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致死率针对性脑出血

孙 鑫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脑出血指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的疾病,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发生率高等鲜明特点。有统计资料显示,脑出血致死率高达35%,经治疗后脑出血患者深受长期卧床不起、频繁使用呼吸机及留置胃管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出现肺部感染的可能性[1-2]。同时,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不止大大加剧患者病情,更极易引发各种器官衰竭,是脑出血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好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大大降低致死率保证总体生存质量,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3-4]。有学者经研究发现,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结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针对性护理应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4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范畴,结合患者家属个人意愿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57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0∶27(即男女例数分别为30例及27例),年龄最高者78岁、年龄最低者51岁、平均年龄为(68.8±6.3)岁;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1∶26(即男女例数分别为31例及26例),年龄最高者79岁、年龄最低者52岁、平均年龄为(69.9±6.2)岁。结合以上具体资料发现,所有纳入对比的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例如:年龄及性别等,换而言之所有患者具备对比的研究价值,并且本次研究明确要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提前阅读签署实验同意书,以了解实验内容及明确实验流程为前提条件,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的审核。纳入标准:1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且肺部感染症状明确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症状。排除标准:114例患者均不存在自主能力障碍及高度昏迷意识模糊等危重情况。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即:定期协助患者清理口腔保持日常卫生,针对意识尚未清醒的患者则头部偏向另一侧抬高床头至25°,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即:①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普遍处于意识模糊状态的影响,其呼吸道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极易堵塞气道,客观上要求护理人员重视清理呼吸道内痰液,摆正正确体位,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治疗及时排出痰液,针对呼吸道严重堵塞的患者实行气管切开术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其自主呼吸;②受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年龄较高的影响,往往合并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护理人员每天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定量用药,针对偏瘫患者提供局部受压位置按摩服务,指导病情好转的患者开展功能锻炼,适当增加每日拍背次数,控制每隔2 h拍背1次且每次拍背时间不得低于10 min;③针对高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每日探访人数,定时更换床单被套摆放日常用品,打扫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换气通风,适当增加雾化器及其他氧化装置的清洁消毒次数,有助于改善室内总体空气质量,有条件可安装收音机、电话、无线宽带及电视机等娱乐设备,充分发挥其转移患者注意力的作用。

1.3 判定标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体温基本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体温趋向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温无任何明显变化为无效,并且向两组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英文简称SAS)及抑郁自评量表(英文简称SDS)分别统计其总体分数,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5-6]。同时,纳入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及生理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分数越低说明改善效果越差。此外,对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将(%)视为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χ2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将()视为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t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P值<0.05则意味着两组研究数据出现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研究的最终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86%,该组显效23例、有效21例、无效13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3%,该组显效28例、有效27例及无效3例。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86%与观察组94.83%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2.2 护理前后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情况比较:结合统计数据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情况对比(分,)

表1 两组在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情况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该组便秘5例、静脉血栓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该组便秘1例、静脉血栓0例。结合统计数据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79%及1.72%二者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CH)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发出血的疾病,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总体发生率的25%,具有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等鲜明特点,特别是急性期致死率高达38%。有研究资料显示,脑出血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与脑血管病变、血管老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不良生活方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7]。同时,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往往情绪激动或用力时发病,其早期致死率居高不下,而经治疗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及运动障碍,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脑出血的致病原因相对复杂多样,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血管瘤及微动脉瘤为常见病因,涉及瘤卒中、血管炎、动脉解剖变异、烟雾病、真菌性动脉炎、特异性动脉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囊性血管瘤、淀粉样脑血管病、脑膜动静脉畸形及脑血管畸形等,甚至气候变化、不良生活习惯、血压波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及用力过猛均存在着引发脑出血的可能性。同时,脑出血好发超过 50~70岁的中老年男性人群,特别是冬春交替之际于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并且大多数患者出血前期无任何明显征兆,少数患者出血后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血压上升等临床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抵达高峰。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块压迫其神经出现意识方面障碍,造成支配咽喉肌及胃部的神经无法发挥其作用,造成咽喉肌麻痹及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正常的保护性反射消失,促使患者无法自主吐出、咳出及吞咽。作为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合并肺部感染后极易加快病情演变发展进程,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不利于患者机体康复。同时,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以咳嗽课堂或吞咽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大大加剧护理工作难度。如何做好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大大降低致死率保证总体生存质量,是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自身活动量较小且需氧量及肺活量锐减,一旦患者合并出现原发性慢性支气管炎或肺不张、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则大大加剧坠积性及吸入性肺炎的总体发生率,加剧肺部感染情况。受脑出血患者普遍年龄较大的影响,其免疫功能持续退化,而遭受外源性感染或医院内交叉感染时口服大量抗生素仍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难以改变体内菌群失调的情况,甚至长期口服抗生素其肺内及气管内细菌产生相应的耐药菌株。此外,气管插管、胃管插入及吸痰等外部操作存在着引发细菌病毒入侵的可能性,导致极其严重的肺部感染。

结合研究结果发现,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其结果说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说明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针对性护理以基础性护理为前提基础,主张开展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无法自主排出的痰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呼吸道症状,对于保证总体治疗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此外,针对性护理着重强调营造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通过重视营养干预等方法严格控制患者日常膳食,有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良好,不止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性减轻心理负担,更能强化独立生活能力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致死率针对性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