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娱乐性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2020-06-01韩珍钰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大学生

韩珍钰

摘要:当前娱乐性偶像崇拜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当前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现象具有选择多元化、标准表面化、方式网络化、消费商业化及自我感受至上的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观方面原因包括大学生“三观”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层面原因,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寻求情感对象的生理层面原因,大学生的模仿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寻求替代性满足的心理层面原因。客观方面原因则在于多元文化冲击,家庭、高校思想引导不够,媒体导向不当。

关键词:偶像崇拜 大学生 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07-03

随着文化环境的开放与新媒体的发展,娱乐性偶像崇拜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还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对当前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特点、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出现的原因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及特点

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现象,指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出自内心需求与喜好,对符合自己精神情感需要的国内外影星视剧演员、歌手、主持人、网红,以及部分涉足娱乐圈的体育明星和商界精英、学者、文学作家等的仰慕、迷恋等尊崇心理和模仿、追求等行为。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日渐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选择多元化

随着世界多样文化交流碰撞,流行文化借助大众传媒不断宣传推广,当前大学生打破各种传统观念,对娱乐性偶像选择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为迎合大众需求,诸多娱乐经济公司无间断地推出各种类型的娱乐明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行。娱乐性明星数量庞大、更新速度快、涉及领域多,这给大学生,尤其是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发展的大学生提供了多样选择,使大学生可依据个人喜好与需求选择崇拜的偶像。

(二)标准表面化

根据娱乐性偶像崇拜的内容及标准的不同,可将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欣赏偶像的外貌装扮、言行举止等外在特征为主的表面化的崇拜;二种是以欣赏偶像的才华品质、能力贡献等内在精神为主的内涵化的崇拜。杨依溪就选择偶像的标准对中北大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外表形象占比54.73%;个性气质魅力占比77.65%;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占比70.27%;社会地位和声望占比20.27%;优秀品质占比34.28%;其他占比2.65%[1]。可见,大学生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有对偶像的外貌特征的关注多过对其品质才能的欣赏的趋势,存在忽视偶像的社会贡献、优秀品质的倾向,所形成的偶像欣赏标准表现出对偶像喜爱与追随的肤浅与表面化。

(三)方式网络化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主要渠道。胡璇等在对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调查中发现,有44%的被调查者在关注偶像信息时选择同时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43%的被调查者选择只使用新媒体而不使用传统媒体[2]。互联网的发达使得大学生可以借助移动电子工具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及时获取与偶像相关的各种消息,并参与到各种线上线下支持活动中,进而拉近了粉丝与偶像、粉丝与粉丝之间的距离。但基于网络的匿名性与隐蔽性,也产生了诸如粉丝为维护偶像而引发的竞争、骂战、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甚至触及法律的各种不良极端行为。

(四)消费商业化

近年来,娱乐性偶像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付费音乐、影视、课程等,这意味着大学生如果要支持偶像作品,势必需要进行有偿购买。偶像的出场数据、榜单排名也都离不开粉丝花钱应援。吴琦所调查的H校学生关于“对偶像崇拜的方式”的问题的数据显示,38.6%的学生表示会“购买偶像周边产品”或者“参加互动活动(演唱会、见面会、发布会等)”[3],这意味着有38.6%的“学生粉”崇拜偶像需要金钱的投入。在“养成系”偶像盛行的时代,不免有大学生寻求与偶像近距离接触,自发建立粉丝站开展应援活动,甚至是成为跟踪明星私生活的“私生饭”,这一切都建立在金钱消费之上,大学生在娱乐性偶像崇拜过程中的商业化消费倾向正在加剧。

(五)自我感受至上

当前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大学生更加注重在此过程中的感受和所得。大学生在偶像崇拜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依赖与心理上的满足,当他们的偶像带来的这种自我感受消减或者弱化时,大学生们便会“脱粉”,或者寻找新的能使其自我感受最大化的偶像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随着时间或者潮流变化,大学生自身崇拜的对象也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与喜好,在娱乐性偶像崇拜过程中更加强调主观感受。

