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交往”理念的生物学教学实践

2020-05-28曾惠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倾听对话

曾惠英

摘要 生物学科教学的本质就是“生命交往”,其内涵包括“生命性”和“交往性”。在教学实践中,研读生物学科教材和课程标准,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备课,深入学科本质,探寻生命奥秘。营造课堂生态,打造生命课堂,学生能更为主动、积极、快乐的 参与学习,学会合作和关爱他人,促进学生核心养的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帮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 教学理念;生命交往;生物学科;生命教育;倾听;对话;合作

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或说教,而是教师的 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合作交 往。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的一门科学,它的课堂是具 有生命性的。教学就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有生命 力的教师与同样有生命力的学生进行交往的文化,教 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意义的创生离不开教师与学生 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没有生命的单方面的教与 授无法引起教师与学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将失去 创新的生命力。教与学的交往是双向的、互动的、发 展的,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教 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等等的 对话合作。教学中的倾听、对话、合作、沟通以及相互 碰撞的回应中,能不断吸收来自对方的信息,向他人 学习,互帮互学互教,使得各自都能不断改变、完善、 提升自我,这就是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常年来 坚持以“教学的本质就是生命交往”的理念引领教学 过程,并以此构建师生关系,将传统的教师单方面的 表演或说教的教学改造为平等的、沟通合作的生命课 堂,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从而凸显自己的教学风 格,逐步形成“生命交往”的生物学科教学理念。

一、“生命交往”教学理念的内涵 (一)生命交往的概念界定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知识, 更是要培養会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 现象,并产生新知识的人。“生命交往”是一种基于生 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与生命,即活生生的个体之间 的交往、沟通,“生命交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 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多种能力的高度综合,凸显复杂 的解决问题能力,具迁移性、道德性、民主性、超越性 等特点。“生命交往”的内涵正是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 性发展,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 教材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生命性,以产生教学共 振,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收集 的资料,经过整理分析、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综合运 用,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 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生命交往”要求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尊重学生生活实际,耐心倾听、启发、交流,在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进 步,共同发展。师生的交往互动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 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 教学。

(二)“生命交往”教学理念的特性

1.生命性

首先,生物学科是关于生命的学科。生物学科是 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 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 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环境 的关系的科学。学习生物学的意义是通过参与社会 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 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 观。[2]生物学研究者和被研究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个 体。生物教学应遵从生物学科规律,符合生命性特 点,认同生物学的生命观点。在教学中生物学科知识 的理解需要结合生命现象,[3]通过解释生命现象体会 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物科学的应用 价值。生物学科知识构建需要联系生活实践,教材中 的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可以直接指导生活。生物学 科的教学活动离不开生活,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学生 不仅要思考,还要观察、聆听、表达交流和操作等,能 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 此,“生命交往”的“生命性”实则就是教学中的生 活性。

其次,课堂生态亦是生命教育生态。生物课堂应 该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生命课堂”,生命教育即是帮助 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热爱生命,提高 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4]高效、具有 生活意义的“生命课堂”具有以下7个特点:1通过联 系生活,设疑激趣引入课题;2设计启发问题,引领自 主学习;3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学释疑解难;4倾听 沟通交流,集思广益;5教师提示点拨,启发引导;6成 果梳理,提炼升华;7学以致用,反馈评价。例如,在教 学《病毒》一课时,给学生呈现“钟南山上武汉前线”和 “武汉实时疫情”的新闻报道,同时根据学生自主建构 知识的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精 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以小组为单 位,围绕问题,面对面倾听沟通交流,产生“思维碰撞” 的创新火花,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提 炼升华。教师给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发表对课堂上 产生的思维碰撞以及碰撞后产生的新问题、新观点, 并进一步点拨引领,使知识和观点得到升华。知识来 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对传染病的学习,掌握预 防传染病的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地生活, 体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2. 交往性

一是倾听。倾听是有效沟通的重要部分,是一种 品质、一种素养、一种能力,是交往的基础。从生命交 往实质看,“互相学”不是“互相说”,“互相说”往往表 现为已知事实的阐述;“互相学”则是对未知世界的探 索,是高质量的学习,是倾听对方的意见再进一步的 思考,并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再进一步探讨,生成新 的观点。而“互相教”不是单方的传输,是建立在对话 的基础上的,以倾听为基础,针对对方的困难实施帮 助,在教的过程中,力求通过启发提出问题。

二是对话。“学习”是一种对话,包含与世界对话、 与他者对话、与自我对话。有了这三种对话才能形成 学习。生物的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与教科书对话来 了解生物世界,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促进人际交往的 关系形成,通过与自己对话即不断反思来造就自己, 形成自己的理念观点,正因为有了这三种对话,才形 成了学习。

三是合作。合作就是人与人之间为达到共同的 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对教师来 说,在课堂教学中,常采用“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 和小组的“合作学习”。相比“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 习”,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有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 ,更能体现生物教学中生命交往 实质。

