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评价

2020-05-31汪华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原发性依从性血压

汪华清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辽宁 沈阳 110003)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升高,而原发性高血压极易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包括心、脑、肾等,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需积极给予有效治疗[1-2]。然而,原发性高血压一旦发病,则终身无法治愈,因此,高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治疗,以便稳定血压[3-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应当加强护理干预,以便消除患者不良情 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5-6]。大量临床时间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当前,临床缺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有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近两年(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98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病例选取时间是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其中49例为参照组,另外49例为研究组。在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为62岁,最大年龄为86岁,年龄平均值是(74.57±5.65)岁。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为63岁,最大年龄为87岁,年龄平均值是(74.98±5.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检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给予研究组心理护理: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了解患者心理问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了解患者性格与心理,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干预,详细如下:①健康教育:采用专业或者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个人病情,并强调所存在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知识,了解自身病情;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并发症等,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②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方法,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平静深呼吸法,确保患者保持身心放松;使用外在放松方法,包括播放小品、音乐、娱乐节目、相声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③社会支持:护理人员需与患者朋友、家属交流沟通,要求其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多探视与看望患者,并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受到朋友、家庭的温暖与关心,减轻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随后,结合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估用药依从性,严格遵医嘱用药,即为完全依从,存在漏服或者漏服即为部分依从,不按照医嘱吃药即为不依从。最后,使用HAMA量表、HAMD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躁、抑郁情绪,分数越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反之则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比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为,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量资料以%为表示方法,检验方法为χ2;若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比较血压变化:对于护理后舒张压、收缩压,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13.39±1.24),HAMD评分(14.45±1.56);护理后HAMA评分为(6.69±1.19),HAMD评分为(7.09±1.23);参照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13.74±1.48),HAMD评分(14.98±1.23);护理后HAMA评分为(6.45±1.08),HAMD评分为(9.43±1.17)。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对于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研究组均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对于用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可见P<0.05,统计意义存在。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mm 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mm Hg)

2.3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结果比较:研究组49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完全依从16例,部分依从25例,不依从8例,依从性为41例(83.67%);参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完全依从12例,部分依从22例,不依从15例,依从性为34例(69.39%)。对于用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可见P<0.05,统计意义存在(χ2=4.1126)。

3 讨论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医院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重视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而忽略患者的心理护理,这就使得患者缺乏疾病有关知识,伴随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7-8]。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应当重视护理干预[9-10]。在心理护理中,需重视教育互动性与多元性,教育是以向教育对象传授经验或知识为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属于医院护理的重点,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促进血压的控制[11-12]。在本次研究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讲述疾病知识,使得患者重视疾病,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并提高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结合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干预,包括社会支持、放松训练,消除不良情绪,进而有效控制血压[13-14]。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对于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研究组均明显更优,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明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负性情绪,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进而对血压控制具有积极意义[15-16]。研究结果中,对于护理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可证实以上结论。对于用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可见P<0.05,统计意义存在[17]。

综上所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并积极控制血压,同时还可消除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原发性依从性血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