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远征——南极英雄(下)

2020-06-01赵致真

百科知识 2020年9期
关键词:阿蒙森沙克尔顿

赵致真

悲情英雄斯科特

当阿蒙森“衔枚疾走、奇袭南极”时,毫无所知的斯科特还在忙着四处演讲和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墨尔本收到阿蒙森的电报后,斯科特虽感惊诧却不动声色。1910年11月29日,特拉诺瓦号装载着19匹西伯利亚矮种马、34条狗和3台摩托雪橇离开新西兰查尔莫斯港驶向南极,出师不利,遇到风暴后损失了10吨煤炭、2匹马和不少物资,接着被浮冰困住21天。1911年1月4日,斯科特抵达麦克默多海峡罗斯岛,并在1902年落脚的“小屋点”以北20千米处搭建好营房,命名埃文斯角。为抢在冬季之前铺设沿途补给站,1月24日斯科特出动12人、10架雪橇、8匹马、26条狗,先后建起“安全营”“基础营”,步步为营向南推进,计划在南纬80°设立最大的“1吨营”。不料气候异常恶劣,马队几近崩溃,人员相继病倒,斯科特决定将“1吨营”建在79°29′,和80°目标相差56千米。想不到就此铸成大错和种下祸根。

得知副手坎贝尔乘特拉诺瓦号从维多利亚岛归来时,曾和阿蒙森的弗雷姆号在鲸鱼湾不期而遇并彼此互访,斯科特仍然安之若素。寂寞的冬天也是养精蓄锐和整军备械的时节。夜幕下的足球赛别开生面,专业摄影家庞廷讲述其在北京和长城的亲身经历并用幻灯放映各种照片。6月6日,斯科特度过了43岁生日。这期间最大胆的举动是:首席科学家威尔逊和两名伙伴破天荒在冬季出征110多千米、历时19天,冒着-60℃严寒奔赴克罗齐尔角探索帝企鹅的生殖奥秘,并用手套包回3枚珍贵的企鹅蛋。

10月24日,斯科特向南极发起了冲击,出动的16人中有12人作为支援,确保4人抵达终点。虽然摩托雪橇早在卸船时便有1台沉到海底,但仍有2台可充当开路先锋,10匹马、26条狗则于随后几天跟进。岂知这对摩托雪橇因汽缸损坏,分别在行进23千米和80千米处抛锚报废。马匹因酷寒和劳累而不堪驱使,到达比德摩尔冰川入口前已全部躺倒并被陆续宰杀。狗队则因为操练不熟,12月10日随首批4名队员返回,斯科特只能靠人拉雪橇穿越南极高原。 1912年1月3日距南极仅240千米,斯科特最后决定威尔逊、奥茨、鲍尔斯、埃德加·埃文斯和他一起留下,船长泰迪·埃文斯等3人就地返回。至此,冲刺南极的“突击队”变成了5人,不仅多了一笔“嚼用”,各种按4人建制准备的资源都需要重新分配了。

1912年1月16日,鲍尔斯最先看到阿蒙森“锁定”南极区域的黑旗在竖立的滑雪板上飘扬。1月17日到达南极点,眼前狗蹄杂沓、橇辙纵横,早已不是圣洁的处女地。斯科特在挪威人的帐篷里发现阿蒙森33天前留下的便条和请他转交给哈康二世国王的信。“天哪,这里真是足够可怕的伤心地,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却没有得到优先的回报。”斯科特一行5人在巨大的失落和幻灭中插上英国国旗,留下了几张鸠形鹄面的合影。

1500千米的冰雪归程让身心交疲的斯科特预感到了不祥。短暂的夏季窗口期稍纵即逝,满身冻伤和营养匮乏日渐加剧。当冰雪处于-33℃低温时会改变物理属性,变得“像沙子一样”不再光滑,让跋涉者更加举步维艰。但途经比德摩尔冰川时他们仍不忘科学考察,2月8日和9日威尔逊采集了十几千克化石,此后宁可丢掉照相机、经纬仪也不肯抛弃的这些“地质瑰宝”,或许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月17日,手部和脑部负伤的埃德加·埃文斯最先倒下,被拉回帐篷后当晚死去。在最需要燃料的冰天雪地,他们发现储存点的煤油常常泄漏殆尽,因为罐口皮革垫圈在严寒中硬化失去了弹性。3月17日早晨,腿脚已经坏死的奥茨说了句“我出去一下,也许要点时间”,便离开帐篷投入了雪虐风饕,他不愿成为伙伴的拖累而决定自我了断。这天恰好是他32岁的生日。