二、娱乐性偶像崇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念的形成与逐步完善阶段,思想很容易被改变。部分娱乐性偶像道德素质较低、行为鄙俗恶劣、私生活混乱不堪,与荧幕形象存在极大差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部分大学生因过度迷恋偶像而失去理智,进而无条件崇拜與效仿偶像。不少大学生因对偶像外形的崇拜而去整容,或羡慕明星奢侈生活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正确的消费观,或沉迷偶像中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斗志……大学生盲目崇拜那些缺乏良好自我修养的偶像会降低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削弱社会和学校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与正确价值观念相反的一面。

(二)导致过度情感依赖与自我迷失

心智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在娱乐性偶像崇拜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的情感依赖问题,具体表现为幻想与偶像的关系、付出过多真情实感、因偶像动态而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迷失自我。部分大学生对其崇拜的娱乐性偶像存在着关系幻想,更有甚者整日沉迷于这种幻想之中。冉煋针对“我和我所崇拜的影视明星有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特殊关系”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成的大学生存在幻想[4]。这种产生幻想的情感迷恋,更加剧了大学生对娱乐性偶像的情感投入。例如部分大学生打着喜爱偶像、关心偶像的名号跟踪明星、偷拍明星,成为“私生饭”,大学生的情绪也受偶像影响,并且当他们发现偶像私生活并不完全符合自己的情感期待时,大学生容易在其中产生个人角色混乱,迷失自我。

(三)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不同于中学紧张的应试教育体制,大学生活更加考验大学生个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然而,部分大学生利用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这一特点,熬夜看球赛、旷课在寝室追剧、逃课去参加明星演唱会……花费自己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和金钱去关注与自己偶像相关的一切。杨依溪针对“如果您有机会参加偶像的活动,但当天课表全满,您会?”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0.68%的大学生选择“跷课,果断去参加活动”[1]2。娱乐性偶像的动态使自控力不足的大学生对自身生活缺少打理和规划,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高,这不利于提升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四)带来冲动消费的行为

不理智的娱乐性偶像崇拜行为会引发大量的冲动性消费。大学生仅因对偶像的热爱与追捧,而购买偶像专辑、活动票及各类周边产品等,加之选秀节目、网站排名的盛行,以及通讯、网络工具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惜花钱为偶像投票打榜,以保证偶像在娱乐圈中的地位,表达对偶像的崇拜。2015年7月8日,为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的偶像,四名女大学生花费超10万元将重庆沙坪坝站站厅广告灯箱换成偶像照片的举动引起社会热议。是否为偶像消费是个人自由,但当大学生的消费冲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发一系列经济上、心理上的偏差行为,对个体与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也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

(五)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

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感受,将自己沉浸在私人化的偶像空间里,因此减少了与父母、朋友等社会关系的联系。相比“家人””父母”等分享对象,当前大学生更愿意与朋友和同学分享,并且当家长对孩子所崇拜的偶像表达不理解与不认同时,极易引发亲子冲突。同时,当朋友和自己所崇拜的偶像间有利益冲突,也易诱发双方矛盾甚至导致关系破裂。大学生一味地沉迷偶像而忽略了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进而造成个体与他人一定程度的疏远,个体与社会一定程度的脱节,久而久之,大学生降低甚至丧失了与他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能力。

三、娱乐性偶像崇拜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思想层面:大学生“三观”偏离主流意识形态

大学生本身固有的一些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导致其在对待娱乐性偶像的态度上出现偏差,进而使负效应加剧。

(1)大学生世界观出现偏差。行为主义学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剌激所作出的反应。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并内化形成自身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一些大学生世界观逐渐偏离而不自知,在对待娱乐性偶像拜与自身学习生活问题上不分主次,忽视自身内在成长发展的真实需求,感性大过理性,受主观意愿驱使进而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出現。

(2)大学生人生观存在误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大学生安于现状,缺少理想,渐渐抛弃社会主流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投入“娱乐至上”和“享乐主义”的怀抱。

(3)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大学生在价值思想上容易出现功利化与金钱化倾向,因此,他们难以抵挡具有丰富社会财富、过着奢侈物质财富的娱乐明星的诱惑,对娱乐明星表现出极度的追捧和推崇。

