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临床 药理分析及其抗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0-05-31安学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瑞舒伐中层低密度

安学军

(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4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1],动脉粥样硬化为一种动脉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过程,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引起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情况,引起多种缺血性心脑事件,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血脂代谢异常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且对其存在时间累积效应,所以血脂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3]。研究显示,正常人体中,血浆50%以上的胆固醇都富含低密度脂蛋白,若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量过高,超出机体脂质代谢系统的吸收转化功能[4],巨噬细胞不能将所有低密度脂蛋白消耗,就会转变为泡沫细胞,氧化后成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随着时间的延长,沉积于血管内皮中,并会致使更多的脂质颗粒沉积,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损害身体各器官系统[5]。因此血脂异常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生原因,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为他汀类药物[6],瑞舒伐他汀是新型的汀类抗脂药物,可有效调节血脂,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聚集和炎性因子,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预后[7]。本研究就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探讨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价值,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一过性肢体感觉等,根据不同药物治疗分为两组,对照组(n=57)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55~80岁,平均(63.65±3.54)岁;体质量53~63 kg,平均(55.29±2.68)kg;观察组(n=57)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63.62±3.55)岁;体质量53~64 kg,平均(55.30±2.65)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者;④无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排除标准:①出血倾向者;②胃十二指肠溃疡者;③对乙酰水杨酸物质过敏者;④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⑤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降糖、降压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再接受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 mg×24片)治疗,1片/次,1次/d,于每晚睡前口服;观察组则接受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3,规格:10 mg×12片)治疗,1片/次,1次/d,于每晚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不良反应(胃肠不适、荨麻疹、轻微血管神经性水肿)。

1.3.1 收集患者清晨静脉血液5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迈瑞BS-3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选择性沉淀法,试剂盒由杭州联科美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值3.37 mmol/L;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试剂盒由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值分别为<1.7 mmol/L、2.9~6.0 mmol/L;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迈瑞DC-8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取后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显示颈总动脉的近端、中端、远端,探测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前2 cm处测量颈总动脉的内径,于距膨大部分叉1 cm处测量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内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表示粥样硬化;0.9 m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3 mm表示增厚[8]。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CS14.0统计学软件,计数、计量资料以n(%)、(均数±标准差)表示,χ2、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治疗前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70±1.12)mmol/L、三酰甘油(2.95±0.30)mmol/L、总胆固醇(5.90±1.71)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8±0.10)mm,对照组分别为(3.71±1.11)mmol/L、(2.98±0.25)mmol/L、(5.87±1.75)mmol/L、(0.97±0.14)mm,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2±1.60)mmol/L,三酰甘油(1.86±0.16)mmol/L,总胆固醇(3.21±0.34)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68±0.11)mm;对照组分别为(3.71±1.57)mmol/L,(2.10±0.48)mmol/L,(3.87±0.67)mmol/L,(0.78±0.17)mm。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6607、3.5812、6.6321、3.7286,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3/57),对照组8.77%(5/5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n(均数±标准差)]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他汀类药物作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是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主要药物,瑞舒伐他汀属氨基嘧啶衍生物[9],于1980年研制成功,近年来已被全世界广泛使用,大量研究表明,其降脂效果显著,可有效保护心血管,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10],其临床药理如下。

3.1 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①可抑制白细胞介素表达: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可对低密度蛋白质的分泌进行抑制,进而降低IL-18水平,此外,瑞舒伐他汀还能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功能,达到保护内皮和抗炎性反应的效果[11]。②可抑制核转录因子表达: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抑制核转录因子表达,避免激活醛固酮系统、血管扩张素、肾素后导致血液自由基增加,防止高胆固醇血症[12]。③可降低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具有促进斑块破裂的作用,而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其水平,进而确保动脉斑块稳定[13]。④可降低超敏反应蛋白:程小群研究显示,服用瑞舒伐他汀后,患者血清超敏反应蛋白显著降低,可有效避免炎性反应释放[14]。

3.2 瑞舒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①一氧化氮合成酶对血管生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瑞舒伐他汀能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并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同时一氧化氮合成酶还能抑制Rho蛋白质异戊二烯化功能[15]。②一氧化氮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平滑肌、抗血栓等作用,而瑞舒伐他汀能促进一氧化氮水平提高,促进一氧化氮调节作用[16]。

3.3 瑞舒伐他汀可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瑞舒伐他汀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避免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减少其对内皮细胞的损害,同时田季雨等人研究显示,该药物还能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强,进而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效抑制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质生成,避免形成动脉斑块[17]。

3.4 瑞舒伐他汀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动脉粥样硬化可加厚动脉壁,导致其变硬阻塞血管腔,进而引起该动脉供应器官或组织缺血坏死,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是脑栓塞、心绞痛、冠心病、动脉瘤等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及早进行阻断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8]。脂代谢异常是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瑞舒伐他汀为目前临床作用最强的调脂药物,具有安全、高效等优势[19]。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2±1.60)mmol/L,三酰甘油(1.86±0.16)mmol/L,总胆固醇(3.21±0.34)mmol/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68±0.11)mm;对照组分别为(3.71±1.57)mmol/L,(2.10±0.48)mmol/L,(3.87±0.67)mmol/L,(0.78±0.17)mm,两组血脂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比差异明显(t=2.6607、3.5812、6.6321、3.7286,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能有效调整患者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斑块形成,与以上研究一致。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3/57),对照组8.77%(5/5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说明瑞舒伐他汀不仅疗效明显,还具有较高的 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抗氧化、抗血栓形成,瑞舒伐他汀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瑞舒伐中层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基于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重访星座优化设计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