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全面部署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2020-06-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动机器人学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是阐明基本内涵,强调当前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二是明确总体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强调要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三是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周,保证必要的劳动实践时间,同时强调其他课程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四是规定劳动教育基本内容,要求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同时分学段提出教育内容要点,大中小学各学段各有侧重。五是强化劳动教育评价,把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注重评价结果在评优、升学就业中的使用。六是强调实施途径多样化,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日常养成;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注重系统培育;社会各方面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20-03-26)2020“国培计划”:落实分层分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各校一律不得组织教师线下集中面授培训,因地制宜开展在线教学培训,加强疫情严重地区教师培训帮扶。

通知指出,实施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已经或计划开展在线教学的省(区、市),要通过线上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所选用平台的使用方法,加强教师在线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研修。探索建设教师智能研修集成平台。联合移动互联网企业,打造教师移动学习终端。通过名师专题课堂、双师教学、远程协同教研等形式,推送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帮助乡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知强调,要落实分层分类,改进教师培训内容与方式。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整校推进实施指南,基于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基础条件和应用需要,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分类设置管理者、培训团队、学科骨干教师项目,示范引领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20-03-17)

北京:做好三个"整合"、四个"优化",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月13日起,北京市中小学由前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主,转变为学校按照本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线上学科教学为主,集中时间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北京春季学期将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为结合实际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科学衔接、有序实施课程教学计划,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中小学课程安排要做到三个整合。一是整合课程类型,打破专题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置边界,科学整合课程。二是整合跨学科内容,在综合实践、学科实践、劳动教育、德育活动、体育锻炼、艺术素养培育方面,跨学科整合内容。三是整合学科内容。以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为基本形式进行整合,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確保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教学安排要做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实施、优化教学研究指导、优化考试评价。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课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得额外扩大考试范围和增加考试难度。(摘编自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2020-04-04)北京线上学科教学启动,师生反响良好

看数据

113.6万——运行首日,12个市级线上教学平台运行平稳流畅,总学习观看人次113.6万次。

9.3万——其中,北京数字学校点播课程33.6万次,在上午8点至9点访问高峰,有9.3万人同时在线学习;歌华有线在线总学习观看人次为27.9万次。

4月13日,北京市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作为第一批启动的年级开启了线上学科教学;4月14日,初一、初二年级市级课程资源上线;4月15日,小学各年级市级课程资源上线。

为做好服务保障,北京市教委提前告知师生使用操作方法,通过官方微信“首都教育”将“空中课堂”通过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三种使用方法广而告之,让师生一目了然;提前为师生备好学习资源包,为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及听课提供方便;做好整体运行保障,通过加速处理、双路并行等方式,力保运行平稳、顺畅,开展多轮的测试和试运行。市区教研部门“支招”,指导学校和老师制定“一校一案”“一班一案”,将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帮助老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构建科学、高效、简洁的课程体系,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融合起来,保障线上学科教学的质量。各校在教学模式、学习评价等多方面纷纷“出招”,保证学生线上学习质量与效率。(摘编自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2019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调研报告》发布

日前,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2019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介绍了国内外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现状、机器人教育与人工智能、中小学校机器人教育创新与实践等内容,并对国内外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

通过百度搜索、全网搜索指数及线下问卷调查数据,《报告》认为,2019年我国最关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省份为广东,其次是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报告》提出,2019年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百度搜索、全网分布指数表明,我国最关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群体为20至29岁年龄段群体,其次是30至39岁年龄段群体。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教育与机器人教育密切相关,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针对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现状,《报告》对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保证中小学各学段机器人教育连贯性;加强中小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机器人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等建议。(摘编自新华网2020-03-27 )

猜你喜欢

劳动机器人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