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悲剧

2020-06-04周俊宏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觉醒

内容摘要:《觉醒》是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女主人公埃德娜与两位男性的婚外感情纠葛。该小说揭示了十九世纪末期的父权制伦理环境,这种伦理环境使埃德娜一方面深受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一方面又由于受到压迫产生了自我意识,敢于追求自我。小说通过对埃德娜的内心情感和行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在追求自我时面临的伦理困境,反映了她向往自由却受制于社会伦理规范的内心冲突。本文以文学伦理学为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展示这一时期的父权制伦理环境,以及身处伦理困境之中的埃德娜所面临的两难的伦理选择,来展现其曲折的心路历程,进而探究埃德娜最终的悲剧性毁灭的原因。

关键词:《觉醒》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困境 伦理选择

一.引言

小说《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代表作,以19世纪末期为写作背景,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道路上情欲意识也逐渐复苏,与小说中两位男性发生婚外情,陷入伦理困境,最终做出极端的伦理选择——自杀。肖邦在作品中为读者展现出一个追求自我解放、颠覆传统道德的新女性形象,因此在该书出版不久,就遭到了评论界各方声讨,尤其是女主角埃德娜被认为是一个圣洁婚姻的玷污者;一个没有家庭责任的放荡者;一个不受约束的“疯女人”。该书很快就被迫下架,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和享乐型的个人运动的刺激之下,才重新获得评论界的关注,并逐渐在美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刘红卫,74)本文利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结合小说当时的社会伦理环境,探索女主人公在追求自我時面临的伦理困境,揭示其悲剧性毁灭是由于个人无法在两难的伦理选择中抉择。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内容的研究方法。其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伦理分析,解释其伦理选择的过程及结果,从而揭示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和读者的警示作用。(聂振钊,99)不同于简单的道德批判的是它重在分析人物行动背后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而不是只注重行动的结果。它要求批评者担任一个辩护律师的角色,站在委托方立场和角度,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为其辩护。

二.十九世纪末觉而未醒的美国女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准则,因此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要将作品放到历史的语境下进行分析。(聂珍钊,10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处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期,进步主义运动在各个领域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女性试图摆脱传统角色。为了争取女性权益,妇女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唤醒了许多女性的自我意识,“新女性”的形象呼之欲出。但是,男性终究是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处于伦理价值的中心。在父权社会之下,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道德规范仍在美国盛行,禁锢着女性思想,让其难以实现解放。

在家庭角色上,社会仍然推崇着“真正的女性气质”,即虔诚、贞节、顺从和居家。(Welter,1966:152)这四大美德使女性的角色在女儿、妻子、母亲之间不断转换,缺乏主体性。美国女性婚后被视为丈夫的附属品,丈夫对妻子全权负责,对其进行“庇护”,导致女性需要与丈夫保持意志一致,很少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这是由英美普通法中对“已婚女性的从属地位”的法律规定所决定的。直到二十世纪初,这一原则都一直是英美普法中有关妇女法律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则。(叶英,93)在社会角色上,虽然在美国内战及工业化使部分女性从家庭走入社会,但是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无法动摇,人们还是认为女性实现自我的地方就是家里。《觉醒》中也不乏这样的“成功女性”,她们“是宠爱孩子、崇拜丈夫的那种女人,她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个性,长出侍奉天使的翅膀,并把这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14)

总之,尽管在十九世纪末期女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只是量的积累,并非质的飞跃,她们仍在无法摆脱父权社会之下伦理观念施加的压力,被囚禁在名为“家庭”的笼子内渴望寻求自我而难以实现。处于重压之下的女性在女性解放思潮之中自我反省,女性意识和性欲意识得到激发,试图冲破婚姻和家庭的牢笼,去追求自我享受。在两种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女性往往会在追求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遇到重重阻隔,陷入伦理困境。埃德娜正是如此,她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想要追求自由解放,却迫于当时的伦理环境的压力而陷入伦理困境。

三.埃德娜的伦理困境

埃德娜作为一名走在时代前面的女性,逐渐从传统的“家中天使”的角色抽离,朝坚持自我的新女性形象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当时伦理观念的影响,她夹在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与解放自我的愿望之间无所适从。

1.家庭伦理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女性尽管寻求解放,但仍然没有改变自身的从属地位,继续承担着传统角色的压力。丈夫莱昂斯将埃德娜视为私人财物,始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她提出要求甚至命令。第三章中,莱昂斯回到家以为儿子热奥尔发烧了便向妻子吼去,责怪她没有把看孩子的工作做好,她在深夜独自委屈流泪。(9)第十七章中,莱昂斯对家中的饭菜不满意大发脾气,摔门而出。(86)埃德娜虽然委屈地把结婚戒指摘掉,扔在地上狂踩,但之后又把它捡起,若无其事地戴在手上。埃德娜就像一只被囚禁起来的鸟儿,被束缚在婚姻伦理框架之中。

