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隐瞒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

2020-06-04何青青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量表个体影响

何青青,魏 华

(1.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2.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3.信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成瘾问题备受关注。在学术界,自Young在1996年提出网络成瘾的概念以来,该领域的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领域也日益拓展。除研究人员以外,社会公众也非常关注网络成瘾问题。电视和报纸等各种媒体不厌其烦地导报各种网络成瘾的相关内容,包括症状表现、形成原因和干预方案(如电击疗法)。目前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会造成一系列消极的后果,包括孤独、抑郁、焦虑、社会适应不良[1-3]。除了关注网络成瘾的负面效应,研究者还很关注其影响因素。大学生在网民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量研究发现,压力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需要满足情况、人格特质等都与网络成瘾存在一定的关联。[4-7]。目前为止,只有个别研究考察了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的影响[8]。因此,本研究将考察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中介作用)。

(一)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自我隐瞒是指“个体把一些在他看起来是负面的或痛苦的个人信息主动向别人隐瞒起来的心理倾向”[9]439-455。自我隐瞒被看作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国内外的研究均发现这种人格特质与个体的心理病理性状态有关。研究者发现,个体自我隐瞒的倾向越高,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会越高,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10-11]。网络成瘾也经常被看作一种心理病理性状态,那么自我隐瞒是否也会导致网络成瘾呢?我们假设:自我隐瞒倾向越高,个体的网络成瘾程度越高,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我隐瞒会导致负面的情绪状态,而通过上网的方式,负面情绪可以得到缓解,因此,自我隐瞒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会产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第二,根据Kelly[12]40-46的抑制模型(Inhibition Model),不表达个体特定的心理体验是一种主动抑制;它需要努力地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想法、情感和行为,而这种抑制也会变成一种长期的、低水平的压力。自我隐瞒倾向较高的个体,需要一个空间去舒缓这种压力。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安全性等特点,所以自我隐瞒倾向较高的个体会较多的选择上网行为来释放秘密,缓解压力,从而增加了网络成瘾的风险性。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存在正相关。

(二)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

除了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探索自我隐瞒影响网络成瘾的机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回顾,可以发现:(1)自我隐瞒会影响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13]。当个体隐瞒自己的问题时,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就无法给他们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支持。无法对他人进行自由表露时,还会让个体觉得他人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因此很难感受到和他人真诚的联系,知觉到的社会支持也会较少。国内外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个体的自我隐瞒倾向越高,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13-15]。(2)社会支持又会影响到个体的自尊状况。根据镜像自我(glass-look self)理论,我们对自己的知觉来源对他人的反馈[16-18]。因此,来自他人的社会支持会提高我们的自尊水平。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和他们的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19-21]。(3)自尊与网络成瘾有关。自尊是个体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那些低自尊的个体可以通过网络建构一个和现实社会不一样的自己,从而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自尊的提升。来自中国、美国、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的实证研究均发现,自尊越低的个体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2-26]。

对于自我隐瞒、社会支持、自尊和网络成瘾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假设自我隐瞒一方面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网络成瘾,另外一方面还有可能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的作用间接影响网络成瘾。在以往研究结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假设2:自我隐瞒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产生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对象

研究选取本科生569名,回收有效问卷546份,有效率为96%。其中文科生227人,理科生319人;男生246人,女生300人。

(二)材料

1.自我隐瞒量表:采用王才康[27]15-17修订的自我隐瞒量表,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信效度较高,采用五点计分(从1=“很不符合”, 5=“很符合”)。各题目相加作为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隐瞒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姜乾金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由12个项目组成[28],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等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的支持程度,采用7点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 7=“完全符合”),本次测量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3.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36],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其中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采用四级计分(从1=“非常不符合”, 4=“非常符合”),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

4.网络成瘾量表:采用改编自Young[29]237-244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该量表由8个题目组成,采用6点计分[6](从1=“完全不符合”,6=“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网络成瘾倾向越大。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

(三)统计工具

采用SPSS11.5和LISREL8.8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

(一) 自我隐瞒、社会支持、自尊和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

对自我隐瞒、社会支持、自尊和网络成瘾的总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所有变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大学生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我隐瞒与社会支持、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变量间的相关矩阵

注:*p<0.05;**p<0.01,下同

(二)自我隐瞒、社会支持、自尊和网络成瘾的多重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是涉及的所有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满足该条件。在已有研究结果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如图1的完全中介模型。此外,我们还建构了部分中介模型(图2)来检验自我隐瞒对于网络成瘾是否有直接影响。

图1 完全中介模型

如表2所示模型的比较结果,部分中介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接近,但当自由度增加1时,卡方值的变化大于6.63,因此选择部分中介模型为最终模型予以保留[30],部分中介模型各条路径指数如图2所示,图2中所有路径系数均显著。

