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重症常规护理人员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ICU室,山东 枣庄 277100)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临床上多在ICU进行治疗康复,除外常规的治疗措施外,实施相应优质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关键。集束化护理措施是近些年来在临床ICU等护理工作中应用逐渐广泛的一种措施,主要用于处理危重病患者,相比于常规的护理程序,其护理措施更加全面和细节化,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自身痛苦,减轻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的自身痛苦[1]。故此,本次实验研究集束化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措施在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APACHE Ⅱ评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我院100例重症肺炎患者,均满足所有患者确诊并同意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签署同意书。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组50例,即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62.33±5.72)岁,男∶女为26∶24,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糖尿病15例、脑出血7例、冠心病3例、慢阻肺2例、其他5例;观察组: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3.44±5.59)岁,男∶女为27∶23,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17例、糖尿病15例、脑出血7例、冠心病3例、慢阻肺3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重症肺炎,并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意识清楚,表达能力尚可,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年龄在80岁以上,精神疾病和精神病家族史,意识障碍,中途转院或退出本次研究,患者或家属拒绝本次治疗。

1.2 方法:两组重症肺炎患者均统一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关于重症肺炎的治疗措施、以及并发症等预后情况,使患者家属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起到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此外保证病房的环境干净整洁也是十分关键,定期进行清理垃圾以及消毒,减少细菌的入侵,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也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健康的心态等;此外,常规的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服药方法、服药时间以及服药剂量,避免由于药物服用过少造成疗效不佳或者由于剂量过多导致毒性反应等;同时针对性的采取抗菌操作和抗感染操作也是常规的护理手段。

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方案,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期间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的变化以及负面情绪的来源,并进行积极的调控,减少患者治疗的负面情绪,并使其依从性提高;此外,护理人员也应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让家属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②呼吸道护理,包括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指导患者正确吸痰的步骤以及方法,同时指导患者有效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喜好,可以给予不同的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喜好音乐的患者可以给予轻音乐放松心情,喜欢读书的患者可以为其提供电子书等;③氧疗护理,需要给予低浓度持续吸氧措施,保证血氧浓度正常,减少呼吸性酸中毒、高钾血症等酸碱代谢紊乱;④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向需要认真监督按时就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改善患者的健康生理状态,间接改善患者的病情,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上起到帮助也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在护理工作中注意动作轻柔,尤其在夜间护理时要做到脚步轻、操作轻,注意将声音尽量减少,调整床头灯的亮度;⑤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并对可能出现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⑥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多次认真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戒烟戒酒,提高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鼓励患者多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对不能进食的患者要给予肠内肠外营养。

1.3 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APACHE Ⅱ评分包括护理前、护理后第3天、护理后第5天、护理后第7天。

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满分为21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评价时间为患者护理第7天。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值低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PACHE Ⅱ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睡眠质量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并发症及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给予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如表1可知,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相比,护理前两组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在时间比较方面,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各项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各项时间比较(±s)

2.3 两组重症肺炎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8.14±1.21)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2.32±1.55)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重症肺炎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1例,一般满意9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1例,一般满意8例,满意22例,不满意9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用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减少患者的自身痛苦,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2]。而集束化护理措施是近些年来应用于ICU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危重病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3]。本次试验,50例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50例重症肺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措施,集束化护理措施主要通过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氧疗护理、睡眠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对患者进行更全面、更细致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恢复效果更好,促进医患关系和谐[4]。心理护理措施可通过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应激反应[5]。此外,呼吸道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对呼吸机辅助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以及帮助患者正确吸痰,减少导管出现堵塞进而引起并发症[6]。睡眠护理中,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患者的睡眠时间,制定严格的休息制度,同时利用生活护理,注重饮食搭配,健康饮食,增强患者自身的体质,进而提高免疫力[7]。氧疗护理中,患者需要给予患者吸氧支持,对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意识进行观察,减少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酸碱平衡紊乱的出现[8]。最后并发症护理也是十分关键,通过对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培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患者产生耐药性[9]。呼吸道护理中可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周期进而强化呼吸道的管理措施,在此技术上加用湿化瓶用以辅助吸氧操作也很有效[10]。注意在清除患者口腔、鼻腔等分泌物的时候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并使用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多采取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和氯化钠混合治疗。之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呼吸机管理措施,对于整个装置中的呼吸机管路、集水瓶等需要定期清洗和定期更换。在护理过程中占很大一部分的就是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患者最多出现的一个并发症就是中毒性肠麻痹,因此,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操作,同时给予胃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减少胃肠黏膜的损伤,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措施,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能出现的预后情况等,缓解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另外,在本次试验中,选择对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采取APACHEⅡ评分和各项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统计两种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其中APACHE Ⅱ评分是临床上对于危重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的评分,可以客观的观察患者的护理程度以及护理效果。

从实验结果上可以看到,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的重症肺炎患者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相比,APACHE Ⅱ评分更小、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更好;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对比存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集束化护理干预中,护士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护士要耐心的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且注意进行性评价,观察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使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情况;其次,充分获得患者的意见,以不断完善集束化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能够降低APACHEⅡ评分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重症常规护理人员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常规之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不惑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