除了虔诚、顺从和居家,女性必须对婚姻、对丈夫保持忠贞,任何婚外关系都是社会所无法容忍的,这一点也铭刻在女性的心中。当埃德娜受到原始情欲的本能驱使,和艾洛宾暧昧不清时,她会担心如果丈夫知道了怎么办,当她失身于艾洛宾之后,仿佛看到了丈夫和罗伯特责难的目光。(140)这说明埃德娜也是将女性贞节观内化于心的。埃德娜除了为人妻还为人母,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需要对其尽母亲的职责。也许她可以切断与莱昂斯之间的联系,但是无法切断与孩子之间的骨肉联系,对孩子的责任使得她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踟蹰。

2.解放自我

埃德娜一方面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不得不接受并遵循家庭伦理;而另一方面,在新思想的催化之下,她不甘于传统角色,自我意识逐渐清醒,想实现自我独立。

埃德娜发现她与莱昂斯之间没有爱情时,不愿意在无爱的婚姻中牺牲她的一辈子,因此她不顾违反家庭伦理想去追求幸福。与罗伯特在格兰德岛相处时,她慢慢发现了自己身上的光芒,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从格兰德岛回家之后,在莱昂斯几次三番让她进屋,甚至要对她发火时,她第一次为了摆脱丈夫的管束作出反抗;在众太太们安于应付社交聚会和家中琐事时,她心中燃起了做画家的梦想,想实现自我独立;在可以选择住在豪华的楼房时,她却搬去了小小的“鸽子房”,只为寻求自己的空间,享受自由和轻松。在孩子的问题上,她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没有为了养育孩子而完全放弃自我,她认为“我可以放弃那些非本质的东西和金钱,也可以为孩子牺牲生命,但我绝不放弃我自己。”(80)

自我意识的觉醒伴随着情欲意识的复苏。遇到罗伯特之后,她意识到罗伯特才是那个在心灵上与她契合的那个人。在相处过程中,他们对彼此产生好感,埃德娜的自由意志战胜了理性意志,她大胆冲破当时的伦理束缚,想要放弃一切和罗伯特在一起。当罗伯特因为懦弱而逃离时,她遇到了一个花花公子艾洛宾。尽管她对他没有感情,但是受到生理上本能的驱动,她与艾洛宾发生关系。然而事后她没有感到羞愧而仅仅觉得遗憾,因为“这不是一个使她燃烧着爱情的美酒,也不是使她畅饮人生美酒的爱情”。(140)

埃德娜追求自由,追求解放,但是受制于社会伦理规范,陷入了伦理困境。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爱情;一边是责任,一边是自由。因此,她是矛盾的,时而大胆,时而懦弱;时而理性,时而冲动。

四.埃德娜的伦理选择

埃德娜在伦理困境之中受到自由意志和理性意志的双重影响。当自由意志占上风时,人就会缺乏理性判断,凭借原始冲动来处理事情,因此容易触犯伦理规范。而理性意志代表着社会规约的力量,当其发挥作用,人就会进行道德自律,主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埃德娜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伴随着情欲意识的复苏,同时情欲意识又进一步加深自我的觉醒。当她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艾洛宾发生婚外情时,自由意志到达顶点。罗伯特回来之后,她主动献吻对罗伯特袒露自己的心意,并对他说:“我们将永远为对方而生存。世界上任何其他事情都和我们无关”(182)。埃德娜对于婚姻的背叛源于“欲”,当缺乏了理性意志的约束,她的原始欲望占了上风,违背了家庭伦理。而激情过后,自由意志的力量会逐渐削弱,理性意志开始回归。(刘红卫,26)埃德娜的孩子是使其理性意识回归的最大因素。她陪伴阿黛尔生产的过程中,阿黛尔对她说:“埃德娜,不要忘了你的孩子,永远。”(185)这句话使她重新认识到自己对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在回家的路上,她脑子里萦绕着两种想法,一是与罗伯特的爱情眼见就可以开花结果,二是为了孩子们必须履行母亲的职责。她无法在两者之间权衡,最终做出自杀这一极端选择。

埃德娜在爱与家庭之间来回游走,由于两者之间不可兼得,她陷入了伦理困境,无法平衡,也无法从中解脱。正如赖斯小姐曾提醒的,“翱翔于传统与偏见上的鸟必须具有强壮的翅膀”。爱德娜虽具有“勇敢的精神”,但她没有“强壮的翅膀”飞地更远、更自由。她注定只能“像一只断了羽翼的海鸟在空中扑打,旋转,……无力地画着圈子下坠”。(194)最终,由于以个人之力无法突破大环境的压力,又不甘放弃自我的追求,她选择自杀来对其做出最后的反抗。因此,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下,埃德娜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Chopin, Kate.1994.The Awakening [M]. New York: W.W.Norton.

[2]Cynthia,Eagle Russett.Sexual Science:The Victorian Construction of Womanhood[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Welter,Barara.The American Wome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M].Dimity Convictions,1976.

[4]凯特·肖邦.觉醒[M].高清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0.

[5]刘红卫.伦理环境与小说《觉醒》的拒绝与接受[J].外国文学研究,2008(6):71-75.

[6]自由意志、理性意志与“激情之爱”— —《背叛》中“婚外情”的倫理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13(6):26-33.

[7]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叶英.越过传统和偏见去空中翱翔的小鸟——肖邦《觉醒》中埃德娜之死的必然性[J].外语研究,2011(6):93-99.

(作者介绍:周俊宏,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觉醒
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伦理困境
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