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2020-05-31卢英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梁晶状体眼压

卢英楠

(辽阳石化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3)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生率的两种眼科病症,这两种疾病在生理病理和解剖方面颇为相似,而且临床常常存在合并发病的情况,病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最终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视觉功能产生影响[1]。临床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进行治疗时一般选择手术方案进行干预,常见的手术方法主要是为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2]。传统对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可以促进房水流出,保证通路通畅,能在降低眼压,改善患者瞳孔的病变,但手术以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眼内炎症,患者表现有白内障、浅前房等相关并发症,最终对患者的视力恢复产生严重的影响[3]。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实现小梁网滤过功能的重建,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房角结构得到正常的恢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因此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基于此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案对青光眼并白内障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选择78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39例。A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62.4±8.4)岁;B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7岁,平均年龄(63.7±8.5)岁。本文两组患者均被诊断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符合青光眼、白内障的诊断标准,房角粘连均超过180°,眼压升高超过20 mm Hg,患者的视力均不超过0.3,且满足手术指征。本文所有患者排除存在既往眼科手术史,排除合并过熟期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脑血管病症患者,排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病变,排除合并葡萄膜炎患者,排除存在既往局部激素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标准,经统计学软件检验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手术之前所有患者常规进行抗炎消毒,为患者控制眼压。对本文A组患者单纯选择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前一天在术眼为患者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麻醉选择采用球周麻醉方案,主要应用利多卡因20 g/L联合布比卡因7.5 g/L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选择穹隆部位作为基底进行膜瓣处理,在十点钟的位置对患者进行角膜穿刺,正上方进行巩膜瓣的制作,对患者的小梁和周围的虹膜进行切除,之后对穿刺口的滤过状况加以检查,对患者的结膜和巩膜瓣进行间断缝合,然后为患者注射抗生素并包扎患眼[4]。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患眼进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的用药,每日为患者进行4次治疗,连续治疗2周。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在存在激素性高眼压的状况这下应该立即为患者停止用药[5]。

本文的B组患者选择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和A组患者相同,小梁切除术也同A组患者相同,对患者常规进行麻醉,制作巩膜瓣、制作结膜瓣并暴露患者巩膜,为患者制作3.2 mm巩膜瓣层切口,使其位于角膜缘大约2 mm的部位,对患者的前房注射黏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并且做水分离处理,分层处理后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再次对患者注入黏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到囊袋之中为患者进行房角分离,清除黏弹剂。选择妥布霉素注射液2万U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3 mg进行干预,注入患者的自结膜囊,对于患者的眼睛进行包扎,并进行常规处理,其相关步骤和A组相同[6]。

1.3 观察指标:对本文所有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以后的视力状况以及眼压状况。患者的视力状况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测定,通过LogMAR对患者视力进行记录,并且为患者选择Goldmann对眼压进行测定[7]。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两组数据的计量资料在检验室应用t值进行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进行比较,A组患者为84.62%(33/39),B组患者为97.44%(38/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A组患者为20.51%(8/39),B组患者为20.51%(8/39),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和眼压状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之前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以后,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状况比较()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状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眼科病症,比较常见的类型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晶状体厚度增大,而且患者的眼短轴和房角会存在狭窄。膨胀期白内障会表现出晶状体明显增厚,患者存在前房变浅,房角狭窄,它会进一步引发闭角型青光眼病症的发生。有临床研究认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会存在晶状体位置前移,并表现有明显的瞳孔阻滞,这种情况进一步的加剧了患者房角关闭和眼压上升的发生率[8]。导致患者眼部各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眼部压力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降低和视力模糊,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视觉功能减弱。

在临床上传统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时通常选择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对于患者白内障加以干预。如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恢复不佳,患者眼部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白内障可能会因青光眼手术加速病情进展,同时患者在并发症影响之下会表现出视力恢复缓慢,因此对其生活质量也产生影响[9]。虽然可以在临床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手术方式因切口较大,所以临床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治疗后存在严重的炎性反应,很难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而且视力也不能得以全面恢复。

最近这几年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过程中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时多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患者进行微创治疗,治疗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可以大大的改善患者的眼部压力,提升患者的视力水平。有研究表明,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结果患者眼压得以明显的改善,视力得到一定的纠正[10]。还有学者分别应用传统的手术方案和联合方案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治疗,也最终得出联合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更佳。

如今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一般首选小梁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对角膜内皮可以通过显微操作技术和黏弹剂进行保护,在患者眼压平稳以后通过超声震荡技术的应用吸除患者的内核,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使角膜内皮避免因长时间的超声乳化而受到损害,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手术而导致的并发症状况。因为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小切口的特点,患者手术以后也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相关的并发症,它能提高患者的滤过效果。本文能够得出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的价值,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角膜内皮进行保护,因此治疗以后患者的眼压相对更低,视力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因此治疗以后,患者的眼压相对更低,视力状况得到更好的改善,所以能证实这种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和临床相关研究也存在不谋而合的地方,可以进行相互的验证。

综上所述,对于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在治疗时选择小梁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小梁晶状体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补缺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