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军工科研项目人才管理的模式创新

2020-06-03董珊珊

科技风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才管理模式创新新形势

摘 要:对于军工科研项目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管理的工作也必不可少。新形势下,军工科研项目在人才管理工作方面还存着很多问题和瓶颈,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本文就此问题,从人才队伍建设、动态管理机制、人才协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对人才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军工科研;新形势;人才管理;模式创新

当前,国际安全格局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复杂的变化,很多原有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明显增多。从内部看,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我国的各项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压力共同构成了现在我国新形势的时代特点。在这一新形势下,国防安全与每一个国人紧密相关,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会使国家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伟大复兴。而现代国防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军工科研力量,决定军工科研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因素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进行人才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必须思考的课题。总体而言,我国的军工科研项目人才管理工作必须加入到全国改革创新的大潮流中,实现自身的转变与升华。

一、军工科研项目人才及人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最重要,也是自身生存的第一資源。我国的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保障,它们所肩负的使命就是攻克各种技术难关,研发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军事用品,使我军能够在现代化的军队改革中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一项新武器的研发还是一项技术的攻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才的力量,军工科研人才在研发、生产、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在刚刚过去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表彰大会上,于敏、孙家栋、黄旭华等老一辈科学家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的荣誉称号,正是因为他们的杰出贡献,我国的军事、科技才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我国的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都具有国有属性,并且由于它们的特殊性,和普通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社会性、集合性的组织,人才管理工作同样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现代化军事改革中,军工科研项目的人才管理已经成为决定军工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决定着军工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未来的发展命运。因此做好军工科研项目的人才管理工作是保证军工科研、军队建设、国防力量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现阶段军工科研项目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才管理体制的僵化依然存在。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但是计划经济时代强大的惯性思维依然在国有属性的企业中顽固的存在着。军工科研项目的人才管理同样面临着此类问题,老模式、老方法、老套路的僵化管理机制依然突出。无论是从吸收新人,还是人才培养,亦或是人尽其才等方面,很多时候都受到各方的掣肘,不能实现人才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2)人才流通性较差。我国的军工科研人才在世人眼中往往都是捧着“铁饭碗”的人群,这样的情状就导致军工机构和社会之间、不同军工科研项目之间,这两个维度上人员流动十分不畅。这一现象的问题所在,牵连到背后一些列的问题,比如户籍、档案、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一问题在很多时候会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也阻碍了军工机构自身的新陈代谢,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自身改革。[1]

(3)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加强。由于国有的性质,很多军工科研项目是由政府直接主导,很多军工单位和军工科研项目组无法做到对人事权的自主掌控,并且还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按资排辈”的情况,不能严格地做到劳有所得,很多付出巨大努力、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才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方面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奖励,因此严重打击了军工科研人才的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军工科研项目人才管理的模式创新路径

(1)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军工科研人才队伍。就如前文所述,军工科研对于我国意义重大,参与军工科研项目的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这里的素质过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素养要过硬,另一个是专业技能要过硬。强调政治素养是因为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军也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如果政治思想不过关,很有可能会出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巨大风险,越是掌握高精尖技术和核心机密的人员越是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从根本上提升自我,所以在进行军工科研项目人才管理时,必须加强思想方面的学习。而专业技能是一名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掌握高超的科研实力才有可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也才能做到马斯洛需求原理所讲的“实现真正的自我需要”。所以要在吸收新鲜血液和培养自身实力两个方面入手,建设一支能够打硬仗、打胜仗的科研队伍。

(2)建立军工科研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所谓动态管理,就是矫正之前大家心中固有的“铁饭碗”的思想,将人员流动起来,实行动态化的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打破之前僵化的用人模式,不要把军工科研人才束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而是要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从顶层设计宏观考虑全盘大局,将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在最急需的岗位中去,彻底解决很多单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尴尬局面。二是,需要及时地促进军工科研项目的“新陈代谢”,及时将尸位素餐的人员清理出军工科研的队伍,吸收纳入有能力、有活力、有担当的新人。并且还加快奖励机制改革,对真正为军工科研项目作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应有的奖励,促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2]

(3)建立灵活的军工科研项目人才协作机制。虽然军工企业或军工科研院所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但是现在世界上的一大趋势和潮流是军民融合,这也是军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经过的道路。另外,现如今社会上很多非军工企业的科研实力、管理机制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军工企业,大量的人才也聚集在这些企业中。因此,军工科研项目也要积极拓宽思路,在保证国家机密安全的情况下,打开与市场交流合作的大门。在人才管理方面,建立双向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既可以更好地推动军工科研项目的进展,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军民融合,最终共同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冯文涛.A军工科研院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2]樊斌.军工科研项目管理优化与提升措施[J].现代企业,2014(8).

作者简介:董珊珊(1982-),女,汉族,四川重庆人,工学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人才管理模式创新新形势
铁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家族企业社会化的瓶颈研究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激发煤炭企业人才活力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试论企业海归人才的管理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