2.生理层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寻求情感对象

大学生狂热性与盲目性的娱乐性偶像崇拜与其现存的生理特点脱不开关系。大学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人一生中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美好幻想的上升时期,并产生性意识与对情感的追求和依赖。一方面,基于青春期特点,他们好奇心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自我意识强烈,将追捧新潮的娱乐性偶像作为自己独特个性展现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大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并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正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实际是一种神秘的生命冲动,即一种生物的遗传本能的冲动,其核心是性欲的冲动[5]。当这些欲望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时,大学生便将偶像视为情感对象,在娱乐性偶像崇拜中寻求情感寄托。

3.心理层面:大学生的模仿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寻求替代性满足

(1)模仿心理和虚荣心理。模仿心理与虚荣心理驱使使娱乐性偶像对大学生产生一定不良示范影响。娱乐性偶像作为大众焦点,拥有优越的外表或独特的才华等,成为大学生向往羡慕的群体。冉煋设计的问卷中关于“我常常刻意模仿我所崇拜的影视明星所具备的言行举止”的问题,仅有23.86%的大学生不认可此行为[4]2。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有通过模仿偶像的衣着言行来表现自我审美,彰显独特个性的行为。但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往往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加之虚荣心理,导致大学生对偶像不良行为甚至越轨行为的不当模仿。

(2)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大学生在追求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又担心因自己与众不同而受到孤立与排挤,为了获得群体认同感,故选择与群体保持审美与行动一致,进而存在从众倾向,容易盲目行事。

(3)大学生寻求替代性满足。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来看,本我被压抑的愿望,可以通过移置,使人得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不同于中小学有老师和家长的时刻监督,大学生活中大学生独自面对着考试、考证、考研、就业、人际交往等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与挫败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而选择逃避,将个人欲望投射在光鲜亮丽的娱乐性偶像身上,以获取暂时性的快乐,获得替代性满足。

(二)客观原因

1.多元文化冲击

多元化且大众化的社会文化环境是萌生娱乐性偶像崇拜的土壤,当前社会呈现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之间的碰撞与重组,致使多种价值观并存于社会中,各类文化渗透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行为方式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易使他们丧失共同的价值信仰。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介已经成为最大的多元文化思潮碰撞的平台之一,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自由程度高,也产生了不良文化的入侵、信息过于复杂、网络道德失范等负面效应,这都会给大学生的娱乐性偶像崇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家庭、高校思想引导不够

娱乐性偶像崇拜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之大也与家庭、高校教育引导不够有一定关系。刘婷婷针对“父母、教师是否会对您偶像崇拜进行引导?”这一问题向312名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89.2%的大学生未曾接受过家长、老师的相关教育,仅有10.8%的大学生曾经接受过家长、老师的相关教育[6]。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生活时间大大缩短,由于代沟,孩子也较少与父母探讨自己的偶像,这样就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偶像崇拜情况并不熟知。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偶像崇拜引导的重要阵地,一般高校对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其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鲜少涉及偶像崇拜。

3.媒体导向不当

媒体导向不当是加剧娱乐性偶像崇拜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媒体存在社会意识淡薄、过度报道、缺少管控等问题。新媒体的兴起,使大学生信息获取更加碎片化、感性化。偶像背后的运营团队借媒体之手制造话题,各类媒体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参与到明星包装与娱乐营销中,隐瞒事实,营造假象,为偶像打造出诱人的人设和标签,但却忽略了其应肩负的教育大众与引导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使命与担当。媒体为渲染全民偶像狂欢氛围,利用”新、奇、特”的热点消息,以爆炸式的方式及过度失实报道吸引大学生关注,并且媒體此类的行为缺少相关部门的严厉管控,如此势必造成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不当。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与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娱乐性偶像崇拜不仅关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乎大学生独立个性塑造、关乎大学生理想、道德和价值观构建,更切实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今娱乐性偶像崇拜日益成为普遍性现象,其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情感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因此,理解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消极影响及其产生原因,对引导大学生娱乐性偶像崇拜向良好方向发展尤为重要,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依溪.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

[2]胡璇,边新杰,蔡明泽.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新探:以天津、广西、内蒙古三地为例[J].今传媒,2017,25(6):81-82.

[3]吴琦.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及引导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7.

[4]冉煋.重庆市大学生影视明星崇拜及其引导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8.

[5]乐见玲.文明的辩证法: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0):19-20.

[6]刘婷婷.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浅谈微信红包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