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泻心汤联合针刺对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5-3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浅表性泻心汤胃镜

李 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 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600)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诱因主要为慢性胃黏膜炎症,主要是由于攻击因子或防御因子失衡导致的[1],因此黏膜的防御机制收到了重视[2]。浅表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归于“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主要是由于肝失条畅、肝胃不和导致的,主要为胃脘胀痛,嗳气反酸,该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传统的西医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效果并不巩固,容易复发,笔者使用针刺联合自拟泻心汤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取自拟泻心汤联合针刺对患者进行治疗,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5±1.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0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40例采取自拟泻心汤进行治疗,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4±1.2)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纳入标准:①参照2000年全国慢性浅表性胃炎研讨会确定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3],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方案,按照肝胃不和证的诊断;②可以坚持针刺治疗;③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具有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既往手术史及其他系统疾病;②不能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

1.4 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潘立酮片进行治疗,10毫克/次,3次/天,饭前用温水送服。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取自拟泻心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柴胡10 g、黄连10 g,黄芩 15 g、半夏10 g、黄连10 g、干姜10 g、人参10 g、炙甘草6 g、焦三仙各10 g;脾虚夹湿者,加茯苓15 g,山药20 g;肝气犯胃者,加佛手15 g;气血瘀滞者,加丹参20 g,五灵脂15 g;虚寒者,加吴茱萸15 g;疼痛甚者,加川楝子15 g、延胡索10 g,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6 g,若入睡困难者加:夜交藤5 g,酸枣仁,远志10 g,合欢皮10 g;水煎服,日2次口服,服药期间忌烟忌酒,忌食辛辣食物。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针刺治疗,选取的穴位有脾俞、胃俞、上脘、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太冲。手法:平补平泻,针下得气则留针30 min。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和胃镜下情况。胃镜观察指标: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黏膜花斑状红白相间、胃黏膜糜烂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按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3]。显效:临床症状与胃镜观察指标提高2个等级或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和胃镜观察指标提高1个等级或明显好转,无效: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镜下观察指标比较:试验组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黏膜花斑状红白相间、胃黏膜糜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镜下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胃镜下观察指标比较()

注:*P<0.05

2.2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n(%)]

3 讨论

浅表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严重者会伴有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损伤[4]。研究显示,对浅表性胃炎早期进行治疗及时抑制病情的进展,对胃黏膜的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5]。在祖国医学中,该病归于“胃脘痛”“呃逆”“嘈杂”等范畴。该病主要是患者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导致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胃脘疼痛[6]。病位在胃,其根本在肝,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肝气调达升降湿度则运化正常[7]。气机郁滞,消化功能混乱。因此调理脾胃疏肝是本病治疗的重点。自拟泻心汤主要调理脾胃,条畅气机,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君药,黄连清热燥湿,脾胃郁滞多有湿气和热气,黄连清热燥湿,缓解患者口苦症状,黄芩与黄连作用相同,半夏辛开苦降,干姜温里散寒,人参补脾益气,甘草调和药物,焦三仙调理脾胃。脾虚夹湿者加茯苓燥湿健脾,补气宁心,渗湿除痹,山药健脾利湿[8];肝气犯胃者加佛手理气宽胸,香附气郁气疼,调经逐瘀;气血瘀滞者,加丹参活血化瘀,五灵脂活血散瘀,又能止血;虚寒者,加吴茱萸温里散寒;疼痛甚者,加川楝子理气止痛、延胡索止痛,不思饮食者,加鸡内金健胃消食,若入睡困难者加夜交藤养心、安神、通络;酸枣仁解瘀安神,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合欢皮解瘀安神[9]。笔者针对病因对浅表性胃炎进行治疗,研究显示,半夏可以调节脾胃功能,防止胃黏膜损伤,抑制幽门螺杆菌,柴胡可以缓解疼痛,消除两肋胀痛、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10]。同时配以针刺治疗,脾俞穴与胃俞穴位于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腧穴之一,是治疗脾胃疾病的主要穴位,并且对呕吐、纳呆等有效果。任脉上的中脘穴和上脘穴,为于胃附近,体现穴位的近治作用,对胃胀、胃痛、呃逆显著,关元为补益的要穴,调理一身气血,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有“肚腹三里留”之言,健脾效果明显,有和将之功,三阴交是脾、肾、肝经交汇处,健脾效果明显,又有补肝肾的作用,内关调节情志,宽胸解郁以条达肝气,太冲降气疏肝[11]。以上穴位同用,可以调理肝气,缓解郁滞,调理脾胃。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黏膜花斑状红白相间、胃黏膜糜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自拟泻心汤联合针刺对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的样本例数过少,应该收取不同地方进行观察增加样本含量,增加观察指标,全方面的对患者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供作证。

猜你喜欢

浅表性泻心汤胃镜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