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认知教学中内视觉想象念动教学策略研究

2020-05-25刘秋蓉

北方音乐 2020年1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想象策略

【摘要】声乐教学不仅仅是声乐生理、声乐技巧、声乐作品表现的教学,更是复杂声乐心理现象的配合与体现。内视觉想象念动歌唱法就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声乐心理层面的表现与运用。声乐学习的认知过程依赖内视觉、想象、念动能力的配合运用,提升声乐学习过程中内视觉、想象、念动的配合运用能力,必然可以实现声乐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发现依托声乐生理知识认知,帮助学生构建歌唱腔体内视觉;借助想象,搭建听觉感知与形象思维的桥梁;通过“念动”尝试,完成歌唱的准备环节,最终实现技术技巧的再现是学生声乐认知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学;策略;内视觉;想象;念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122-02

【本文著录格式】刘秋蓉声乐认知教学中内视觉想象念动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Ol( Ol):122-123,126

声乐教学不仅仅是声乐生理、声乐技巧、声乐作品表现的教学,更是复杂声乐心理现象的配合与体现。内视觉想象念动歌唱法就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声乐心理层面的表现与运用。查阅文献,鲜有从内视觉、想象、念动能力的配合运用方面探讨声乐认知学习能力提高的文献,笔者以内视觉、想象、念动能力的关系和配合运用为切入点,探讨声乐认知学习提升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一、内视觉、想象、念动演唱

内视觉是人对自身内部生理结构的想象,是人通过生理知识学习实现了较为形象的个人内部生理结构在人脑中的呈现。以想象为载体,依附生理知识构建。“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念动是歌唱者以想象为载体对已感知或正在感知的声乐技术、技巧、甚至舞台表演等方面在头脑中的呈现。念动不等同于想象,是借助想象实现的无声的默唱,是无可见外部表象的身体内部结构的运用。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内视觉、想象、念动是声乐训练不可或缺的技能和要素,声乐学习的认知过程只有借助这三者,才能实现声音技术技巧的感知,最终实现歌唱。如果能有效提升声乐学习过程中内视觉、想象、念动运用能力必然可以实现声乐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令人困惑的声乐演唱技术模糊解读

从技术层面说,抛开课下训练环节,歌唱技术技巧学习的一般规律表明学生学习任何一个新技术至少要经历教师讲解阶段,教师示范阶段,学生尝试模仿,教师更正阶段,学生修正阶段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是认知学习过程中新知识获得的主要阶段。尤其是教师讲解和示范阶段。学生对技术技巧的尝试模仿必须建立在教师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之上,教师讲得细致、形象、明确,示范到位,便易于学生尝试模仿,反之亦然。

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对知识点解读不够明确的情况。比如歌唱中的高位置问题。不同的声乐教师的解读各不相同。有的说“高位置就是挂鼻子”,有的说“高位置就是把声音唱到面罩上来”……当声乐教师用这样的语言给学生解读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是很难无偏差认知的。纵然是结合声乐教师的范唱演示,对其知识点的解读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声音技术的控制往往是“差值分离失之千里”。因此,如何更贴切地实现技术技巧的解读,让学生明确知道声乐的各种演唱技术、技巧要领,是声乐技术技巧认知教学的重中之重。

依托声乐生理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歌唱腔体内视觉;借助想象,搭建听觉感知与形象思维的桥梁;通过“念动”尝试,完成歌唱的准备环节,最终实现技术技巧的再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内视觉想象念动教学策略

(一)依托声乐生理知识认知,帮助学生构建歌唱腔体内视觉

1.声乐技术讲解中,渗透不足的声乐生理教学

聲乐生理虽然是声乐教师普遍公认的声乐教学内容,但实际教学中仍有一部分声乐教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忽略甚至舍去该部分内容的讲解。笔者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声乐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歌唱高位置的运用,笔者先为学生展示了一幅鼻咽腔侧面解剖图,然而就在此刻很多学生传来一阵唏嘘声。 “啊,是生理卫生课吗?怎么还看这个?”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声乐生理学在声乐学科体系中逐渐被认可,但仍有很多声乐教师忽略了声乐生理知识的讲解,更忽略了它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声乐教学中,声乐生理学与声乐教学的真正融入尚处于起步阶段。

2.声乐生理知识认知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声乐技术的解课题:声乐教学心理与教学策略研究(立项号:YJ201811047)。读效果

没有好的声乐生理基础,学生想直接高效地掌握歌唱技术就不是一件易事了。笔者曾做过这样一项比较实验。在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中,任选6名声乐主项学生,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对其进行高位置知识点讲解。任选其中一组(以下简称为生理组),进行相关声乐生理知识认知解读,再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在另一组比较组中(以下简称为非生理组),舍去声乐生理知识认知教学环节,直接向学生进行知识点解读。

生理组实验结果显示。学生个体能够正确解读声音位置的人数为2人,占实验人数的66.7%,1人对高位置的认知解读虽然有些模糊,但比较接近。从知识点学生自我感觉认知速度看,快速的占1人,中速的占1人,慢的占1人。从学生自我感觉的帮助性看,认为有帮助的人数是3人,占总人数的100%。综合来看,生理组实验数据显示:学生对高位置认知解读完成正确的人数占66.7%,学生自我感觉的认知速度为中速,对声乐学习的效果有帮助。

