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化阑尾炎胃肠道

杨 琳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普外,辽宁 大连 116200)

目前,临床上对于阑尾炎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因微创理念深入人心、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阑尾炎治疗的主流术式,有创伤小、瘢痕小、术后发生粘连的机会变小、风险系数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越性[1]。然而,腹腔镜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但术后腹腔残留二氧化碳气体,则可对患者胃肠道蠕动带来负面影响,引发便秘、腹胀等并发症,并延长其康复进程,应高度重视,选择优质、科学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控制,以促使患者术后早期出院[2]。本研究旨在明确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而对一组符合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以分组对照方式进行回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阑尾炎患者共106例,均进行腹 腔镜手术,纳入时间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53例:男28例,女25例;年龄为16~73岁,平均年龄为(44.65±7.1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16例,高中20例,专科及以上11例;研究组患者共53例:男27例,女26例;年龄为17~73岁,平均年龄为(44.77±7.0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17例,高中21例,专科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性别分布、年龄等对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同质性(P>0.05),可作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右下腹疼痛、呕吐、高热等临床表现,结合彩超,CT、实验室辅助检查等综合诊断为阑尾炎,并有手术指征;②患者机体状态良好,可耐受腹腔镜手术以及麻醉;③无腹部手术史;④意识状态清醒,并能正常沟通,护理期间主动配合。(2)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胃肠道疾病;②合并重度抑郁等精神病者;③合并营养不良、器官功能障碍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在围术期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即术前予以常规饮食指导(指导禁食12 h、禁水6 h),术中合理调节室温,术后若无法忍耐则遵医嘱使用止痛针,肛门排气后指导进食清淡流食,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从床上被动活动逐渐转为主动活动、下床活动,活动量根据患者耐受度决定;研究组患者实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即在上述护理基础上作进一步完善化,理顺护理内容安排计划,凸显护理内容的系统化优势,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1.3.1 术前系统化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阑尾炎因起病急骤、疼痛感剧烈,加上患者被通知进行手术治疗,出于对手术的惧怕心理,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安抚其不良心理,可通过肢体触摸、语言鼓励等方式提供安慰,使其情绪放松。②认知护理。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阑尾炎手术缺乏系统性认知,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宣教,告知其阑尾炎病因、发生机制、症状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并为其介绍手术基本流程,强调腹腔镜手术安全性、微创性等优势,纠正其既往对于手术和疾病的错误认知,建立完善、系统化的认知体系;同时,可为患者介绍成功病例,必要时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减轻患者不安,并改善其配合行为;③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会阴、下腹进行备皮处理,并叮嘱患者在术前12 h内不要进食,6 h内禁饮水,并进行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方面的训练,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做好心理准备;

1.3.2 术后系统化护理干预:①体位护理:指导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预防其出现误吸等并发症。若患者麻醉清醒,则保持半卧位,并严密监测其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此外,告知其在床上勤翻身、作四肢运动,争取早期下床活动;②强化基础护理。伤口疼痛可引发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应提供针对性情绪干预,选取恰当时机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并耐心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对患者、家属做好知识宣教工作,确保其熟悉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日常护理项目。③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容易并发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腹胀等,应正确评估患者疼痛原因,告知患者如何能准确描述自身主观疼痛感,以相应手段减轻其疼痛;同时,以聊天、播放音乐等,有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疼痛阈值;此外,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后,遵医嘱予以相应的镇痛干预,如物理镇痛法、使用镇痛药物等,可采取阶梯镇痛疗法;此外,告知其身体移动可对伤口造成牵拉、震动等,应减少移动,预防切口牵拉发生。④饮食护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快排便、排气,按摩其腹部,加速患者胃肠道的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食低脂、高纤维、高蛋白、低糖的半流质食物,并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逐渐促使胃肠道蠕动。

1.4 观察指标:(1)记录各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记录每组患者各个指标的平均值;(2)统计各组患者的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便秘、腹胀、排尿困难;其中,腹胀按严重程度可划分为三个等级:①胀痛明显、腹部可见膨隆者为重度腹胀;②切口胀痛、腹部可见膨隆者为中度腹胀;③切口无疼痛但腹部可见膨隆者,为轻度腹胀;

1.5 统计学方法:建立数据库,并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定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而定性资料表示为例数(n),行χ2检验;统计学差异则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明显(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 间比较(h,)

表1 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 间比较(h,)

2.2 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32%低于对照组的33.96%(P<0.05),其中便秘、排尿困难以及不同程度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现阶段,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过度至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作为在上述医学界大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兴护理模式之一,要求护理人员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干预,同时辅助以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生活护理等,从而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并在常规护理内容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完善,保证护理干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5]。经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可能并发胃肠道功能紊乱,而该系列并发症与手术治疗方式、生活因素、心理状态等均存在相关性,因而应加强对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胃肠道功能,从而顺利痊愈出院[6-9]。

然而,医学界常用的常规护理模式仅以满足手术需求为原则,护理人员多在术后观察患者有无排气,确定其胃肠道功能状态,随后遵医嘱进行相应指导,无法快速、有效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且护理形式、内容比较单一[10]。鉴于此,笔者建议在系统化护理模式指导下,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系统化护理干预,加快其胃肠道康复进程。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系统化护理干预划分为术前、术后两个阶段,前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了心理护理,并弥补了认知护理和术前准备中的缺陷,后者涵盖了强化基础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中心目标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使其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而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腹胀患者仅有3例,集中于轻度腹胀上,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充分证明了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恢复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可加速其胃肠道功能恢复进程,并减少胃肠道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减轻腹胀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系统化阑尾炎胃肠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阑尾炎能自愈吗?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