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3张佳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回顾了文旅融合的形成背景和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成功实践案例,阐述了无锡市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服务创新实践,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25

1 引言

2018年3月13日,国务委员王勇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指出:“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方案提出,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1]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一起,由此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了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面前,不论是文献资源与服务、阅读空间打造、还是阅读活动开展,都将给公共图书馆带来高质量的发展和飞跃。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实践,他们或以精彩的活动、丰富的馆藏,或是典雅的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读者慕名而来。例如:2018年8月,国家图书馆主办了“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及研学旅游推介会[2]。此次活动推动了“旅游+文化”的双向促进,为文旅融合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也为公共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文旅深度融合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尝试[3]。苏州第二图书馆作为苏州全新的文化旅游地标,于2019年年底全面开放,它是一家将阅读学习与文化旅游休闲相互融合、焕然一新的新概念图书馆,设置了音乐图书馆、设计图书馆、数字体验馆、苏州文学馆等特色场馆,同时融入文化创意、设计研发、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还加入了亭廊桥榭等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味道[4]。充满创意的设计风格俨然将苏州的旅游风景区搬进了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新一轮的旅游网红打卡地。2019年3月,杭州图书馆李白诗词文化主题分馆于良渚街道杜甫村正式开馆,该分馆位于杭州市著名旅游景区,主打诗词阅读欣赏,这是一次杭州本地特色文化服务的创新,同时也丰富了杭州的文化旅游供给类型[5]。以上列举的几家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服务创新,可能较多地关注在建筑风格、空间设置或是服务理念上,在读者活动的开展和策划以及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升华。

2 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市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实践

无锡市图书馆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走进学校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或旅游景点,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开展了各类具有文旅特色的服务,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上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 立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魅力阅读新空间

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戴珩说过,“文旅融合就是要把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变成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图书馆应打破思想壁垒,将情景体验搬进图书馆,要把图书馆自身建设成为一道独特的旅游风景线,首先要在图书馆的特色和创意方面打造出亮点,建设体验式共享文化空间。例如,在图书阅读活动中加入文化体验,加入咖啡、花艺、手帐、茶道、手工艺制作等文化艺术功能,这体现的是艺术文化空间;再如,可以通过各类读书会、艺术沙龙等活动,形成一个以图书馆为载体的文化共享空间。无锡市图书馆2016年起推出“今天我主讲”活动,邀请专家和各行业达人做客无锡市图书馆,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帐制作、花艺与生活等主题,分享知识、互动交流,使广大市民感受文化艺术的熏陶。

同时,还邀请专业工作者举办了“逛动物园这件事儿”“潜水员眼中的海底世界”等主题活动,将“动物园”“海底世界”搬进图书馆,在工作人员分享工作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动物世界、海底世界的神奇魅力。此外,无锡市图书馆还举办了艺术沙龙、“倷伲书房”读书会等活动。艺术沙龙通过国庆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文化节日,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以现场展示技艺的形式,让广大读者了解并体验书法、绘画、剪纸、竹刻、拓印、篆刻等无锡非遗文化。“倷伲书房”读书会则以“逐梦星辰大海”“阅读红色经典”等主题, 通过设立图书专架、推介扫码阅读、读书会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形式,使大家亲近阅读,领略经典的魅力。无锡市图书馆践行文旅融合的理念,將图书馆真正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旅游景点。

2.2 创新读者活动形式,创设文旅特色新品牌

2.2.1 特色分馆建设体现旅游+阅读路线

随着无锡市图书馆分馆的逐步增加,无锡市图书馆设计了特色分馆“旅游+阅读”线路,如以“花园+图书馆”模式建设的薛福成故居分馆、东林书院分馆,将总馆的活动定期下送至分馆,激发分馆活力,挖掘分馆潜力。2020年寒假,无锡市图书馆组织开展了“漫步馥郁书香 体悟心灵成长”青少年文旅体验冬令营活动,带领20余名小营员们前往无锡东林书院、薛福成故居等花园特色分馆参观。通过国学诵读、非遗文化体验环节,使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特别在无锡非遗文化体验环节,大家被锡绣、留青竹刻、惠山泥人等艺术作品深深吸引。此次冬令营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们的假期生活,还激发了他们热爱文旅、热爱家乡的情怀,使其在行走中体验文化、阅读和成长。

2.2.2 在文化场馆中体验 “行走中的阅读”