非生理组实验性教学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个体能够正确解读声音位置的人数为1人,占实验人数的33.3%,位置接近的人数是1人,占比为33.3%,而完全不正确的1人,占比为33.3%。从知识点学生自我感觉认知速度看,3人中有1人可以比较迅速地找到位置,而其余2人认知的速度都是中速。从学生自我感觉的帮助性看,认为有帮助的人数是3人,占总人数的100%。综合来看,非生理组教学的实际结果是:学生对高位置知识点认知完全正确的人数为3 3.3 %,接近但不准确的人数占33.3%,完全不正确的人数占33.3%,学生自我感觉的认知速度较快,对声乐学习的认知效果为有帮助。

将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体会进行比较。生理组教学,学生对高位置知识点认知完全正确的人数占比为66.7%,比非生理组高出33.4%;生理组教学,学生自我感觉的认知速度为中速,比非生理组教学学生自我感觉的较快,速度略有降低;生理组教学与非生理组教学,对该知识点的帮助性认可度均为100%。

由此可见,围绕知识点展开的声乐生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知声乐技术技巧。

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年限、配合度、技术基础对数据的影响,笔者随后又进行了更深入的实验。在之前的非生理组开展同一知识点的声乐生理教学环节,对照生理教学前后同一组学生的实验数据。

非生理组生理实验教学实验后数据显示,学生对高位置知识点认知完全正确的人数为66.7%,比之前提高了33.4%。认知速度方面,有2人速度选择了快速,1人仍为中速,但快速的2人中有一位同学明确表明了速度更快了的观点,可见速度比非生理教学实验时提高了。从帮助上看,虽然对三位同学依然都是有帮助的,但其中一位同学明确表示“极有帮助”,由此来看其帮助作用也有所提升。

两项实验表明,声乐生理知识认知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声乐技术的解读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帮助学生构建歌唱腔体的内视觉,推动声乐技术的领会与学习,让学生短时高效地实现技术技巧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训练中。

(二)借助想象,搭建听觉感知与形象思维的桥梁

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声乐演唱腔体内视觉构建的主要载体。声乐技术教学中,学生基于前期所学声乐生理知识,想象出与技术相关联的歌唱腔体结构,待教师示范时将已知的技术要领与教师的范唱进行听觉想象部位的比对,在求证知识点的同时,让技术技巧成为形象的感知与思维,这样的方式可以更便捷地实现技术技巧的辨识和理解,让抽象的语言变为形象生动想象中的机体运动,不但易于理解,更易于记忆和使用。必要时声乐教师还可以进行对与错的比较示范,让学生通过听觉与内视觉想象思维的辨识方法,更直观地听懂什么是对的技术?为什么对?什么是错的?又为什么错。

(三)通过“念动”尝试,完成歌唱的准备环节,并最终实现技术技巧的再现

念动训练也称表象训练、回忆训练、想象训练或内心默练。这是歌唱者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歌唱运动表象,并配合适当的语言暗示、默唱练习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念动尝试是用念动训练的方法在学生初次体会新技术时,进行的尝试性无声意念练习。声乐演唱是需要准备的。不同演唱个体准备的方式也各有各的不同,有的人侧重于让自己放松下来,有的人在歌唱时提前让歌唱所需的准备部位用上劲。笔者认为合理地运用念动尝试才是歌唱准备的最好方式。歌唱准备多数情况是提前让歌唱所需的肌肉群使上劲,这样的准备有助于让歌唱肌肉群提前兴奋起来,对歌唱有一定的帮助。但提前用劲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提前用劲的准备方式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准备方式。在声乐初学者群体中,由于各部分肌肉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歌唱经验不足,歌唱时,如果运用这种相对静止的准备方式找技术状态,肌肉群的紧张程度往往会增加,就好比声乐学习中,教师越强调呼吸要深,要吸到腰上来,学生的腰越紧张,以至于出现憋气、压气,甚至难以完成歌唱的现象一样。提前用劲这种相对静止的准备方式,往往会增加肌肉群的緊张度,不便于学生在自如、且张弛有度的前提下找到歌唱状态。但念动尝试准备方式不同。念动尝试是无声的发声技术全过程的运动。念动是动,它不但可以调动歌唱肌肉群的兴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群的过度紧张,从而实现恰到好处的歌唱力度与兴奋度的把握,为声乐技术技巧的完美呈现保驾护航。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声乐学习的认知过程依赖内视觉、想象、念动能力的配合运用,提升声乐学习过程中内视觉、想象、念动的配合运用能力,必然可以实现声乐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表明依托声乐生理知识认知,帮助学生构建歌唱腔体内视觉;借助想象,搭建听觉感知与形象思维的桥梁;通过“念动”尝试,完成歌唱的准备环节,并最终实现技术技巧的再现是学生声乐认知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这三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声乐认知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声乐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磊.普通心理学[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1).

[2]徐行效,徐茜.念动训练对提高声乐技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第二届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心理学学会,2005:9.

作者简介:刘秋蓉(1978-),硕士,讲师,曾在《乐府新声》上发表论文《歌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选段<可是我的爱没有对你表白>的音乐特征》;在《北方音乐》发表论文《从钢琴抒情小品<蝴蝶>看格里格音乐中的印象主义风格》;在《齐鲁师范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声乐集体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在《山东工会论坛》上发表论文《<苏尔维格之歌>挪威民族音乐风格初探》与《利用情感因素组织声乐教学》;在《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上发表论文《从五部歌剧看中国歌剧丰收期音乐创作特点》,参编高等院校音乐类“十一五”规划教材《视唱练耳与乐理》。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想象策略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