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研究

2020-05-31梁来友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梁来友

(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医学检查中最关键且最常用的检验方法[1],常用的检验方法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这种检验方式具有检验快速、操作简便[2]以及精密度高等优势,可使检验效率极大程度提高,进而便利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时无法正确鉴别细胞形态,需借助镜检血涂片予以核实[3],以获得最准确的检验结果,提供给临床所需诊断依据,最大程度避免漏误诊。血涂片镜检是临床检查血液形态学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指的是血液通过推片以及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辅助下观察血小板[4]、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形态、计数,以及检查寄生虫,其在血液细胞检查中应用广泛,在诊断诸多血液疾病中也有较高的价值。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1863份血液标本中50份符合检查标准的血液标本的血涂片镜检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份血常规检验标本入选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78岁,平均(44.95±5.71)岁。所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血涂片镜检,具体内容如下:制片、染色及镜检:①制片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的多项功能,遵循镜检血涂片标准展开研究,仪器异常提示计数主要有三个:血小板、红细胞与白细胞。②涂片标准:选取厚薄接近,细胞分布均匀,头体尾较清晰,血膜长度占玻片2/3左右。③血涂片染色:采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进行染色,并且染液依照第四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标准配置。④血涂片镜检:应用高倍或者低倍镜,仔细检查涂片染色以及是否正确等情况,包括白细胞数是否符合仪器结果;对外周血细胞分布情况进行仔细检查,检查各类血细胞占比,特别是要注意涂片尾部是否出现异常细胞或巨大细胞,典型性油镜区选择内容:体尾相交部位有红细胞与核细胞不相叠位置;油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占比与分类计数等。

1.2.2 采血后观察分析:①通过EDTA-K2抗凝应用真空采血技术采集患者的肘静脉血,一般为2 mL,于温室中放置后处理,完成采血后两小时严格遵照仪器操作要求展开检查。②应用Sysmex-XN100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需要检查的50份血常规样本,并实施涂片染色镜检。选择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对血涂片进行染色,结合规范的操作流程,于常规双目光学显微镜下展开检查。本次血涂片分析包括红细胞形态及大小、血小板形态及大小、评估血细胞数量和白细胞形态与分类计数;另外,还需密切注意异常病例出现的情况,例如中毒颗粒、寄生虫等。

1.2.3 复检规则:①血红蛋白(Hb):<70 g/L或者其性别、年龄参考值上限20 g/L;②白细胞<3.0×109/L或>20.0×109/L;③血小板:>400×109/L,或<70×109/L;④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20.0×109/L,或者<1.0×109/L;⑤白细胞分类:结果不全或无分类;⑥单核细胞绝对计数>20.0×109/L,或者<1.0×109/L;⑦临床医师有关要求。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获得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汇总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和血涂片镜检结果相符率为64%(32/50),不相符率为36%(18/50),主要表现为:血液分析仪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正常或者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时,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率为18%(9/50),在白细胞正常或下降或升高时,嗜酸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出现变化时,血涂片镜检结果异常率为14%(7/50)。白细胞增高或降低或正常时,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等指标异常时,红细胞的形态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见表1。

表1 血液分析仪与血涂片镜检结果相比

3 讨论

作为临床常规检验方式之一,血常规检验能通过检测血液标本内的血小板、红细胞及白细胞等多项指标,了解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异常[5],并且通过综合分析各项参数,对患病类型以及进展情况作出准确判定,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且全面的信息,保障治疗的针对性,最终使患者早日痊愈。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最常用的血常规检验方式,其特点表现在检验速度快[6]、操作方便和准确性高等,不仅能使检验时间减少,还可保障检验的准确率。但这种检验方法无法精准识别细胞的形态,例如细菌感染出现时,中性粒细胞会出现毒性变化,进而出现空泡变性[7]与毒性颗粒等,采用此方法检验无法精准鉴别异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和原始细胞等。另外,若血液标本中出现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与核红细胞等,也会使检验结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最终检查结果。张熠珍和武丽丽[8]研究指出,当下血液分析无法准确判断血细胞核形态与大小、核仁形态与大小、核中染色质情况与细胞内特殊物质,并且细胞具备的多态性结构、内含物质变化、形态等均无法利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准确判定;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与白血病等细胞数量大小变化较小的疾病,诊断难度更大。为使检查结果的精准度得以提高,在临床实际检验中辅助其他检查具有必要性。

血涂片镜检是一种人工检验方法,具体指的是对血液进行推片和染色后,经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以及对红细胞、血小板形态进行观察等。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检查中,采用血涂片镜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在白血病初诊中,采用血涂片镜检能获取幼稚红细胞的相关信息,进而配合组化染色等再次检查确诊;若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则无法有效辨认白血病细胞内的Auers小体。乔军军[9]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败血症和严重感染等状况下,中性粒细胞会出现中毒颗粒、巨杆状核、核左移、空泡变性以及细胞大小不均等表现,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查无法辨认此类中性粒细胞所出现的毒性改变。在本次研究中,经血液分析仪检查后提示若白细胞上升或者正常,并且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时,采取血涂片镜检提示异常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空泡或者中毒颗粒等情况;而在红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出现异常时,检测提示红细胞形态变化较为明显,临床应当考虑是否出现贫血。为保障血涂片镜检的准确率,在开展此项检查时,应当注意把握好血涂片和染色的质量,涂片厚薄度应当保持适中,还要确保边缘整齐,血膜的尾、体与头明显。有学者[10]调查发现,在临床检验科中易出现诸多问题,此类问题极易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管采取何种检验方法,若不加强重视,都将会影响到检验的成效:其一、检验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不强,未对异常结果提高重视,未严格执行人工镜检复查工作;另外,部分检验人员检验经验不足,不熟悉仪器操作要点、分析技术不合理,过于依赖仪器检验的结果,或者依靠主观猜测判定异常情况,造成在后续工作中,医师诊断时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不良现象。其二、急性白血病多变且复杂,临床中部分患者病症表现不够全面,检验科工作人员对非典型症状的诊断、分析能力及经验严重不足,仅依靠主观判断,而不是选择采取涂片镜检复查便快速对异常血常规报告下定论,最终造成数据异常情况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基于此,临床检验人员应当熟记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症状,进而更全面且准确地诊断出疾病,还要把握全血细胞各个参数的标准参考范围,严格开展涂片镜检复查工作。其三、当下我国人工复查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工作尚无明确规定,由于程序方法不规范或缺失标准,造成人工复查工作无法普及。在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全血细胞计数检验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何翠兰等[11]建议,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任何异常结果均不可被忽视,检验人员需严格依照医院制定的规定实施血涂片镜检,并借助人工观察进一步提高计数的精准度,以为疾病的确诊和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临床血细胞分析中,血涂片镜检属于重要手段,临床相关检验工作者应当掌握此种检查方式,将其作为血液分析的基本功,合理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可过于依赖机器,在发现异常检查结果时必须谨慎规范地进行镜检工作,以保障疾病诊断的效率与质量,杜绝漏误诊情况。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