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古方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泻心汤螺杆菌幽门

赵 鑫

(大连市中医医院 药剂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目前认为该病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胃黏膜肌层坏死缺损性病变,研究显示溃疡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需要黏膜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还需要黏膜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参与的修复,较多的生物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也同时参与了为局部黏膜的修复[1-2],但是在整体的胃溃疡的黏膜修复过程中,因子的表达是不同的,西医临床治疗主要由抗炎、抑酸根除幽门螺杆菌、促胃肠动力等药物,但是效果不令人满意。祖国医学尚无胃溃疡的病证,根据胃溃疡患者的胃脘痛、恶心、呕吐、酸灼痛等不适症状,将该病从“胃脘痛”范畴辨证论治,认为该主要因为饮食失调、情志不畅、或者素体亏虚导致。近年来对于该病的研究显示,多数胃溃疡患者均有寒热错杂的病及存在,所以针对胃溃疡患者应用中医古方半夏泻心汤加减寒热平调辛开苦降,具有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接受治疗胃溃疡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组和常规治疗组,联合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其中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1.2±8.5)岁,病程4~26个月,平均(10±3.1)个月,常规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1.8±9.2)岁,病程4~27个月,平均(10.3±3.9)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均符合《消化道疾病治疗指南》[3]中胃溃疡的诊断标准。上腹部持续性、规律性疼痛,灼烧、反酸、食欲降低,餐后1 h疼痛显著,X线钡餐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溃疡病灶。

1.3 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②严重感染;③药物过敏的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预计生存<3个月;⑤精神类疾病病史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分为胃脘胀痛、呃逆、反酸、食欲、饭后饱胀感、排便、睡眠、口苦共计8个临床指标,每个指标分0~4分,0分表示无症状,4分表示症状很严重,满分32分,分数越多表示症状越严重。②观察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1.5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予以三联疗法抗HP治疗,具体枸橼酸泌钾0.6 g日2次口服,替硝唑片0.5 g日2次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日1次口服,连续应用14 d。联合治疗组加服半夏泻心汤加减(具体组成黄芩8 g、黄连8 g、干姜10 g、半夏15 g、人参15 g、大枣15 g、甘草20 g、砂仁10 g、郁金15 g、吴茱萸15 g、白术15 g、茯苓15 g)150 mL水煎日2次分服,均连续用药21 d。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均属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中医症候评分为(8.65±2.74)分,常规组为(13.82±3.5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联合组为27例(90%),常规组为21例(70%),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及根治率比较

3 讨论

胃溃疡目前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生活作息不规律、情志不畅、化学损伤等引起,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溃疡的首因,胃溃疡因为其病程较长,发病年龄较年轻,容易复发等特点,使得病情容易迁延不愈,病情迁延者容易发生胃出血、消化道穿孔、幽门梗阻、胃癌等并发症,目前临床多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治疗,在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的同时应用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其作用时间较短,不良反应较大,临床效果不十分令人满意,容易发生复发和耐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患者的预后[5]。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胃脘痛”“嘈杂”“痞证”等病证,多由于饮食失调、情志不畅、或者素体亏虚导致脾胃受损,肝胃不和,日久脾胃之络脉闭阻,气滞血瘀发为本病,在临证中多见患者表现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所致治疗之中多以应用半夏泻心汤为主辛开苦降,散结消痞,该方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文中该方主要治疗“心下痞”之证,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效,近年来多用于脾胃病的治疗,该方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效果,药理学研究显示,其活性成分可以增强迷走神经活性,起到镇吐止呕的作用;半夏水醇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保护胃黏膜,促使胃溃疡的修复,是为君药[6]。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可以温中散寒。黄连、黄芩皆苦、寒,同归胆、胃、大肠经,主治心下痞,黄连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清除胃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对消化道溃疡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二药与干姜配伍寒热平调,调胃厚肠,而清化湿热是为臣药[7]。人参、大枣甘温益气,大补脾胃之气,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调寒热、理气机、和胃止痛、降逆散结调痞之效。研究显示[8-11]:半夏泻心汤具有降低为组织中的TNF-α、IL-8等含量,其中TNF-α是目前公认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若该因子大量的释放会引起局部组织炎性反应,IL-8可以对中性粒细胞形成炎症部分趋化的作用,提高溶酶体的释放,增强溶酶体活性,对胃黏膜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半夏泻心汤对多个炎性因子具有减少释放作用,可以促进胃溃疡的修复。半夏泻心汤还可以降低为组织中的GAS、MTL的含量,GAS的含量升高可以促进胃酸分泌,增强胃蛋白酶活性,使破坏的胃黏膜进一步损伤;MTL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运动,造成胃肠道局部血运减少,微循环缺血,减少炎症的消散,同时防御机制减弱,加重溃疡的发展,半夏泻心汤通过减少GAS和MTL的释放可以减少为局部灌注不足,加速炎症吸收,达到了保护胃黏膜,加速溃疡修复的作用。半夏泻心汤还可以降低胃黏膜对于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因子的表达,修复黏膜腺体、促进新血管再生、增加黏膜通透性,起到了修复胃黏膜,加速溃疡愈合的目的。

本文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系统评价了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中医症候评分为(8.65±2.74)分,常规组为(13.82±3.5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联合组为27例(90%),常规组为21例(70%),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胃溃疡患者在常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半夏泻心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HP根除率,临床可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泻心汤螺杆菌幽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