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型”与“内涵”

2020-05-25李旭昌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再设计造型

摘 要:文章通过探索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元素的表达方法、模式,树立壮族民族旅游品牌形象,使其旅游资源特色和潜在优势得到充分表现,并使当地旅游业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获取民族人口结构构成、受教育程度、对壮族民族文化元素的熟悉率数据及壮族文化在旅游文化元素中的运用类型,通过对广西壮族文化进行“造型”与“内涵”的“再”设计,将旅游开发的宏观过程与文化元素旅游表达的微观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壮族民族旅游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壮族文化;旅游文化元素;再设计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933)研究成果。

一、广西壮族文化现状分析

(一)广西民族人口构成分析

影响居民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事物的视角的是当地居民的民族归属感。在南宁市居民调查中,壮族占73%,苗族占13%,土家族占8%,其他民族占6%。

(二)受教育程度

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居民对某些文化资源保护、问卷内容等的理解,一般来说,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理解事物的能力和理解的深浅。据此对广西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做了调查,其中高中占41%,初中占37%,大專占14%,小学及以下占8%。

(三)被调查者对壮族民族文化元素的熟悉率分析

熟悉程度是受访者评估壮族民族文化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熟悉程度越高,知识的真实性就越高。根据调查和统计分析,南宁市壮族人口比例为73%,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对于壮族文化的熟悉率相对较高。其中94.8%的受访者熟悉壮族民族村落的文化因素,83.8%的受访者熟悉壮族民族的民俗文化元素,91.3%和71.4%的受访者熟悉和合文化和礼仪信仰的精神元素。

二、广西壮族文化在旅游文化元素中的运用类型

(一)集锦类

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民俗文化村镇和民族文化博物馆都是采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民族文化产业。主题民俗文化公园和文化村是指人工模仿民俗村寨的建筑和风俗,将散布于一定地域内的典型传统民俗集中在一个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桂林市区开始建设人工模仿的民俗村寨,并进行旅游开发,后来又在市区开发建设了规模比较大、具有吸引力的桂林刘三姐文化景观园。另外,桂林市区的城郊结合部也建设了一些民俗文化集镇,但规模偏小。

民族文化博物馆是展现人民饮食、交通、服饰、信仰等民俗文物和生产生活活动的文化场所,具有文化、教育、旅游、环保及文物收藏等功能。民族博物馆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展现出非常大的潜力,并且在传播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保护环境、发展教育、保护传统文化遗产以及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对人类遗产的保护,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知识,促进艺术、旅游等发展,不仅是国家和地区文明的象征,也是广西文博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文化创意与市场营销类

文化创意与市场营销类的文化产业主要是广西民族歌舞游艺演出,包括流行于桂林、柳州、河池、南宁、梧州等地的广西主要剧种桂剧,与民俗相联系的民歌,具有民间艺术的傩舞等。壮族歌舞游艺主要有扁担舞、舞狮、板鞋竞技、抛绣球等,瑶族歌舞游艺主要有红瑶打旗公、瑶族乐舞、红瑶推竹杠。这些视觉识别系统涉及的传统民族歌舞对广西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

(三)民族节日文化节庆与会展推广类

民族节日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民社会习俗和文化风貌的体现。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具有精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如每年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庆祝节日,既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展示,也是特定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符号。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是提取民俗活动中的特色文化和民族元素的再设计,从而形成具有代表性和识别性的视觉符号。民族节日文化节庆活动视觉识别系统涉及了图形符号系统、空间形象系统、文化推广系统、动态形象系统,四者联合作用打造品牌形象。

(四)区域民族文创产业合作类

广西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果能将文化创意融入其中,加强区域合作,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不仅可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据此来发展旅游业。以《印象·刘三姐》为例,《印象·刘三姐》是中国第一部以桂林山水和民俗故事刘三姐为背景而编制的山水民俗实景表演作品,也是第一个以自然景观为大舞台,以超大规模表演为特色、以专业和民俗相结合为特征的优秀旅游演出作品。刘三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在广西地区广泛流传,并传播到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它不仅在壮族中流传已久,也在广西其他少数民族中广泛传播。因为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很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张艺谋将这一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把刘三姐文化与现代化旅游产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大胆地创新,形成了广受境内外游客好评的《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五)民族文化纪念品类

广西的民族手工艺品主要有壮锦、绣球、蜡染、织花、挑花、苗族刺绣、侗族荷包等。其中壮族织锦是龙胜壮族女性用各种颜色的丝绒和纱线精心编织的有名的手工产品,采用素色棉纱为经、五彩丝绒为纬梭织而成。苗族刺绣历史悠久,题材一般以花鸟为主,手工精致细腻,色彩艳丽多彩,图案丰富多彩。而侗族荷包则是女性腰上的饰物,形状像葫芦,通常用粉绿色做底纹,绣上各式各样的花草、动物图案,用桃红、墨绿、玫红、金黄、银色丝线等编织而成。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都涉及了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适合开发旅游纪念品。

三、广西壮族文化在旅游文化元素中的

“再”设计表达

(一)广西壮族文化在旅游文化元素中“造型”的“再”设计研究

1.坚持动静结合

旅游文化元素的表达应该满足人们“六感”(即触、味、嗅、听、视外加第六感觉)在旅游体验中的综合关系和互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观光和游戏。静态旅游景观结合动态旅游活动,可以增加更多现代旅游体验经济时代文化旅游元素的感知与体验,比如开展民俗节庆旅游活动。广西的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有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桂林龙舟节、阳朔渔火节、资源河灯歌节、恭城桃花节、恭城月柿节,还有桂林壮族三月三和牛魂节、桂林瑶族红衣节和盘王节以及苗族的苗年等。通过静态的观赏景象和动态的体验风俗节庆,能够更好地吸引游客。

