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1王赤丹应佳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字形书法素养

王赤丹 应佳惠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是美术特色学校,信息技术与美术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学研究的热点。随着这一融合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被拓展。这些新技术在提升师生认知方式与知识理解,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法课是我校美术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课程,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字以载道,通以大美。学习书法就是在直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国家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文化理解,青少年具有现代视野,同时也要有民族文化底蕴,具备书法基本能力和审美素养。

书法艺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内容非常多,书法的美也多种多样,无法用短时间学全。传统书法的学习过程相当漫长,故有“十年入帖、十年出帖”之说。现代教学时间需要更加紧凑,在专业方面应该找到更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学校虚拟美术馆平台的书法画库中收集楷、行、草、隶、篆等多种名家书法体,提供给学生线上学习的资源,数字媒体的教学手段是书法教学的重要支撑。书法基础教学中的传统样式更重练习,开发数字化教学,是在传统教学之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深度学习,达成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致力于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利用数字化资源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和播放PPT课件已经是多年来我们教学的常用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化,电子触控屏、iPad、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成为我校书法课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iPad的照相、录像、播放音视频等功能,组织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吸引学生的兴趣。

汉字是由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合成的,这些笔画可以搭建成丰富多彩的结构,需要学习者深度领会这种结构,体会结构组织的规律,从感受階段发展到理性分析阶段。我们在字形结构分析课中,可以第一时间分享不同学生的分析结构图;也可以把学生的练习情况拍成视频同步到大屏幕,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提高书法字形与笔法的学习效率。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这一步骤是不容易完成的,只能通过学生们做作业,教师收齐作业,拍照之后做成PPT演示给大家,实践周期比较长,即时性、交互性无从谈起。

举例而言,学生分析王羲之行书《圣教序》中“福”字结构,在教师引领下,先学会了分析字形的思路,但具体到操作是允许不同方法的。A同学用团块分析的方法,解析了“福”字的几个小团块之间的关系。B同学用动势线的方法分析了“福”字的左右结构动态。尽管他们作业都很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优点,A与B之间也没有交流。如果C和D提出什么新的想法也不易分享。这时,教师利用iPad拍照同步到大屏幕。学生们都可以看到A和B的作业,一起讨论,各抒己见,最终确定不同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也鼓励C和D有新的方法。

iPad的使用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数字化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能在突出书法、美术等学科形象化的特点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丰富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也创新了教学模式。

例如,合理使用实物投影仪、电子触控板、iPad等硬件设备和虚拟美术馆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开发的书法字形动态分析法中,有一项是在字形与人物动作中找到相似性,即用拟人化的方式,把行书字形的动势分析出来。利用学校资源平台、虚拟美术馆平台搜集大量人物动作,与我们要分析的字进行匹配(图1)。及时展示学生作品,共同讨论,完成课题,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以往的传统书法学习比较枯燥,学生们对字形动势的理解较简单,丰富性不够。利用现代化设备及应用系统平台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有趣味的学习游戏,大大促进了学习效率。核心素养非常强调图像识别,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书法教学的结合,让书法学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实验探究、推理认知等核心素养的提升。

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书法教学,也可以把教师的书法演示视频同步到大屏幕,学生们可以放大观看,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分析讨论,不断深化理解技术要领,引导学生深入持久地进行训练,直到熟练掌握笔法、字形的基本规律(图2)。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的提高成为重要课题。新课标大力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中,过多强调学生去听、去理解,而在新课标中则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自主地学”。这就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由机械吸收到积极探究的变革。学生的美术书法素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提高起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的事情,这就需要系统地介绍美术史和书法史,使得学生们通过欣赏、了解书法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美感认知,提高审美判断力。学校的班级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一遍一遍重复宣讲,负担很重,也有挂一漏万的可能(图3)。有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这一问题可以顺利解决。学校虚拟美术馆平台,针对美术特色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在线作品展示,优秀课例视频,教学评价系统等。由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为我校录制的美术学科书法课程“‘文化瑰宝  艺苑奇葩——书法艺术”数字视频,作为技术示范优质课在学校网络平台以及全国中小学推广,教师可以随时选用视频的某些精彩部分,结合上课所学内容,反复播放,重点强调关键信息。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上传绘画书法作品,利用美术电子作业系统生成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变化;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电子画廊布展,提升学生成就感,从而达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绝大部分平时习惯于使用微信这个随身的数字端口。学校专业教学班也有专门的班级群,平时师生及同学之间信息沟通十分便捷,图像与视频的分享具有即时性及同步性。教师录制书法单字演示视频,发在班级群里,学生可以用手机观看视频。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有一个自己制定的进度,按照自己的节奏、步骤学习,有利于根据个人的情况完成学习,可以暂停,可以倒退、快进、重复,适合个性化学习,重复夯实基础,也有利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反复学习。在重现中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知识综合扩展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书法作品发到班级群,教师即时点评,这种交互学习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另外,在假期中,师生距离遥远,不便会面,通过微信群,教师可以网络答疑解惑。春节期间学生们书写福字和春联挂在自己家门口,拍照与老师同学分享,此时,不仅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的概念,同时也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生活融为一体。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书法概念、理解文化机理,也推进和推广数字化教学文化应用研究。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确信将数字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研究有许多优点。直接的结果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自主学习、复习、知识归纳,更好地把传统艺术学科进行分析整合、探索实践并不断创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尤其是方法的探究和总结,借助数字媒体,在图像认知和表达方面更上一层楼,很好地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及教育思想,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熟练运用网络、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和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教师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适合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这一过程,还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字形书法素养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