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心理

李 璐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房,辽宁 沈阳 110023)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在受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下,易诱发此病[1]。在临床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头痛,呕吐,半边肢体偏瘫等。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群体集中于50岁以上及动脉硬化者;由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颇高,因此需引起临床重视,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2]。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纳入研究,主要是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入选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共90例,纳入时间分布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所有患者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同时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除此之外,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逐一排除在外。进一步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为52~73岁,平均为(61.8±2.1)岁;病程为6个月~5年,平均为(2.3±0.2)年。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53~74岁,平均为(61.7±2.3)岁。两组在上述上基础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存在比较的意义。

1.2 护理方法:此次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以心内科常规护理流程为依据,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相应的护理作业,对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观察组患者则使用综合护理方法,主要内容有:①健康宣教育。对患者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并普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此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指导患者注意饮食的合理性,注意休息,戒烟戒酒,学会监测自身血压水平,并按时按量服药,确保病情的稳定。②心理干预。由于遭遇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存在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状况,所以需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因此,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进一步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另一方面,可使用音乐疗法,对患者的消极心理进行疏导;或对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此使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增强。③饮食护理。临床研究发现,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腹部胀痛的问题,进而影响饮食状态。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加强饮食护理。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对患者普及合理、营养、科学饮食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类食物,告知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坚持少食多餐,忌带刺激性及辛辣食物,达到调节胃肠,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④用药安全护理。在临床中,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用药不合理、不安全,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皮下淤血、血肿、脑供血供氧不足以及眩晕等。⑤出院前指导干预。对于满足出院条件的患者,基于出院之前,需对患者进行出院前指导干预,对患者普及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仍需加强病情监测,告知患者家属做好监护人的工作,监护患者的病情状态;同时,指导患者注意日常休息,保持良好睡眠,按医嘱服药,定期进行运动锻炼,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此外,告知患者定期来院进行复诊,通过复诊确保患者病情的稳定,进一步达到早日康复的目标。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此次对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脑出血等。同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依据,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反之,评分越低,代表焦虑、抑郁症状越轻[3-4]。除此之外,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把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分成3个等级,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满意度总和;本次一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均有效回收(100.00%)。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表示,并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代表,并采取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之间有明显著差异性,具备纳入研究的价值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在心脑血管不良时间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2.22%,和对照组的35.56%对比显著要低,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为(45.8±2.3)分,SDS评分为(41.7±1.2)分;护理后SAS评分为(12.8±1.5)分,SDS评分为(13.4±1.2)分。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为(45.6±2.1)分,SDS评分为(41.3±1.5)分;护理后SAS评分为(24.9±1.3)分,SDS评分为(23.7±1.3)分。结合上述数据可得出结论: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有效护理之后,在SAS、SDS评分上观察组均显著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高血脂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诱发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作为心内科的常见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较大程度的威胁,尤其是>50岁中老年群体,发病率颇高,同时存在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5]。因此,为了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受到年龄的影响,在机体抵抗力上较差,同时受到心理、用药、护理技巧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一些护理安全隐患。常见的有:心理隐患,如患者引发焦虑、抑郁、担心害怕等消极心理,进而影响护理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用药安全隐患,比如不安全用药出现的血肿、皮下淤血、眩晕以及脑供血供氧不足等,进而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此外,如果护理工作人员护理能力技巧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则容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护患纠纷,不利于临床护理后续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便有必要在了解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给予相对的护理干预方案,此次研究主要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涉及: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护理工作的认知水平;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并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提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确保患者合理、科学、健康营养进食,进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用药安全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干预,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合理的运动,改善患者机体抵抗力,增强身心健康[6-7]。此外,本人认为由于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必要注重护理服务工作的优质,努力提升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医院的培训教育,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能力技巧,做好药物安全管理,同时加强病房安全管理,定期对病房进行安全质量督查,严密监测患者在病情方面的改变,进一步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8]。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病例,常规护理方法的缺陷是整体程度不高,难以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相对应常规护理方法,上述提到的综合护理方法,则从整体层面考虑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每一个环节均能够获得有效护理,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所以,综合考虑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忌采取不完善的常规护理方法[9]。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经研究表明: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加强预防护理干预,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总满意程度高达93.33%;这与此次研究成果较为相似[10]。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在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上仅为2.22%,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的35.56%比较明显更低;同时,在SAS、SDS评分上,护理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能够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水平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纳及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疾病心理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维生素D及钙补充影响POP人群心脑血管类疾病发生的临床调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