2.坚持内外结合

民族文化具有外在吸引力和内在文化内涵,文化旅游的一些要素需要直觉和支配,而其他要素需要思考。旅游景观和项目中存在一些文化元素,通过与“六感”接触的旅游元素,通过理性思维的升华,游客能够发挥自己的个人思维能力,它体现在高端旅游产品开发的层面和艺术上。然而目前民俗旅游产品存在“三乱”现象,即民俗文化的商品化、民俗习惯的同化和变异、伪民俗以假乱真。要创新完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必须坚持表里结合,深化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表达。

3.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

旅游产品功能的发展,需要现代元素来装饰传统元素,为的是更好地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居民对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兴趣在于促进自身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应该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注重知识传授,重视居民能力和素質培养,促使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

4.坚持主次结合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需要协调当地文化元素和衍生文化元素,更加要塑造整体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突出地域的文化元素,突出个性化。各种民族文化元素不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地区都会融合当地主要文化元素、外来文化元素,以及外来文化的衍生文化元素,特别是在与汉族人民长期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壮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因素的多样性更加明显。各种文化旅游元素要和谐共处,为游客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

5.坚持现实与艺术结合

旅游规划作为一种物质创意规划和思想再生产,是一种在旅游资源整合中增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民族文化元素的旅游表现中,它要基于文化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创新的艺术要素也要高于现实的资源和环境。旅游规划通过各种艺术手法扩展、凝聚、融合、提炼和创新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中,实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原始保护和旅游业的创造性发展。

(二)广西壮族文化在旅游文化元素中“内涵”的“再”设计

1.保护和重塑民族文化,强化视觉元素

视觉元素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视觉观察到的物质和文化元素。它们是有形和明确的,取决于某些物质的载体。文化旅游元素最直观的体现是物质资源的载体,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包括居住形式、住宅建筑风格、服装、交通、生产工具、日用品等物质载体,以及颜色、风格和其他视觉元素。壮族民族文化传媒载体表达中存在的物质要素,可以反映文化的原创性和真实性,保护壮族民族的文化载体。文化资源必须保持特定地区的原始完整性、真实性和可持续发展,如保护现有乡村建筑的颜色、风格、形状、材料、装饰等元素,展示建筑文化。

2.培育和整合旅游文化的活化体,活化行为元素

行为元素是动态的、含蓄的和微妙的,包括所有以人类活动和行为为特征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它不偏离国家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民族性格和审美习惯的体现。从经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为了适应国家体验旅游的个性化发展,有必要为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参与非物质文化旅游元素创造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游客参与体验项目,使它承载各种传统民俗、艺术、娱乐、体育和其他旅游和文化活动的资源。同时,民族文化旅游的非物质文化因素也是活跃的、充满活力的。通过各种民族文化旅游节日,游客可以积极参与和体验文化旅游的行为元素。

3.深化并拓展旅游元素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多元文化感知情境

民族文化旅游元素基于文化人类学理论,在资源评价、情境化和居民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认知结果的基础上,以国家发展的历史时间为线索,整体规划旅游元素中的文化内涵。要激活文化元素的延伸,优先考虑主要文化元素的表达,辅以衍生文化元素的表达,拓宽文化的表达方式,结合文化旅游要素的物质载体、精神观念和动态生活,构建文化旅游要素。应以壮族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时间序列为线索,形成生态观光和文化深度游的走廊,将建筑形态、商业模式、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壮族民族建立多层次多深度的文化体验环境。

4.植入时代元素,促进文化旅游元素的动态持续发展

在旅游体验经济时代,文化旅游的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经验经济学、文化人类学和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被嵌入时代元素中,促进文化旅游元素的动态和可持续发展。广西的旅游开发程度相对比较低。文化旅游开发的目的是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满足广大游客了解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经验的文化体验需求,发展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元素的真实性和地域性要求现代元素嵌入旅游元素的表述当中,与时代同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容不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内容,要植入时代元素,开拓创新,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旅游元素,促进文化旅游元素的动态持续发展。

四、结语

今天,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壮族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中保护、传承壮族民族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内在要求。特别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民族特色,形成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同步发展的双向互动机制,将旅游发展的宏观过程与文化因素的微观旅游表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壮族民族旅游开发和文化资源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天一,尹雪飞.基于符号学原理对辽宁旅游广告中视觉文化符号的研究[J].美术大观,2015(12):134-135.

[2]李娜.贵州苗侗装饰符号与旅游工艺品整合研究[J].大众文艺,2016(3):124.

[3]陈琛,茅娜,段树明.地域文化在贵州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企业管理,2016(7):48-50.

[4]董凌,民俗节庆活动中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22):66-71.

[5]张春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性制约因素:基于主体间性的视角[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2):50-54.

[6]李辉,张雯洁.三江侗族品牌形象推广研究[J].艺海,2017(2):99-100.

[7]刘谦.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旅游表达研究:以贵州务川仡佬民族村寨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李旭昌,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研究员,加耶大学设计工学博士。研究方向:设计理论、创意产业战略设计。

猜你喜欢

再设计造型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飞行英语实践课程的评价与再设计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
传统婚庆视觉产品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