3月19日,斯科特、威尔逊和鲍尔斯被连续10天的暴风雪阻挡,身体衰惫已极,粮食燃料告罄,3位探险家最后做出平静的选择,在帐篷中从容迎接死亡。他们争分夺秒给遥远的亲人和朋友写信,留下生命最后时刻的诉说。斯科特写给凯瑟琳的信中谆谆嘱托她要重新开始生活,并教育孩子“热爱自然历史”。而写给公众的信则做了最后述职,表明“绝不懊悔这次远征,英国人展示了顽强耐力、互助精神和一如既往地勇敢面对死亡”。“我们没有理由抱怨,甘愿为了事业和祖国的光荣献出生命。”在3月29日最后的日记中,斯科特仍忘不了“1吨营”,此时相距不足18千米却咫尺天涯。倘若当初按标准建在南纬80°,不仅斯科特3人会转危为安,连奥茨也可能绝处逢生。这是南极探险史上的千古遗恨,只有“实战”的巨大代价才能检验出“备战”的微小疏失。

1912年11月12日,前来搜救的伙伴发现了斯科特的帐篷和遗体,忠实的威尔逊和鲍尔斯一左一右安卧在斯科特两侧。队友们就地放倒帐篷覆盖现场,筑起一座冰雪的坟塚,插上雪橇做成的十字架并写下丁尼生的诗句“奋进、求索、发现、永不屈服”。奥茨的遗体却始终没有找到。

关于斯科特和阿蒙森的成败得失,已经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进行讨论,大多会细数“犬马之劳”的优劣之别。马蹄深陷在疏松的雪地里难以自拔,而狗爪膨起的肉垫则压强小得多,能在雪上腾跃自如;马靠出汗散热,严寒下会“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休憩时又要用毯子保暖,而狗在高强度运动中吐舌头散热,平时却能靠皮毛御寒并蜷曲在雪窝中随遇而安;马需要携带体积庞大的草料,狗却能就地以海豹为食,并常被沿路按计划宰杀而“以狗喂狗”和“以狗养人”。斯科特除了驯狗不精外,还对“屠狗攻略”心存不忍,这种“妇人之仁”也是造成“1吨营”没有到位的原因。而两足行走的人绝非优秀的负重动物,“冰上纤夫”虽浪漫豪迈却疲于奔命。何况北欧人从小在滑雪板上长大,斯科特对滑雪却是临阵磨枪。至于组织、装备、经验、指令等其他诸多欠缺,则可以一言以蔽之:“细节决定成败。”由此看来,“英国绅士”斯科特输给“最后海盗”阿蒙森是在劫难逃了。

话说回来,这次“竞赛”最大的不对等恐怕还在于阿蒙森的唯一目标是抢占南极,而斯科特却“一心二用”,把大量精力和资源花在科学考察上:为此选择了较远的麦克默多湾登陆;“北路组”和“西路组”取得大量生物、地质、气象、物理数据;架设电话、使用摩托雪橇为极地通信交通积累了经验;冒险取回帝企鹅蛋为研究爬行类进化到鸟类提供了珍贵线索;至死不舍的舌羊齿化石标本则是冈瓦纳古陆和板块漂移学说的最早证据。斯科特“弃己之长”而被动卷入了“巅峰对决”,阿蒙森则承认他更像赢得了一场“体育比赛”。由此可见,阿蒙森“完胜”、斯科特“完败”的结论至少并不完善。

1913年2月10日下午3时,斯科特遇难的噩耗从新西兰传到伦敦皇家地理学会,英国公众的悲痛和反响不亚于10个月前泰坦尼克号沉没。2月14日,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空前的悼念仪式,国王乔治五世和坎特伯雷大主教亲自参加,场外1万多人在贝多芬葬礼进行曲中肃立默哀。时钟敲响12点,全国几百万小学生同时在课堂聆听著名作家梅欣专门创作的《斯科特的故事》。各类书籍、戏剧、音乐和庞廷拍摄的7600多米长胶片及2000张照片掀起媒体风暴。举国上下踊跃捐款,纪念斯科特基金会募集了76500英镑巨款,抚恤遇难者亲属、偿还各项债务和开展追思活动。所余13000英镑用于1920年在剑桥大学建立“斯科特极地研究中心”。凯瑟琳创作的斯科特雕像屹立在朴茨茅斯军港和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悲剧英雄”斯科特的风头完全压倒了“胜之不武”的阿蒙森,皇家地理学会主席达尔文说,阿蒙森“根本不懂游戏规则”。

