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用于小儿脑瘫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瘫患儿满意度

孙 龙

(太原市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中医科,山西 太原 030027)

小儿脑瘫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患儿出生前或出生后的1个月之内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的发育状态出现异常或导致大脑受到相应的病理学伤害,从而产生的一系列运动性障碍综合征类疾病[1]。脑瘫疾病患儿在发病后会出现姿势不正常、中枢运动不正常、智力认知能力低下、听力异常、语言和感觉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表现[2]。目前,脑瘫患儿的人数在临床上呈现逐步增加的发展态势,并且此类疾病会对广大患儿的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使其家庭所承受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程度明显加大。所以,如何能够在对脑瘫疾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时候,给予合理护理配合,对于该病患儿的预后显得尤为关键[3-4]。本文研究脑瘫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脑瘫疾病患儿74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脑瘫病史1~34个月,平均(10.8±6.4)个月;月龄1~40个月,平均(14.7±2.8)个月;男性25例,女性12例;重度脑瘫5例,中度脑瘫10例,轻度脑瘫22例;观察组脑瘫病史1~37个月,平均(10.3±6.9)个月;月龄1~44个月,平均(14.8±2.4)个月;男性21例,女性16例;重度脑瘫8例,中度脑瘫13例,轻度脑瘫16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小儿脑瘫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①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指导患者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方便、洗漱、脱衣、穿衣的方法,在能力训练期间需要耐心的给予患儿陪伴和鼓励,在患儿进行穿衣练习的时候,如果其不能够对衣服的反正进行准确的分别,可以嘱咐保育员对其进行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完成该项动作的时候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使患儿参与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信心得到显著性提升,从而帮助患儿更好地对眼、手、上肢的协调能力进行康复锻炼。②精神护理:建议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的与患儿进行沟通,其他医务人员也需要给予其足够的鼓励和关心,鼓励患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集体活动当中,使其始终保持愉悦心态,使治疗的顺应性得到显著提升。③语言锻炼:对于一些语言功能存在障碍的患儿,医师、护士在治疗期间需要时刻对其进行陪伴,经常性进行眼神的交流,对其语言能力的恢复给予积极的刺激,从而帮助患儿尽早的开口说话。④饮食:该病患儿的咀嚼能力、消化和吸收能力普遍较差,如果每日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不足,再加之其自身的免疫力功能相对较低,就会导致其他合并症的出现。所以需要为患儿提供进食较为方便的食物,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食品要绝对禁止食用,同时要保证饮食结构的平衡,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保持均衡。⑤服药护理:尽可能选择冲剂药品对患儿进行治疗,如果病儿自己服用药物存在困难,可以由家长或护理人员喂药,在喂药的时候首先要将患儿的头部适当的抬高,而后喂服事先冲好的药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喂药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避免发生呛噎等情况,如果患儿能够自己服用药物,需着重向其强调服用方法,建议自行服药。训练时精神要保持放松状态,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

1.3 观察指标:①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水平;②脑瘫病情控制总有效率;③住院治疗总时间;④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⑤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脑瘫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患儿已经能够正常的行走和与他人进行交流,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完全恢复正常状态;显效:脑瘫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减轻,患儿基本能够正常的行走和与他人进行交流,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逐渐的恢复;有效:患儿治疗后肌张力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症状表现的变化程度不够明显,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稍有提高;无效:治疗前后患儿脑瘫临床症状表现均没有任何变化,运动功能和智力水平也均没有改变,或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5]。

1.5 满意度评价标准:通过不记名打分问卷(满分为100分)的形式,在脑瘫治疗结束,患儿出院当天,按照如下标准,对护理服务家长、科室所有工作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60分不满意,>80分满意,60~80分基本满意[6]。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水平: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前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后,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前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后,组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上述两项指标水平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上述两项指标,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评分水平比较(分,)

注:t1、P1为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2.2 脑瘫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对照组病情治疗后5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3%,观察组病情治疗后10例临床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患儿住院总时间达到(26.37±3.05)d,观察组患儿住院总时间达到(19.72±2.51)d,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仅出现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和21.7%,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8%,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小儿脑瘫对患儿脑部组织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大,而当患儿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脑部组织受到损伤之后,就会有异常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理学变现产生[7]。脑性瘫痪主要是由于患儿发育过程中的脑非进行损伤而导致,临床症状表现在发病之后会发生一定变化,但应排除罹患一过性障碍或进行性疾病的可能[8]。脑瘫疾病患儿在发病后会出现姿势不正常、中枢运动不正常、智力认知能力低下、听力异常、语言和感觉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表现。在病情相对较为严重的时候,患儿甚至有可能出现肢体运动残疾,这不仅仅会对广大患儿的身心造成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使其家庭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9]。

对脑瘫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持续时间往往较长,甚至有一些患儿需要终身护理,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在此期间能够保持密切沟通,同时不仅仅对患儿的护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家属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10]。脑瘫患儿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可以使治疗和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刺激,可以使脑组织兴奋状态增强,在视觉和听力干预后,患儿脑损伤致残的可能性会明显降低[11-12]。总之,脑瘫患儿在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改善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缩短疾病治疗时间,使病情的控制效果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均得到显著性提升。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该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脑瘫患儿满意度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