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5-31杨桂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家属康复

杨桂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脑卒中恢复期是指脑卒中发病2周后,或发病1~6个月内。一旦脑卒中发病,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而进入恢复期患者,有超过86.5%患者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比如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感觉与精神障碍等[1]。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并会增加家庭、社会负担。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行及时专业、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减轻患者各功能障碍,而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国内外工作者重点关注问题[2]。笔者就根据多年经验,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康复护理措施,使患者身体功能得到尽快恢复,充分调动患者身体潜能,使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现对康复护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4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4.72±5.8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4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例;病程2~25周,平均病程(8.72±2.85)周;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16例,中学学历患者21例,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42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8~72岁,平均(55.21±6.01)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7例;病程2~26周,平均病程(8.80±3.02)周;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15例,中学学历患者20例,大学及以上学历患者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学历等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临床表现、头颅CT、MRI等检查,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3]脑卒中诊断标准;②患者发病后均进入恢复期;③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参加研究;④患者有日常基本的沟通能力;⑤患者伴一定认知障碍、神经功能障碍;⑥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排除标准:①进展期脑卒中患者;②患者发病前伴精神障碍性疾病及认知异常;③伴关节炎等影响肢体功能障碍疾病;④视力障碍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对照组:此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观察患者体征、症状变化,行功能锻炼,行作业、运动治疗,配合针灸、物理因子训练。观察组:此次护理在常规护理上选择康复护理。

1.3.1 路径式健康教育。成立康复护理小组,由主观医师、康复治疗室、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行统一的健康教育路径及康复护理知识培训。在入院当天主动介绍住院环境、医护人员、安全措施;在入院2~3 d,讲解各项讲解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知识的需求。在康复护理期间,由家属在旁观看,指导家属行康复措施,进行良肢位摆放、肌肉收缩、关节被动与主动活动、床上移动;入院4 d至出院前,讲解卧床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患者及家属康复功能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选择准确的助行器;叮嘱患者准确用药,自我监测,掌握家庭急救方法。

1.3.2 适应性心理护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慌等情绪,医护人员时刻注意患者、家属的行为、表情、语言及态度,及时安抚,讲解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康复锻炼,适当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准确的价值观。对可能导致负面情绪发生的原因,应全面掌握,积极沟通、音乐干预、团体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等措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3.3 多层次执行功能训练。患者训练室环境宜安静、舒适,每天训练30 min,每周训练5 d,并指导家属相应功能锻炼。先训练患者视觉与听觉记忆训练,选择人物、地点、数字及物品等两两卡片,由患者自行翻开后,两两配对,确定图案是否相同。通过数字、词语、语句辨识,由患者重复。或在1~9数字中随意指出几个数字,叮嘱患者听到最后两个数字进行相加。中枢神经执行功能训练:训练患者在指定区域选购物品,有金额、件数、种类等,由患者按照规定完成任务。

1.3.4 日常功能训练。训练患者被动坐起、独立坐起及床边坐起站立方法。在上下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扶手,重心移到健腿,用健腿迈上楼梯,照顾者协助患者,辅助患足迈到第二个台阶。下楼梯时,重心转移健腿,先患侧下楼梯。为患者设计简单易行的动作训练,比如脱衣、餐具使用、步行、上卫生间、洗漱、拉拉链、系扣等动作,在护理人员及家属陪伴下进行训练。

1.3.5 出院前照护者训练。在患者出院前1周,由医师、责任护士、康复医师等对照护者及患者行康复训练,自己讲解功能锻炼方法、日常生活起居及饮食方案,准确训练患者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及关节训练。出院后对患者行微信、QQ、电话及上门随访,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方法,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1.4 评价指标:采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内容有执行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记忆、语言、定向能力等内容,总分30分,若MoCA评分<26分,表示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分数越高,患者认知能力越好。采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6]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分值范围在0~45分,按照分值确定神经功能,0~15分为轻型神经功能障碍;16~30分为中型神经功能障碍;31~45分为重型神经功能障碍。采取Barthel指数(BI)[7]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患者步行、语言、记忆力、上下楼梯、上卫生间等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范围在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内相关数据。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护理3个月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及神经功能CN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MoCA评分及神经功能CN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护理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较护理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的比较(分,)

3 讨论

3.1 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常见疾病,在脑卒中发病急性期,主要为控制体征,稳定病情,以免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而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病情稳定,但伴一定的认知、神经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受限,需通过一定康复措施,促使患者更好恢复[8]。康复护理是涉及多个学科,通过制定综合、科学、有效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所存在的功能障碍进行训练,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生活能力。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常见病症,当患者年龄增长,机体执行能力下降,尤其是脑卒中患者,执行能力下降明显,而执行功能障碍是认知功能损害的核心。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路径健康教育,由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时间标准,确定脑卒中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目的,使患者及家属能准确认识疾病发生发展,并能坚持长期康复训练[9]。并对患者行多层次执行功能训练,通过有机整合执行功能分子进行训练,能改善患者执行能力、工作记忆能力及流畅性,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能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患者康复护理期间,由康复医师及时指导患者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准确认识自我价值,以适应性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本次研究中,患者护理3个月后认知功能、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具较高应用价值。

3.2 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提高患者工作记忆力,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在康复护理过程中,重视家属的参与过程,患者康复治疗同时,由家属进行陪同,陪护人员进行指导,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能接触社会,接收到更多的信息[10]。同时患者在出院后,依然能得到来自家属的专业性护理,并对患者行出院后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措施,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对患者行步行、上卫生间、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可促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该结果与上述理论研究相一致。总而言之,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具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