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

2020-05-25董凌翔

北方音乐 2020年1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创作背景

【摘要】本文以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为研究对象,对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了简要的介绍,特别是对作品曲式结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勃拉姆斯;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1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020-02

【本文著录格式】董凌翔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J].北方音乐,2020,Ol( Ol):20-21,27

一、作者简介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最杰出并且也是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这对他今后的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本人在很小的时候也显示出了很高的音乐天分。由于他对德国音乐的卓越贡献,他与巴赫、贝多芬被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几乎涉及到音乐的各种体裁。主要作品有4部交响曲、4首协奏曲、2首序曲、3首小提琴奏鸣曲、21首《匈牙利舞曲》,管弦乐曲《海顿主题变奏曲》,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合唱曲《德意志安魂曲》等等。

二、作品创作背景

《第二交响曲》是作曲家于1877年在奥地利美丽的小镇构思并写作而成。当时他的第一交响曲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渐渐地了解和熟知了这位音乐家。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非常的愉快,没有用很长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作品,1877年12月30日在维也纳首演。由于这部作品融入了德、奥等国民间音乐元素,使它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有着诗一般的田野风光画面。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又一部“田园”交响曲。这部作品也被很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及著名的指挥家带到音乐会上。作品共有四个乐章,没有标题。第四乐章是勃拉姆斯最为之骄傲的乐章,该乐章充满了欢快、喜悦情绪。

三、曲式结构分析

第四乐章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组成。结构与调性布局如下图所示。

呈示部从第1小节到154小节,D大调到A大调,2/2拍,精神饱满的快板(见图例1)。

呈示部主部主题是单一部曲式,复乐段结构。

第一乐段A由5个乐句组成,属于非方整性乐段,为D大调。第4个乐句是第3个乐句的重复,第5乐句是一个扩充。开始由弦乐组很弱地奏出,具有叙述性,第3乐句加入了大管,并由大管和小提琴、中提琴结合在一起担任旋律,第4乐句又加入了长笛和黑管,它们和大管一起担任旋律,仿佛源源不断的动力由远而近,缓緩而来。扩充乐句由木管组和弦乐组进行了音组连接,之后在弦乐组几个长音中渐渐地弱下,为第二乐段Al做出了铺垫。

第二乐段Al结构如图所示,是A乐段的变化重复,所用材料是主部主题第一段A材料,为D大调。乐句有增加,小节数也有增减,具有变奏性质。由于该乐段乐句增加了小节数,打破了第一乐段划分的完整性,该乐段除了木管组和弦乐组又加入了铜管组网号和小号,同时也加入了打击乐定音鼓。乐队强力度变化重复第一乐段A,主题更加欢快、激动,音乐形象有了新的变化,与之前的情绪出现明显的反差,仿佛呈现出村民们庆祝民间节日欢快的场景,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连接部。

连接部比较长,它是由8个乐句组成。所用材料是主部主题材料,为D大调。第1乐句到第4乐句是把a、h、c材料结合在一起使用,使各个乐句的乐思交织在一起,显得不那么单一。第3个乐句采用连续的上行小二度模进。第4乐句木管组和铜管组以及大提琴、低音大提琴连续4小节作长音式多声部和声持续音。小提琴的八分音符音型连续进行,听起来更加活跃,跳动,情绪热烈,欢乐气氛仍在延续。第5个乐句到第8个乐句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扩充。之后,木管组和铜管组采用多声部长音,弦乐组作音组连续的连接,伴随着乐器的减少,弦乐从拉奏变为拨奏,力度的减弱,音乐逐渐地弱了下来,进入副部主题。

呈示部副部主题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B是由5个乐句组成,属于非方整性乐段,是一个复合乐段,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调性转为A大调。第3个乐句重复第1乐句,第5个乐句是一个扩充部分。第1乐句由弦乐组全奏,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声部担任旋律,节奏运用了切分节奏,旋律更加富有活力,低声部作长音持续音。第2个乐句加入了2只大管,从第3小节加入了整个木管组,而且是各2只管,第4乐句加入了4只圆号,用以强奏复述主题,音量的加强,使旋律显示出更加辉煌,抒发了村民愉悦的心情,塑造的音乐形象自信而豪迈,充满了朝气。

