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用药护理指导对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药盒服药依从性

赫 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循环二科,辽宁 沈阳 110024)

冠心病属于相当常见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病程漫长,很难彻底治愈,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会发生用药依从性低的现象,使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1-3]。因此,医护人员应积极寻求有效措施提升这类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但常规用药护理服务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不够理想,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4]。此次分组评价常规用药护理指导、综合用药护理指导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择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对症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0例,依照用药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纳入综合组、参照组,各组75例,综合组:43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48~87岁,中位年龄(64.8±13.05)岁;病程3~25年,平均(17.1±4.2)年;受教育年限5~20年,平均(9.7±4.7)年;心功能分级:31例Ⅱ级、44例Ⅲ级。参照组:45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49~86岁,中位年龄(63.9±12.97)岁;病程5~23年,平均(16.7±4.1)年;受教育年限5~19年,平均(9.5±4.5)年;心功能分级:32例Ⅱ级、43例Ⅲ级。两组病例上述各项基线资料经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治疗药物大致相同,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扩血管、调脂药物及利尿剂等药物开展治疗。参照组予以常规用药护理指导,即护士向患者口头讲述各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综合组予以综合用药护理指导,详细方法见下:

1.2.1 行为认知护理干预:①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具体因素。成立专科护理小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偏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用药认知不足、经济条件、药品不良反应、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理解能力、用药认知较差,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记忆力均有所减退,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会使肝肾功能受到一定损伤,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或出血倾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自主停药或放弃治疗等,这些因素都会降低用药依从性。②坚持“因人施护”原则。责任护士在掌握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后,按照每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③根据时间理论开展用药知识健康教育。遵循时间理论实施用药指导及宣教工作,通常将健康教育的时间定于9∶00~15∶00,此时段患者处在心理欣快期,容易接受新知识,且乐于回答问题。统一发放冠心病的治疗指南,向患者讲解冠心病治疗以居家遵医嘱服药为主,按照常见的药物类型(调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制作相应的药物信息小卡片或图片,标明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剂量等信息,并发放给服药患者。结合相关宣传资料,详细讲解冠心病常见药物的作用、服用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等,并着重解释长期、规律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此外,使患者意识到交替停药、间断服药等现象对心脏功能具有危害性,例如,介绍一些未规律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典型案例,让患者自主更正不遵医服药的行为。健康教育期间,要求有1名家属陪同参加,提升患者家属的用药知识认知度,以便发挥家属对患者遵医服药的监督作用。

1.2.2 发放分药盒及用药记录单:将分药盒发放给冠心病患者,讲解配药方法,存放7日(1周)的药量;每日取分药盒格子中的药物服用,逐渐养成按量规律服药的习惯。护士嘱咐患者居家服药时将分药盒放于显眼位置,出门时记得随身携带。指导患者设置手机闹钟来提醒自己按时服药。此外,发放用药记录单,方便患者及时记录每日的用药情况,涉及日期、性别、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等信息内容,患者通过填写用药记录单,可快速知晓自己近期的服药情况。

1.2.3 心理疏导干预:冠心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负性心理,致使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另外,日常用药不当会引发不良反应,继而导致服药依从性降低。护士应主动与这类患者进行交谈沟通,解释合理、规律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使远期预后改善。同时,向患者予以积极的心理鼓励,使其保持乐观、轻松的心态,为患者讲解缓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方法,建议患者之间扩展交际,彼此交换治疗心得,进而增强治疗信心,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依从程度。

1.2.4 随访干预:定期回访冠心病患者的居家用药情况,指导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随访干预的方式有入户随访、电话随访、组织患者参加疾病交流活动等,按照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每周随访1次。

1.3 评价指标: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知识掌握率、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用药知识掌握率使用用药知识问卷开展调查,涉及6个方面的内容;划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4种答案,完全掌握、基本掌握计入掌握率[5];按照Morisky-Green(MG)[6]标准评估用药依从性,总共四道问题,即“是否不注意服药”“是否曾经忘记服药”“当服药后自感症状变坏时,有无擅自停药”“当服药后自感症状好转时,有无减少剂量或停药”;如果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视为完全依从;如果1~2个问题的答案为“是”,视为部分依从;如果3~4个问题的答案为“是”,视为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指标数据予以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经χ2检测,当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 结果

综合组患者服药剂量、服药时间、遵医嘱用药重要性等方面知识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综合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知识掌握率与用药依从性情况对照[n(%)]

3 讨论

部分冠心病患者因经济负担较重、对用药知识认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用药依从性较差[7-8]。通过实施合理的护理指导及干预措施,可增强冠心病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促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9]。此研究的结果指出:相比实施常规用药指导的参照组而言,实施综合用药护理指导的综合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率和用药依从性显著更高(P<0.05)。这是因为,综合用药护理指导通过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具体因素,给予行为认知护理干预,遵循时间理论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健康教育结合了中医上的时间理论观念,按照人体生物规律、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关联性、规律性等,在患者的心理欣快期结合宣传资料、图片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有利于加深患者对用药知识的印象,提升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关键意义,有效增强用药依从性[10]。患者获取分药盒后,可按每日的服药时间、次数划分功能,出门携带也较方便,有效防止身体状况不佳、记忆力较差的患者错过合理服药时间或忘记服药。及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保持愉悦、轻松的心理状态,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增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进而提升用药依从性[11]。定期随访干预有利于保证用药指导的连续性,帮助患者及时改正不合理用药观念与行为,使用药依从性得以提升,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12]。

综上所述,综合用药护理指导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可增强患者对用药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有效提升其用药依从性,进而确保用药效果。

猜你喜欢

药盒服药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应用电子药盒辅助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的实施情况研究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便携药盒有四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