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提升神经内科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作用

2020-05-27佟丹刘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9期
关键词:脑梗塞精细化常规

佟丹,刘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 包头)

0 引言

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其各项身体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免疫力相应降低,因此发生各类临床疾病的风险大幅度增加,例如脑梗塞[1]。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脑梗塞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4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60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常规组两组,每组80 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2.88±7.54)岁,平均体重为(63.2±9.2)kg;常规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1.57±7.36)岁,平均体重为(62.6±8.1)kg。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研究患者及其亲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准许。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60-85 岁范围内;患者住院期间有1-2 名亲属照顾;患者及其亲属知识文化水平在初中程度以上,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无精神疾病,无沟通障碍;患者心脏、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良好;无其他危重并发症;治疗依从性较高,积极配合治疗。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例如监测心率、血压等一般临床体征以及定时进行体位调整等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2],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住院期间,负责护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及其亲属,对患者各项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患者的自身条件、年龄、性别、病情等各项情况,增加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沟通机会,保持耐心为患者详细描述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预后评估等疾病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及其亲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治疗,从而起到缓解患者因疾病痛苦产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效果,并使患者的消极治疗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2)饮食规划。相关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发展状态,适当指导家属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计划,从而使患者代谢紊乱现象得到改善,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3)用药指导。相关护理人员应着重加强患者的用药规范,因患者与正常年轻人相比,其各方面的耐受程度相对较低,常因疾病痛苦失去治疗信心,导致依从性较差,因此独自用药的规范性较低,存在用药不规范造成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可能,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相关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服用方法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用药禁忌事项等。(4)运动指导。患者各项疾病症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安排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为患者详细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必要时从旁协助,适当指导患者做好运动保护措施。嘱咐患者出院后定时到院复查,检测相应指标水平。(5)体位护理。患者治疗期间需长期卧床,故而会出现长期保持同样姿势的情况,容易增加压疮发生率,家属需定时调整患者姿势,减轻对其足部皮肤的损伤程度。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定;患者1-3 个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使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评估;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 评分和MRS 评分情况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的NIHSS 评分及MRS 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和MRS 评分比较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和MRS 评分比较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常规组(n=80) 研究组(n=80)NIHSS 评分 MRS 评分 NIHSS 评分 MRS 评分护理前 15.55±3.24 4.34±1.51 15.24±4.45 4.53±1.34护理后 9.77±3.56 3.21±1.06 4.11±3.12 1.01±0.26 t 8.475 8.475 9.982 9.343 P 0.003 0.012 0.014 0.004

2.2 两组患者HRSD 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RSD 评分较护理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HRSD 评分降低幅度远高过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RSD 评分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护理前后HRSD 评分情况比较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HRS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80 27.1±0.6 7.1±1.6常规组 80 25.5±0.4 13.6±2.3 t 0.749 7.572 P 0.453 <0.001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疾病护理模式较多,其中注重护理质量的优质护理以及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用较多,并且获得良好效果[3]。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前NIHSS、MRS 评分相差不大,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研究组的分数显著低于常规组,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实施优质护理及个性化心理护理,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上升,同时大幅度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本项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RSD 评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的HRSD 评分远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实施精细化护理,可使患者心理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进而缓解患者多种反面情绪,提升其对护理指导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各维度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该结果表明,实施精细化护理,可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使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得到安抚,提高其配合程度,进而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减轻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支出。

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还可降低患者的抑郁评分、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肢体功能恢复评分,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进而使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4-6]。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证明精细化护理不仅具有本研究中的优势,对患者的其他生活指标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获得的数据可能存在小幅度偏倚,但该因素对本研究的最终结论无明显影响[7-9]。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继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家庭医疗负担[10-12]。

猜你喜欢

脑梗塞精细化常规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常规之外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别受限于常规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辨治及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