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阻滞剂受体心功能

于 锐

(本溪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心力衰竭属于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产生的因素就是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发心室充盈、射血能力受损,为一些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而且心力衰竭属于最严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3]。在不断的更新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理念等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应用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成效得到普遍的认可,属于常规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B-受体阻滞剂可以对交感神经激活有效的抑制,使得避免心室重构问题,可以积极的改善心力衰竭病患的预后。另外,临床相关研究指出[4],β-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的减少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病致死率、再住院率,具有可靠的安全性。本研究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以后,对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形成的影响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是140例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患者的纳入满足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提出的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5],同时经有关的临床检查、症状体征分析等,得到明确的诊断。无严重感染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静息状态下心率在每分钟60次以下者、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下者、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具备知情权,同时签署了正规的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组模式,将患者划分成研究组、参照组,分别是具有患者70例。研究组内,具有男性、女性分别是36例、34例,年龄最小者为45岁,最长者为85岁,平均是(66.3±1.2)岁,病程最短者为6个月,最长者为8年,平均是(3.9±1.0)年。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显示具有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是25例、30例、15例;参照组内,具有男性、女性分别是30例、40例,年龄最小者为43岁,最长者为83岁,平均是(67.2±1.8)岁,病程最短者为6个月,最长者为10年,平均是(4.1±1.2)年。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显示具有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是22例、29例、1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对于参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的常规治疗举措,即进行利尿剂、洋地黄治疗。其中,利尿剂采取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络卡维他洛片,国药准字H20 000100;洋地黄采取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信谊地高辛片,国药准字H31020678。严格的遵循患者实际病情状态,科学的应用用药剂量。同时,对于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展开相应的用药治疗[6-7]。在予以研究组患者同样的常规治疗举措基础上,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即指导患者服用倍他乐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391,规格为25 mg×20片)。开始的用药剂量是每次6.25 mg,每天2次。之后遵循患者的临床观察情况合理的调整用药剂量,1周1次增加6.25~12.5 mg,每天用药2~3次,控制好每次50~100 mg的最大剂量,每天用药2次。

1.3 观察指标:对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进行观察及比较,即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于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腧出血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进行评估[8]。同时评价病患的生存质量水平,应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日常活动、饮食、睡眠、疾病控制、健康感觉几项,各项总分值是100分,如果生活水平越高,则分值越高。另外,对于患者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表达,计数资料采取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分别使用t、χ2进行组间对比。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并未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更理想,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见表2。为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比较结果,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各项评分更高,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在进行治疗期间,研究组出现了心动过缓1例,肝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29%(3/70);参照组出现了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肝功能异常分别是2例、1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5/7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跟参照组相比不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情况()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为各种心脏病所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综合征,因降低心肌收缩能力,形成了心排量不能达到机体自身代谢实际需求的现象,进而产生了肺循环以及体循环淤血等等不良的现象[9-10]。如果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疾病以后,不能尽快的接受有效治疗举措控制病情进展,就会导致产生其他的疾病,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更严重的威胁。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举措包括利尿剂和洋地黄等西药治疗,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症状进行改善,但是对于长期的治疗效果而言,确不尽理想,还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成效。

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对于β-肾上腺素受体实施选择性的结合,将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于β-受体形成的激动作用实施有效阻断[11-13]。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期间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产生良好成效,能够减缓心率以及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心肌缺血积极改善,防止交感神经激动以及将β-受体上调。并且可以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进行抑制,减少出现心律失常率,更好的对心脏功能实施改善。与此同时[14],应用β-受体阻滞剂也能够对心肌重构和间接抑制心肌重塑进行改善,降低猝死问题,对左室结构及其功能良好改善,实现射血分数的有效提升。美托洛尔为一种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能够对于心力衰竭者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实施抑制,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降低,使得避免由于增加肾上腺能张力水平而损伤到心脏[15-16],以达到延缓心室重构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此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以后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对于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的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的差异性。表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积极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帮助患者将生活质量提升,同时也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问题,具备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值得推广实践。

猜你喜欢

阻滞剂受体心功能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α1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心率、心律、β受体阻滞剂及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