀品质感染着读者,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和启发。

3.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成就光辉灿烂。如今,外来文化侵袭着小学生的心灵,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却尚未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培养良好的文化基础,深化其民族情感,树立其文化自信,从而将宝贵的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呈现出过于单一的问题,且课堂内容也不够深入。传统文化渗透于课文中,等待着师生的共同挖掘与品味,尤其是古诗文。但许多教师展开古诗文的教学时,未能对文本进行专门性的分析,而是按照故事教学的“套路”来安排课堂活动:学生先朗读,再听教师结合课下注释的分析,将全文翻译成现代文,最后进行背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高。

此外,对于小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也能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部分受到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的教师,将对学生的教育局限于语文课堂之上,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汉字文化的渗透

我国的汉字历经了千百年的演变,作为记录我们母语的文字,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形态。正如语言学家唐汉先生所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语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每一个汉字,几乎就是一种实物的摹写、一幅生活场景的缩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于教材中汉字文化的深入挖掘,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一年级上册就安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等识字课,让学生刚正式地学习语文时,就从汉字开始,逐渐深入。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读准字音,写对字形的基础上,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应当着力挖掘汉字背后的底蕴。例如在教学《天地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出示甲骨文中的“天、地、人”,并引导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字,再展示田字格中的现代规范汉字的标准写法,让学生领会其书写结构。还可以带领学生朗诵《三字经》中的有关语句“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才就是指天、地、人,“天人合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哲学思想,我们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发展,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外,漢字的造字法别具一格,包含着古人巧妙的构思,为了让学生体悟到汉字的美丽,教师可以采用猜字谜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例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所对应的汉字就是“广”。同时,许多汉字的来源中还潜藏着有趣的古代文化故事,以及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如古人认为“腐草为萤”,所以“萤”这个字最上层是“草”,中间是土壤,虫就在草下趴伏着。

2.蒙学读物的浸染

蒙学读物是古人为教育儿童时常用的文学作品,如我们熟悉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等。在部编版教材中也多次出现了蒙学教材的选段。教师可以筛选出其中积极向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背诵,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其相关的书法作品,挖掘蒙学的多重文化价值。

3.古典诗词的熏陶

我国的古典诗词韵律优美,很多诗文都是对当时历史时代的真实写照,或包含着古代民俗文化,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相关内容时,不应当仅仅着眼于学生的背诵与默写,还应当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例如组织《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古诗的教学时,应当渗透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向学生展示古代在相关节日的特色风俗。

另外,许多诗作中都蕴含着诗人崇高的家国情怀,如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示儿》,展现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教师通过对诗歌创作背景的引申拓展,以及对于作者思想感情的介绍,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古代仁人志士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4.文学作品的挖掘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也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挖掘,从而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与传统文化知识水平的协同提升。例如在教《伯牙绝弦》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拓展更多的送别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古人对于“知音”的重视、对于友谊的珍视。教师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析还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文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优秀品格践行于实际生活中,以古代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得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落到实处。

5.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其在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中实现语言知识水平的提升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韵律感强的古代诗词经文,将听与说结合起来。阅读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极拓展阅读资源,从而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开阔眼界。例如学生学习《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中国古代经典神话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的古代神话作品,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帮助有兴趣的学生了解古人所构建的神话体系,以及古代百姓眼中的神鬼形象等。

写作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文学修养,考验其驾驭文字的功底,教师可以以读促写,将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作文练习的开展相结合。例如学生学习了《守株待兔》,在感悟其中道理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续写或改写这个故事。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古代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品味国学经典,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协同提升,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炎黄子孙。这样,国学的力量能够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1] 孙琦、姜俊和《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年第1期。

[2] 周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及策略研究》,《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5期。

[3] 赵艳《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华夏教师》2019年第8期。

[4] 杨传荣《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中国新通信》2019年第5期。

(王晓燕,1974年生,女,汉族,甘肃武都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