2020年开始,无锡市图书馆尝试走进旅游文化景点、场馆、公园等,创设“行走中的阅读”青少年体验寻访活动,这样既可结合无锡市的民俗、旅游、历史等文化资源,也可结合文化旅游相关少儿图书或绘本,一边行走体验参观,一边讲述故事和知识,以更丰富、广泛、深入的形式为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孩子搭建丰富、多元的成长平台,使其体验阅读的乐趣、成长的快乐。例如“名人故居里的名人故事”拓展阅读活动邀请小学高级教师带领小读者走进名人故居,通过参观体验与阅读分享有机结合的形式,既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又可以交流探讨与名人有关的文学作品。再如,绘本阅读活动围绕绘本《荷花镇的早市》,带着小读者前往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在清名桥畔,古运河边,一边阅读着绘本,一边了解古运河的历史,让小读者们产生“人在书中走,书在景中读”的美好场景。

2.2.3 讲述无锡历史,寻访红色足迹

2019年,无锡市图书馆推出 “寻访红色足迹 讲述无锡故事”系列活动,走出馆门,带领市民重温红色记忆,抚今追昔,分享峥嵘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无锡往事,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活动以实地参观和专题讲座结合的方式开展,先后来到徐寿父子事迹陈列馆、许巷惨案纪念馆、荣氏古里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了解了无锡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又学习了他们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活动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青少年们纷纷感言,通过参观和讲座,了解了无锡实业先驱的光辉事迹,吸收了满满的正能量。年龄稍长一些的读者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表示肯定,期待聆听更多精彩的、鼓舞人心的无锡故事。

2.2.4 走读旅游景区,游学锡城名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锡市图书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推出“游学锡城名胜”系列活动,将“游”和“学”紧密结合,让读者在行走版的游学活动中,更深入地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过去,了解生活的这座城市文化。带领广大读者先后走进蠡园、梅园等旅游风景区,观景赏园,探访风物,投入诗情画意的水景园林之旅,同时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欣赏图形各异青瓦漏窗,品读古朴典雅的青石碑刻以及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在书法体验环节中,重点围绕“永”字八法,结合现场书写演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在书法研习环节中,大家认真地临摹现代诗歌的楷书字帖,在横撇竖捺间,感受书法之美。此外,还在融合读书会、吟诵诗歌、茶艺体验等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互动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增强生活体验。

2.3 深挖地方文献资源,开辟旅游文化新路径

无锡市图书馆积极对地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梳理和挖掘,对文献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将地方家谱、名家手稿、游记字画等历史知识与旅游景点进行无缝连接。无锡在建设惠山古镇的时候,无锡市图书馆就提供了相当多的地方家谱资料,作为建设惠山古镇祠堂文化的原始依据和出处。目前,无锡市图书馆有近280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籍富矿。无锡历来重视乡邦文献,例如《瞻桥小志》是清代无锡鸿山地区的地方志,为研究当地的典故和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志收录了瞻桥的地理位置、乡邑变迁、文化胜迹、风土民俗等地方资料,尤其突出了瞻桥的历史人物和名人诗文,既是吴地文化的一個很好的缩影,也是无锡古代村镇文化的标志。该地方文献资料为打造无锡鸿山旅游度假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锡近几年开发了许多新的旅游景点,例如巡塘古镇、荡口古镇、小娄巷、南长街清名桥等,诸多景点的开发和打造都需要有历史文化典籍的支撑,无锡市图书馆提供了相当多的原始古籍资料,真正让图书馆古籍里的文字和图片“活”了起来。随着无锡一批批新景点的开发,无锡市图书馆结合本馆的特色地方文献资源,进一步开发线下读者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景点的由来和内涵,体验地方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的魅力。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建议及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成为了“城市会客厅”和读者的精神家园,成为了人们心灵交流、精神补给的空间和场所,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逐步向多元化、数字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在文旅融合的新课题面前,公共图书馆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3.1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开发文旅项目新体验

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当地旅游文化特色,与自身馆藏资源相结合,挖掘出不同的IP元素,设计开发出文旅空间体验、研学旅行、文创旅游、阅读地图、游记攻略、美食住宿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项目[6]。例如:无锡市图书馆今后可以借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图书馆内开辟非物质文化展示体验阅读空间。可将锡剧、留青竹刻、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器等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同时陈列与非遗、民俗、历史文化相关的图书或地方文献资料,在双休日、节假日相应时间段,面向广大读者开展相关的制作、互动体验活动。还可根据无锡本土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名胜展示体验阅读空间,将吴文化、古运河文化、码头文化、水弄堂文化、以及惠山古镇、蠡园、鼋头渚等景区文化进行展示,同时陈列与之相关内容的图书或古籍资料,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感受无锡。