二、“生命交往”教学理念的实践 生命交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交往过程的观 察、实验、调查、制作、讨论等教学活动;交往对象有师 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 师与家长、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等。

(一)深入学科本质,探寻生命奥秘

1. 研读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深入学科本质 首先,教师要研究课标和教材,通过与文本的对 话,深刻领会课标含义,精心备课,依据课标要求设计 教案和学案。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重 视实践”,即“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 过活动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 力,培养创新精神,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 方法,去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1]。其 中的“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揭示了“实 践”的实质和意义。因此,设计教案和学案要给学生 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讨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比如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提出预防病毒对人类 的危害措施”等。

2. 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备课,探寻生命奥秘 素养是一种稳定的品质,表现为对某一专业或领 域的“应知应会”,核心素养是人的发展中的关键素 养,具有超越领域、群体的超越性,可迁移性等特征。 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是通过课堂多设计一些 以小组为单位的联系生活实践的活动如观察、实验、 调查、制作、讨论等,在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 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同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也受到启迪。至于如何运用收集的信息、如何思维、 如何分析、如何进行探究、如何面对不确定环境因素, 综合运用,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相关的生 物学问题,都需要教师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望。以下是遵照《课标》全面发展学生科 学素养的指导思想,体现课堂生命性理念为依据,设 计“病毒”一课教学目标(表 1),从生命观念、科学思 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请各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讨论的病毒与人类以及 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关系,并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你 们组课前制作的模型、手抄报等资料。请提出预防病 毒对人类的危害措施

此外,生命交往还包括:教师与教师的合作交流, 如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交 流,如家访、建立家校互动平台、组成班级微信群等及 时反馈学生在家校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 状况。

三、“生命交往”教学理念的效果和意义 教学中的生命交往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意价 值观形成过程,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能力的提 高,人格的完善等全面和谐的发展。在“生命交往”的 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生物学科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学生多了,学习的积极性提 高了,比如学习运动系统的时候,学生能够主动提出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诸如“高处往下跳时为什 么膝关节要弯曲?”“受伤了是冷敷还是热敷好?”另一 方面更加关注生活的生命现象,热心社会公益活动, 比如学生会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配合学校和社区的预 防行动等。“生命交往”教学理念的实施对生物学科的 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实际意义,主 要体现为:

(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生物学科的概念比较多,学生普遍存在死记硬背

应付考试的现象,只注重于知识的记忆,而忽略生物 学科知识的生命性。通过生命课堂的学习,学生更为 主动、积极、快乐地参与学习,学会合作和关爱他人, 促进学生核心素质全面发展。比如“病毒”这一课,让 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收集分析新型冠状肺炎的 相关资料,在掌握病毒的生活习性、传播途径、预防措 施等知识的基础上,自觉做到尽量减少外出,不去人 群密集的地方,不举办和参加各类聚会,乘坐交通工 具、在人员密集场所请自觉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 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等卫生习 惯,提升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社会责任素养。

(二) 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

教师研读生物学科和课程标准,基于生物核心素 养的备课,不仅仅只是对概念进行文字的解读,而是 要看到教材内部活生生的个体,领会生物学科教学 “生命性”“交往性”的含义及其价值和应用,是教师发 展钻研、组织教材的能力以及自身知识素养提升的过 程。如“病毒”这一课,教材例举大量的由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的危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病毒的危害,激发 学生关爱生命,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病毒 造福人类,比如疫苗的研制,让教师学会用生命观,辩 证地全面地看生物世界。教师通过深入学科本质,探 寻生命奥秘,营造课堂生态,打造生命课堂,使自身的 组织教学能力、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等教学综合能 力有大幅度提升,努力成长为中学生物教学名师。

(三) 帮助一批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生命交往”教学理念通过名师的引领示范,在本 学科领域内推动着本地区的教育教研发展,2017- 2020年度通过开设2次市级名师示范课、2场市级“壮 腰工程”讲座、1场省级“教师能力提升”讲座、1项省 教科所课题“生活教育理论与小组合作教学质量评价 体系研究”、2场市级“送教送研下乡”和“防控疫情”毕 业班网上在线授课等教学活动,通过课堂示范、“名师 面对面”教研交流和课题合作等研讨,帮助一批批年 轻教师胜任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了教 师的教学水平,推进生物学科课堂改革。

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学的本质就是生命交往”理 念,深入学科本质,探寻生命奥秘,营造课堂生态,打 造生命课堂,这不仅能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还能激 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 任感,使得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得以 落实。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司鵬飞.谈生命性在生物教育中的有效体现[J]中学 生物学,2014(6)

[3] 江巧明.创设生活情境,走向生命课堂[J]中学课程 资源,2017(1)

[4] 杨慧.构建生物课的“生命课堂”[J].现代教育,2015(5/6).

(责任编辑 :陈 欣)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倾听对话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