1979年,传记作家汉特福德出版了《斯科特与阿蒙森》一书,将斯科特描述成低能、寡断、自负、虚荣的不称职领导。自此斯科特的公众形象大打折扣,一度备受奚落和嘲弄。2003年,曾先后到达南北两极、徒步跨越南极大陆并在65岁登上珠峰的英国探险家费恩斯撰写了《斯科特传》,高调赞扬斯科特的卓越贡献并严厉抨击汉特福德的“历史修正主义”。美国女气象学家索罗门根据1912年南极罗斯冰架的气象数据,证明斯科特罹难主要原因是遇到了空前的严寒。对于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从来都有风波,每个民族需要不断反思过去,但也会抵制“以童子之见轻议先贤”,格外珍惜自己的伟人和英雄。

希望之神沙克尔顿

当史学界对斯科特和阿蒙森争长论短时,另一位长期湮灭不彰的南极领袖沙克尔顿却越来越受推重,甚至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典范和楷模。

早在1901年斯科特率领发现号开拔南极时,沙克尔顿便担任第三把手和最后冲刺3人组成员。后因患坏血病于1903年2月被斯科特中途遣返,乘坐补给船早晨号回国,沙克尔顿对此一直引为奇耻大辱。1904年1月11日,沙克尔顿当选为英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同年4月9日和年长6岁的诗友多尔曼结婚,但心中无时不惦念着重返南极和证明自己。1907年2月,他在获得苏格兰企业家比德摩尔赞助后发布了再闯南极的计划方案,以5000英镑购买了猎人号帆船并加以改造,1907年8月7日率60人从英国出发,在新西兰利特尔顿雇用轮船拖行2650千米到达南极以节省煤炭。几次登陆爱德华七世地失败后,沙克尔顿决定违背“不得进入斯科特地盘”的承诺,将大本营建在罗斯岛西端的罗德斯角。

沙克尔顿的猎人号之旅可谓成果丰硕,尽管矮种蒙古马表现不佳,突击队因食物耗尽被迫在前进73天后撤退,但已经把人类到达的“最南”纪录刷新到了88°23′,距南极点仅156千米。沙克尔顿的准则是“队员生命第一”“活的驴子胜过死的狮子”,否则无疑能最先到达南极。他们采集了许多标本,还以赞助人比德摩尔的名字命名新发现的冰川,首次登上了3795米高的埃里巴斯火山。北队莫森则于1909年1月16日在南纬72°25′、东经155°15′找到了罗斯当年未能企及的南磁极。

回到英国后,沙克尔顿被国王封为爵士,被皇家地理学会授予金质奖章。但他创造的“最南”纪录不满3年便被阿蒙森打破。为了保持英国的领先地位,沙克尔顿决定再出新招,提出了横跨南极大陆的宏伟设想:主力队从大西洋驶往威德尔海,在南极洲西岸瓦谢尔湾登陆,跋涉2880千米,通过南極点到达东岸罗斯海。另一支队伍同时从太平洋开赴南极洲东岸,向南沿途建立补给站,与主力队在比德摩尔冰川之巅会师。这一壮举有着无可估量的科学价值。沙克尔顿曾经答应妻子在猎人号考察后永不分离,但正如多尔曼所说:“你怎能把一只雄鹰拴在后院?”

报名参加横跨南极远征队的志愿者有5000多人,包括3名女性。沙克尔顿甄选出56人分别组成威德尔海主力队和罗斯海支队。公私捐助十分踊跃,沙克尔顿花费14000英镑购买挪威名船北极星号为座舰,改名坚忍号,因为沙克尔顿家族的箴言是“坚忍制胜”。另一艘船奥罗拉号运送罗斯海支队。尽管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仍发来电报支持沙克尔顿如期成行。8月8日,坚忍号从普利茅斯起航,沙克尔顿随后赶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会合,从这里装上69条加拿大狗驶往南乔治亚岛。12月5日开赴南极威德尔海。

当一望无边的碎浮冰将坚忍号团团围住,极地狂风又把海面迅速冻结。1915年1月18日,坚忍号已经成了“巧克力中的果仁”,只能在冰上一任漂流。到了10月27日,坚忍号终于在四面坚冰的挤压下筋断骨折、舱破水淹,沙克尔顿宣布弃船,万丈雄心只剩下带领全队逃出生天了。

10月30日,沙克尔顿一行拖着辎重向557千米外的宝莱特岛转移,但因冰面破碎雪橇无法前行而作罢。为了最大限度轻装前进,沙克尔顿杀掉船上的宠物狗猫,规定每人除衣服鞋袜外只准携带2磅私人物品。宣布命令后沙克尔顿撕下《圣经》扉页上的皇后题词、第23赞美诗和《伯约记》中一页装进口袋,然后将2本书扔掉,接着把随身的金表、金币、金烟盒统统抛进雪中。此时的唯一价值是生存。每人在艰难的取舍中大都首选亲人的照片和书信,这是他们活下去的信念。沙克尔顿破例允许留下一把12磅重的五弦琴,日后证明它是治疗精神抑郁的良药。