3.2 培养馆员专业素养,发挥服务推广新力量

图书馆员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所在,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尤为关键。馆员在掌握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同时,还须了解教育学、心理学、阅读推广、旅游文化、多媒体技术、沟通公关艺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建议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的文旅工作小组,进行有效、科学的分工与合作,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理念、读者活动、文创产品、服务宣传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及推广,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特别要注重对青年馆员的培养,要多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和思考。图书馆可设立青年文旅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定期培训、考察交流、项目研发、综合考核等方式对其进行全面培养,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新生力量。

3.3 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文旅融合服务推介

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读者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读者感兴趣的图书、活动和信息,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关注的。只有及时掌握读者的偏好和关注点,图书馆才能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目前,微信和微博已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快速、高效的社交形式和传播模式。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文旅服务的推介,并实现两者的互通互联,成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2019年10月,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将文化旅游资源与图书馆馆藏资源有机结合,推介了本馆的特色资源和馆藏,彰显了本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浙江图书馆发布的微信标题是“重磅福利!‘跟着布可游澳门澳门免费游玩攻略”。为更好地引导读者了解澳门历史文化,更深刻地体会到澳门回归的意义和价值,浙江图书馆向广大读者发起达人征集令,邀请热爱阅读和旅行的读者与“布可”畅游澳门。活动期间,浙江图书馆还通过线上栏目与线下书架联合的方式,主推澳门旅游、语言、饮食、建筑、历史等方面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在大家一起跟着“布可”神游澳门的同时,21天阅读计划也同步上线[7]。上海图书馆的微阅读·行走外滩系列活动,为读者请到了建筑师洪人杰,分享主题《从滨江看上海当代建筑发展》,带领读者行走另一个“外滩”,从复星艺术中心到船厂1862。最后还进行了同主题书单的推荐《外滩建筑地图》《上海高度》可以扫描二维码进行线上阅读[8]。南京图书馆积极打造多元化跨界合作,携手必胜客、央级媒体新华网、江苏频道等共同打造“阅读+美食+传播”的创新服务以及首家“民国风”城市书吧。微信中同步推出了来自媒体、图书馆各领域的金秋领读人,还推出了“必胜书单”的读者投票活动[9]。

这些栏目和活动都十分接地气,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和欢迎,既弘扬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现代精神气质,也同时在原有本地文化的基础上与本馆的资源、服务有机融合,积极进行继承和创新。

4 结语

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应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词,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建设阅读文化+旅游休闲共享新空间,将图书馆努力打造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旅游景点,把广大游客吸引进来,变成特殊的读者群体。同时图书馆也应该主动出击,寻求社会合作,本着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找准文旅融合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能,将阅读和书香开遍城市的每个角落[1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EB/OL].[2020-01-2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03/14/content_5273856.htm.

[2]人民网.国图启动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EB/OL].[2020-01-20].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8/0806/c1013-30211064.html.

[3]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4]苏州图书馆.苏州第二图书馆简介[EB/OL].[2020-01-20].http://www.szlib.com/AboutSzlib/Lib2Construction?catId=35.

[5]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图书馆·李白诗词文化分馆开馆[EB/OL].[2020-01-20].http://wgly.hangzhou.gov.cn/art/2019/3/13/art_1693173_38112094.html.

[6]孙红强.图书馆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开发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96-99.

[7]浙江圖书馆.重磅福利!“跟着布可游澳门”澳门免费游玩攻略[EB/OL].[2020-01-2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cxMjYyNg==&mid=2652213145&idx=5&sn=AbLpC%2BywZcjZKxD46a5AC9c%3D&pass_ticket=gRvUnjy7ZcWpTn7KDYnmhaE%2F6oUC36IwgdEAkJb%2FCcCHuj%2BUekamGuTYrDtPwHQE#rd.

[8]上海图书馆.微阅读·行走 | 从这里,看到“未来”[EB/OL].[2020-01-2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E0ODEyMw=gRvUnjy7ZcWpTn7KDYnmhaE%2F6oUC36IwgdEAkJb%2FCcCHuj%2BUekamGuTYrDtPwHQE#rd.

[9]南京图书馆.哇哦~南图将携手必胜客、新华网,共建“悦读食光”[EB/OL].[2020-01-2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A4NTIxMg==&mid=2653671564&idx=1&sn=ed37d94bb88242cbf461e9378240bd02&chksm=gRvUnjy7ZcWpTn7KDYnmhaE%2F6oUC36IwgdEAkJb%2FCcCHuj%2BUekamGuTYrDtPwHQE#rd.

[10]中国图书馆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总的思路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EB/OL].[2020-01-17].https://www.chnlib.com/wenhuadongtai/2019-01/904847.html.

作者简介:张佳(1982-),女,无锡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心理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服务创新公共图书馆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油田矿区物业服务管理理念的研究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