表2 完全中介模型和部分中介模型比较

注:部分中介模型增加了自我隐瞒→网络成瘾这条路径在完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

由图2可知,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有直接作用,社会支持、自尊在自我隐瞒与网络成员间起到中介作用,路径系数如图所示。

图2 部分中介模型结果

四、讨论

(一)大学生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证实了假设1。以往研究较少直接考察两者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和以往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互相印证。以往研究结果发现,学业自我表露、身体自我表露与大学生的网络关系成瘾呈显著负相关[31]75-76。在字面上看来,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两个概念似乎是完全相反的,但实际上两者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11]747-750。首先,自我隐瞒是一个单维度的结构,强调对负面信息的隐藏,而自我表露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例如邹泓和蒋索[32]184-192编制的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包括亲子关系、身体发育、兴趣爱好等7个维度。此外,自我表露的相关研究关注表露对象不同(如父母、同伴等)所带来的差异,而自我隐瞒则不针对任何特定的对象。由于自我隐瞒和自我表露内涵的差异,本研究的发现仍然有其独特的意义。

自我隐瞒为什么对网络成瘾有影响呢?根据前文提到的抑制模型(Inhibition Model),自我隐瞒会给个体带来长期的压力[15],因此自我隐瞒水平高的个体往往需要合适的空间来释放自我隐瞒带来的压力。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比较,互联网虚拟空间可以给个体表露一些自己负面信息提供更高的安全感。另外一方面,个体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网络交往方式(如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等)来与他人进行沟通,这样也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社交焦虑,从而使他们表露内容更多,也更深入。有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形式的网络交往情景中(咨询、网络社区和网络社会支持小组)个体与面对面交往相比都要表露更多的个人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社会称许性也更少[33-34]。因此,对于自我隐瞒倾向较高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比现实社会更为恰当的交往空间。Davis[35]187-195在他建构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中指出,对网络的积极认知加上对现实的消极认知的不恰当认知方式(maladaptive cognitions)是导致个体网络成瘾的关键因素。另外,除了这种不恰当的认知,自我隐瞒者在互联网中可以更安全自由的自我表露,可以缓解长期保守秘密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是一个负强化的过程,也会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中介效应的检验

本研究表明了自我隐瞒、社会支持、自尊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揭示了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有直接作用,社会支持、自尊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这个研究结果与以往单独对两个变量的研究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11,14,22,26]。本研究探究了自我隐瞒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两者的关系和设计针对网络成瘾的相关干预方案。

自我隐瞒是如何影响网络成瘾的呢?首先,自我隐瞒会使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降低。一方面个体把自己有关的信息包括疑惑、苦恼等告诉其他人,才能获得必要的帮助,而隐藏自己的一些问题可能就无法获得社会支持。另外亲密关系的发展也是建立在适当的自我表露的基础之上,随着自我表露的深入,亲密关系也将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36]115-127,相反过度的自我隐藏可能会造成对方的信任缺失,阻碍亲密关系的良性发展。亲密关系是我们获得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因此亲密关系受到阻碍也会降低社会支持的获得。其次,当个体社会支持获得较少的时候,自尊水平也会随之降低。镜像自我理论认为我们无法自己对自己进行知觉和判断,我们通过社会交往中他人的反应来认识自己[16-17]。因此,当个体获得来自他人积极反应(社会支持)较少时,我们的自尊相应就比较低。其他一些研究也发现,当个体拥有积极的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时,他们的自尊也会较高[37,38]。最后,低自尊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性。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些积极的反馈,低自尊的个体也不例外,但低自尊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获得这种满足,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获得积极反馈[37]1-6。以往研究也发现,青少年在互联网中获得的积极反馈较多,消极反馈较少;77.7%的青少年报告在网络中获得较多的积极评价,而只有7.2%的青少年报告在网络中获得较多的消极评价[39]584-590。另外一方面,与高自尊的个体相比,低自尊的个体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的增加[40]。总之,与高自尊的个体相比,互联网会给低自尊的个体带来更多的益处,因此他们会更依赖互联网,从而也更容易网络成瘾。除此之外,低自尊的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也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也更容易网络成瘾;自尊会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25]434-445。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发现了社会支持、自尊在自我隐瞒和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不是完全中介作用,而是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作用的启示在于,自我隐瞒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对网络成瘾产生中介作用,还可以通过直接影响或别的中介变量对网络成瘾产生作用,并且这些变量还可能会直接发生相互作用,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对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实践有指导意义。第一,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有效的降低自我隐瞒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和困扰,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性。更为重要的是,在高校建立专业、稳定和安全心理咨询机构将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起到持续的影响。第二,在制定大学生网络成瘾矫治方案时,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缓解自我隐瞒给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压力和困扰的同时,要注意提供社会支持和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这样能够更有效的从根本上根除他们对互联网的病理性依赖。

五、结论

1.自我隐瞒与社会支持、自尊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

2.自我隐瞒除了可以直接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尊对网络成瘾的多重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社会支持和自尊在自我隐瞒和网络成瘾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量表个体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