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肝硬化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2020-05-26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肝硬化护理人员研究组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内科,辽宁 铁岭 112700)

肝硬化是肝胆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且较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情况,如未能及时进行治疗还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痛苦[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研究表明,提升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特此,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探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2±1.2)岁;患病时间1~5年,平均患病时间(3.5~1.4)年;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25例,C级的15例;研究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1.3±1.3)岁;患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3.4~1.3)年;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27例,C级的13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符合对比研究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B超与CT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的检查标准;患者无其他肝胆系统疾病;患者意识清醒,精神状态良好,且无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未出现任何肝硬化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研究参与知情书。排除标准: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病情不稳定或者存在相关并发症;患者或家属拒绝配合各项研究工作;患者无药物过敏情况。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利尿以及保肝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及治疗相关健康知识,根据医嘱要求以及病情变化情况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全面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定时为患者病房进行消毒处理,解决患者治疗中出现的各类护理问题;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①完善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肝硬化中常见的主要有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不可长时间卧床,需要根据病情状况参与各项康复训练,需要控制好运动程度以及运动时间。失代偿性肝硬化与其恰恰相反,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尽可能减少活动时间,如患者存在腹水情况,卧床体位需要为平卧位,如腹水量过大,则需要采取半卧位,可将患者床头摇高,或者使用软枕将背部垫高。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病情类型指导其采取相适合的体位,以缓解患者肝脏代谢的压力,避免体位不适影响患者呼吸,确保患者治疗中呼吸顺畅。②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工作,每次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全面监测病区的温度及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可适当摆放绿植美化治疗环境。护理人员需要定时检查患者皮肤干燥及清洁情况,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出现不适症状或者出现压疮等不良情况,每日更换一次床上用品,指导患者进行2次口腔清洁,饭后需用温水漱口。③完善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接受能力通过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等形式提升健康教育质量,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详细向患者介绍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处理措施,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④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肝硬化患者患病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情绪,患病时间越长,患者的心理压力越大,患者不仅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失去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加强对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忧虑,为患者解答疑惑,减轻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的恐惧,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建立有效沟通,引导患者家属投入到临床护理中来看,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撑,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提升临床治疗效果。⑤为患者制定相适合的饮食方案,营养失调是肝硬化患者较为常见的问题,影响患者机体的正常发育,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的营养消化情况,为患者制定相适合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中需要以易消化食物为主,增加热量、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在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高渗葡萄糖、清蛋白或者复方氨基酸等药物,确保患者治疗中的营养供应,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监测患者的营养吸收情况,定时进行饮食评估,辅助提升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指标检查结果,对比项为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3],分组计算各项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比;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包含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以及总体健康八个方面[4],每项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组计算各项评分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以及按时复查的依从情况,分组计算各项依从性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以t检验计量(±s)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肝功能检查中ALT、AST指标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对比(±s,U/L)

表1 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对比(±s,U/L)

2.2 对比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s,分)

2.3 对比两组肝硬化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情况:研究组以及对照组80例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统计如下研究:合理饮食39例,占比97.5%,对照组合理饮食32例,占比80%,经计算χ²=6.135,P=0.013;研究组按时服药40例,占比100%,对照组按时服药35例,占比87.5%,经计算χ²=5.333,P=0.020;研究组规律作息38例,占比95%,对照组规律作息29例,占比72.5%,经计算χ²=7.439,P=0.006;研究组按时复查37例,占比74%,对照组按时复查29例,占比58%,经计算χ²=5.541,P=0.018;研究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患病原因与患者自身代谢能力、营养供应、生活习惯以及吸烟饮酒等均有关系,肝硬化是不可逆的疾病,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病程较长,治疗难度比较大,且预后效果比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交谈容以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的治疗信息以及依从性都比较差。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常规护理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在基础护理、医疗环境、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饮食规划方面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调整和完善[6]。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避免患者治疗中不良情绪以及习惯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及康复[7-8],同时能够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降低治疗中的医患纠纷[9]。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检测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率,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痛苦。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对于合理饮食、按时服药、规律作息以及按时复查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于各项护理依从性的提升效果显著,能够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对各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进而提升治疗及护理效果。

综上可知,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各项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且能够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促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10]。

猜你喜欢

肝硬化护理人员研究组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