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质量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2020-06-02陈朔华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皮胰岛素血管

安 洁 刘 晖 陈朔华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 河北唐山 063000

目前2 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T2DM 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6倍,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AS)。一些学者指出AS 常见的替代标志是患者自身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 MT),若CI MT 增厚则预示患者已经存在亚临床AS的表现,并且CI MT 增厚与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及发生率密切相关[1]。本文就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T2DM 患者CI MT 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以我院2015 年4 月~2017 年4 月 收 治 的122 例T2DM 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7例;平均年龄(47.71±3.599)岁。以CI MT<0.9 mm 的73 例为对照组,以CI MT≥0.9 mm的49例为观察组,对CI MT 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②无心脏、脑、肾脏及外周血管病变慢性并发症的相应临床表现,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③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④对此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病、严重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及除糖尿病以外的内分泌疾病者;②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糖代谢的药物或改善内皮功能的调脂药物者;③近期有创伤者。

1.2 研究方法 查阅122例T2DM 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是否吸烟(指每天吸烟至少一支、持续一年以上)及入院第二天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结果;免鞋着病号服测量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体质量(kg)/身高(m)2。122例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亚临床血管病变检查。检查方法[3]:取卧位,颈部侧伸45°,由同一检查者使用美国西门子公司Sequoia彩超仪4~6 m Hz高分辨率探头测定其双侧颈动脉起始部至颈总动脉分叉1 c m 处最大CI MT,取双侧平均值。血管壁光滑、CI MT<0.9 mm 为正常血管;CI MT≥0.9 mm 为增厚血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CI MT 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122例T2DM 患者,49例CI MT≥0.9 mm,检出率为40.2%。单因素分析显示,CI MT 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TG、BMI、是否吸烟有关(P<0.05),见表1。

表1 影响T2 DM 患者CI MT 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CI MT 的多因素分析 以CI MT 是否增厚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G 与CI MT 有关(P<0.05),见表2。

表2 影响T2DM 患者CI MT 的多因素分析

2.3 BMI与CI MT 增厚相关性分析 根据BMI值,将122例患者分为正常组(18.5<BMI<24)38例、超重组(24≤BMI<28)42例和肥胖组(BMI≥28)42 例,将TG 作为控制变量,对患者BMI与CI MT 增厚是否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06,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BMI与CIMT 增厚相关。

3 讨论

T2DM 患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是其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AS是血管病变的基本病理改变,AS的早期阶段是亚临床血管病变。对糖尿病患者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血管风险并及早干预,大量前瞻性研究证实,CI MT 是反映早期AS的特异性指标[4],能独立预测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5]。

研究发现,T2DM 患者CI MT 与BMI、TG水平有关,BMI与CI MT 呈正相关,即BMI越高则CI MT 越厚,发生亚临床血管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其原因可能是:①BMI增高者体脂含量高,脂代谢易发生异常,最终导致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和血糖升高,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使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生异常[6-7]。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机体合成和释放血清内皮素-1增多;血清内皮素-1不仅参与AS的过程而且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8]。②BMI增高的人群瘦素含量比正常人群高,瘦素能激活机体肾交感神经,升高其动脉血压[9],血压分级越高,对血管内膜的损害越严重,患者发生AS的可能性就越大,硬化程度就越高;另外瘦素可升高游离脂肪酸水平,使胰岛β细胞去极化,内分泌反馈机制被破坏,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3],糖代谢异常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等多种途径加速机体AS的发生,如果患者合并血脂增高、血压升高等异常代谢状态可加快AS的进程。③研究指出BMI增高者,其内脏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率较高,大量游离脂肪酸产生并经门脉系统进入肝脏,促使TG 合成增加,且脂肪过度沉积可改变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加速胆固醇合成[10],而胆固醇能够损害血管内膜细胞的功能,使血管内皮与白细胞应答发生变化,促使相关的脂蛋白进入血管内皮,在巨噬细胞吞噬后发生氧化反应,此反应可加重血管中膜上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脂质条纹理[11],加速AS的发生。④肥胖会引起胰岛功能不全,降低胰岛素分泌,同时,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升高,促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也会导致AS,其机制考虑为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使血管内皮巨噬细胞粘附和血管硬化损伤[12]。

综上所述,对T2DM 患者应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其控制体重,对于延缓A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另外,本调查研究对象样本量小,年龄相对集中,不能代表全部T2DM 患者,因此本研究结论需要今后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内皮胰岛素血管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