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心通胶囊与稳心颗粒联合用于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脑心通胶囊心率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中心卫生院,山东 东营 257200)

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心律失常,主要特征为心率减慢,具体包含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力衰竭、冠心病及心肌梗死中十分常见,心动持续过缓会引发头晕、乏力、心悸、胸闷或是晕厥等症状,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导致猝死。在该病治疗中,采用西医的方法难以达成预期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大的不良反应。本文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时,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稳心颗粒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不但能将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控制、全面调节,同时也不会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收治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的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中,挑选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各5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均属于自愿,且落实了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标准为:①有晕厥史;②装有心脏起搏器;③心率<35次/min、药物引起心率过缓。经诊断之后,确定所有入选患者皆为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1]。5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44~77岁,平均(59.1±2.6)岁。病程4~12年,平均(8.1±1.2)年。窦性停搏9例,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4例,窦性心动过缓17例;50例研究组患者中,有3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年龄46~78岁,平均(60.2±2.3)岁。病程4~11年,平均(8.2±1.1)年。房室传导阻滞9例,窦性停搏10例,窦性心动过缓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五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抗血小板、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疗程为4周。其中,对照组予以心宝丸、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1粒。研究组患者则予以脑心通胶囊和稳心颗粒的口服治疗,稳心颗粒3次/天、3 g/次,脑心通胶囊3次/天、3粒/次。

1.3 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二者患者在各项临床症状及特征的变化情况对比、观察,同时检测患者血糖、血尿常规、血脂等,并记录治疗前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及药品不良反应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估标准

1.4.1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①显效:面色苍白、胸痛、头晕、胸闷、出虚汗及心悸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较为显著,或是得到彻底治疗;②有效:面色苍白、胸痛、头晕、胸闷出虚汗及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未能有效缓解、改善上述临床症状,甚至进一步恶化[2-4]。

1.4.2 动态心电图疗效评估标准[5-7]:①显效:患者24 h的平均心率或最低心率提升在10次/min以上;②有效:患者24 h的平均心率或最低心率实现了不低于5次/min的提升;③无效:患者24 h的平均心率或最低心率未能提升至5次/min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对比:研究组19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8.00%;对照组15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70.00%。不难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远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情况对比:对照组11例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总有效率56.00%;研究组17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6.00%。不难发现,研究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远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为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表2 两组动态心电图对比情况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上腹不适、1例轻度恶心,0例头晕,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00%;对照组出现2例上腹不适、1例恶心、1例头晕,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8.00%。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后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均降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冠心病发病后并发症,具有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8-10]。我国医学中认为,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属中医中的怔忡”、“心悸”范畴,年老体虚、情志失调、饮食不合理等时常导致心脉气血运行出现不畅通的情况,或是心神不宁或失养而引发心神动摇、悸动不安。总结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引发的病因而言,具体包含下述几点:其一,心脏心肌缺血损伤。心肌因长期处于缺血损伤的缘故,将会导致下述变化出现 :①应激性增高。心肌缺氧或损伤会增高心肌应激性,如此会有房性或室性异位节律出现。②心脏传导障碍。心脏传导系统缺血缺氧,会有心脏传导障碍产生,表现为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③并行心律。心肌损伤后,会有保护性灶性兴奋点产生,如此会有并行心律产生,通常包含房性、室性和交界性,其中室性最为常见。④折返激动。心肌缺血损伤后,缺血心肌内会有不均一的电活动产生,是不稳定性电生理改变引发的基础,折返环部位不同、大小不一,心律失常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二,心室功能不良。长期缺血的心肌,会使心室功能不良,减少心排血量,影响冠状动脉灌注,同时进一步恶化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其三,电解质紊乱。缺血的心肌,会阻碍心肌能量代谢,引发电解质紊乱,并且还时常会有心肌细胞缺镁或缺钾的情况出现,引发心律失常。其四,心脏结构异常。心肌梗死后,由急性期起至晚期持续重构左心室,塞区内混杂了不同类型细胞,导致电活动异常,影响血运。其五,精神与心理应激。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导致心律出现失常,且会将心室颤动阈值降低。通常来说,这有关于突然增加的儿茶酚胺分泌。临床中冠心病患者,时常会因忧愁、恐惧而发生心律失常或是进一步恶化,甚至还会有心脏骤停猝死的情况产生。

冠状动脉扩张和西药抗凝、抗脂等属于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治疗措施,虽然能将患者病情缓解,然而却无法将机体心肌严重缺血的状况改善,同时还会对机体肌细胞构成损害,临床治疗效果也就无法得到预期目标。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时,要想为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予以可靠保障,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必须安全、有效[11]。

脑心通胶囊和稳心颗粒均属于中药制剂,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地龙、当归、丹参、川芎、全蝎和水蛭等药材组成,临床中具有化瘀通络、健脾化痰、益气活血等功效。脑心通胶囊不仅能使细动、静脉得到明显的扩张,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改善缺氧引发的心肌代谢紊乱,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也有助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显著降低,为血管内皮和心肌细胞提供保护[12]。此外,还能对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有利于血液黏稠度的降低。稳心颗粒则是由甘松、三七、琥珀、黄精和党参等重要组成,具有活血化瘀、定悸复脉和益气养阴等功效。入手于现代药理展开分析,具有促进造血、抗氧化等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心肌功能改善的作用。甘松能够理气止虚,拥有能够抑制Na+-Ca2+通道的缬草酮,能阻断折返反应[13]。可延长动作电位,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极为有效。三七为臣药,能抗心律失常,有助于心肌供血的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的增强。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等,结合药理学研究得知,三七能使血管扩张,对各个部位血管皆有选择性;玉有抑制血小板集聚、抗凝作用;具有抗心律失常功效;三七人参三醇苷能够有效保护心肌缺血、灌注损伤;三七提取物能够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有助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提高和心肌好氧的降低,最终实现冠心病患者供血、供氧的改善,将心肌供、耗氧间的平衡恢复。琥珀含树脂、挥发油、琥珀树脂醇、琥珀松香酸,具有镇静止悸、平肝安神的功能。黄精含黄精多糖,包含赖氨酸在内的11种氨基酸,有助于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增加。党参具有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与调节的作用,是其扶正与补气功能的药理学基础。综上所述,脑心通胶囊能够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从而实现对心肌供血作用的改善[14-16]。稳心颗粒在缓慢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因重要具有多离子通道靶点作用,在不同离子通道作用时,能够产生调节离子通道功能紊乱情况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心率的调节及对心脏供血与功能的改善,最终可将缓慢心律失常有效治疗。

通过上文的研究结果得知,在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研究组,在动态心电图方面拥有远比对照组更佳的疗效,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具有基本一致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0]。根据治疗成果得知,在冠心病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中,通过脑心通胶囊与稳心颗粒的联合使用,可将其药理作用充分发挥,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能够将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心通胶囊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时光胶囊
时光胶囊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
华法林联合脑心通胶囊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