11月21日,坚忍号最后沉入威德尔海底。沙克尔顿在浮冰上建起“耐心营”暂得苟安。但立足之处随时开裂使帐篷不断搬迁,已经杀完所有的狗但食物仍然匱乏,28个落难者日渐陷于绝境。1916年4月9日,沙克尔顿率领3艘救生船驶向格雷厄姆地的大象岛栖身,在轰然碰撞的巨大冰块中穿行七天七夜后终于登陆。但荒瘠无人远离航线的大象岛绝非久留之地,沙克尔顿以弥天大勇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亲自驾驶救生船詹姆斯·凯尔德号,远赴1300千米外的南乔治亚岛搬兵求援。

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和岛上的22名伙伴挥手告别。长度仅6.85米的一叶扁舟,6人“敢死队” 扬起征帆荡起双桨,携带1个月的口粮投入冰海巨澜。风浪颠簸中仅凭经验观察天体导航极其困难,船身结满厚厚的冰壳使浮力锐减而抛掉了睡袋和备用桨。5月5日,沙克尔顿遇到26年航海生涯中从未经历的风暴,半船冰水,四面浪山,饥渴相煎,心力交瘁,整整16昼夜殊死搏斗,詹姆斯·凯尔德号终于抵达南乔治亚岛南岸。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绝无仅有、不可复制的壮举和奇迹。

然而磨难还没有到头,挪威人设立的斯特罗姆内斯捕鲸站在南乔治亚岛北岸,沙克尔顿安排好3名近于衰竭的伙伴就地将养,自己带领另外2人翻越3000米高的山峰和冰川,经过36小时、51千米连滚带爬的急行军,终于和文明世界重建联络。1916年5月22日,沙克尔顿在智利政府支持下带领救兵驰往大象岛,经历了南天号、水产研究院1号、艾玛号3艘船接连登陆失败,最终率领耶尔乔号突破冰封于8月30日抵达大象岛。望眼欲穿的22名伙伴全部获救。1917年1月10日,沙克尔顿带领奥罗拉号开赴麦克默多湾搭救他的罗斯海支队,领队麦金托什和另外两名队员已不幸殉职,其余7人历经两年灾劫后均得生还。

1921年9月17日,沙克尔顿带领一批旧部乘坐探索号开始第四次远航,他感到“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南极更像家”。1922年1月5日,沙克尔顿因心脏病逝世于南乔治亚岛并就地安葬,时年47岁。

著名南极探险家和地质学家普里斯特利说:“要科学方法找斯科特,要速度和效率找阿蒙森,当灾难降临所有希望破灭时,请跪下来向沙克尔顿祈祷。”这是对“南极三雄”最中肯和传神的评价。

不过“知兵带兵爱兵”的沙克尔顿也偶有例外,坚忍号全师而还后,“过海六勇士”中唯独“英雄木匠”麦克尼什被褫夺了极地奖章。尽管麦克尼什修缮改造了詹姆斯·凯尔德号和另外2艘救生船而功劳最大,但因对沙克尔顿杀死他的宠物猫奇比心怀怨恨而被视为大逆不道。2004年6月,新西兰南极协会在麦克尼什墓前铸造了一尊原尺寸的奇比铜像,麦克尼什的曾孙说:“对他而言,猫比极地奖章重要得多。”

沙克尔顿的谢幕标志着英雄时代的终结。地球上最伟大的旅行者们不仅开拓了科学知识的疆界,也创造了人类精神的标高,成为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历史资源。1957年,美国建立的南极科考站便以阿蒙森—斯科特命名。2011年12月12日,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飞临南极点,主持阿蒙森抵达南极100周年庆典。斯科特、沙克尔顿的遗物成为收藏家的抢手货,在2011年9月29日的伦敦克里斯蒂拍卖会上,沙克尔顿猎人号探险队104年前的一块饼干以1250英镑成交。那次因食物耗尽未能到达南极的归途上,沙克尔顿把自己配额中宝贵的一块饼干让给队友魏尔德,人们竞拍的也许只是一种崇高情操和永恒价值吧。

在辽远而壮丽的南极,当年的斯科特小屋、沙克尔顿小屋都被列入世界文化纪念物守护计划,而一键之遥的数码3D图像,则把我们带回那个波澜壮阔、英雄辈出的辉煌年代。

猜你喜欢

阿蒙森沙克尔顿
“坚韧号”南极远征失踪之谜
本期面孔
最慢的人先到终点
最慢的人先到终点
最慢的人最先到终点
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外一首)
机智的斯克尔顿
迟到20年的道歉
一百年前的招聘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