第二乐段C是由4个乐句组成,属于方整性乐段,是一个复合乐段。所用材料是新材料和第1主题材料a材料的结合,为A大调。第3个乐句变化重复第1乐句,第4个乐句是采用了a的材料,形成了再现。该乐段木管组和弦乐组的齐奏,结构简单、清晰,加上圆号的和声性的节奏,仿佛村民们在庆典节日时大家欢快的齐声高唱。旋律中运用了切分节奏,表现了欢歌笑语的场面。

结束部篇幅较长,由I和Ⅱ部分构成,加9小节扩充。

结束部I是由4个乐句组成,属于方整性乐段,所用材料是c和a材料,加以变化,为A大调。音乐中的白由模进和变化重复都使人感觉到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种乐器交替担任旋律,色彩上有了很多的变化。第1、2乐句乐队除了长号,其余乐器都参加了演奏,延续了副部主题的热烈气氛,第3、4乐句木管组进行了音组的连接,减去了铜管组,并且弦乐组也采用了拨奏,音量逐渐弱了下来。

结束部Ⅱ是一个非方整性乐段,共有6个乐句,第5、6乐句是扩充,仿佛描述了村民们欢乐的舞蹈场面,青年男女在音乐的伴奏下,不断地在旋转,渐渐地、缓缓地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展开部作了准备。

展开部是由I和Ⅱ部分组成。所用材料是a和新i材料。(见图例2)

展开部1分3个小乐段。各乐段结构不同。第一个小乐段结构的不规整,使音乐多了一份灵动。在第2小乐段第3乐句中作曲家特意扩充了2小节。各个乐段乐句、小节数根据音乐的需要有所不同,使音乐有了更多的动力。第一、二个乐段乐队只用了弦乐組和木管组,乐队非常安静,并且一直保持,只有稍许渐强,音乐形象较抒情、温暖,仿佛表达了村民们的美好心情。第三个乐段乐队加入了整个铜管组,采用了合唱式全奏,乐队突然进行强奏,音乐形象变为坚定有力的,描绘出村民们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

展开部Ⅱ分2个小乐段,所用材料为新材料。它与展开部I结构类似,各乐段结构不同。2个乐段运用不同的白由模进和变化重复,强调了新材料的音乐个性,塑造了新的音乐形象,与之前的音乐形象有了对比。第三个乐段只有2个乐句,是进入再现部的属准备。第一、二个乐段乐队采用了弦乐组、木管组和圆号配器,三连音节奏音型,从刚刚强奏中逐渐弱下来,情绪平稳,直到中乐段音乐有些起伏,之后进入属准备阶段,乐队保持安静,直到展开Ⅱ结束。

再现部再现了主部主题、副部主题、结束部,省略了连接部(见图例3)。

再现部主部主题是变化再现,小节数有缩减,调性为主调D大调。主要还是以弦乐组和木管组构成,乐队刚进入时非常弱,随后逐渐加入铜管组,乐队同时强奏,与之前的音乐性格出现明显的对比,这些都和呈示部相同。

这里省略了连接部,直接从主部主题进入到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结构同呈示部一样,没有变化,只是在材料上有变化,是变化再现,调性上回归到主调。木管组连续切分节奏富有动力,音乐的流动性得到了加强,弦乐组最后加入到旋律中,音乐形象更加辉煌。

结束部由4个乐段组成,有着比较大的篇幅。结构与呈示部有所不同,首先,它增加了一个乐段,其次,它的Ⅱ、Ⅲ、Ⅳ乐段小节数共增加了29小节。呈示部中元素在这里都有展现,除此之外,还增加了新的材料,有了不同的感觉。

尾声是由尾声I和Ⅱ构成(见图例4)。

尾声I和Ⅱ结构非常自由,乐句与小节数也不一样,在这个尾声中,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都有体现,属于典型的结束型陈述。

勃拉姆斯这部作品,非常富有诗情画意,它营造出一种温暖和煦的气氛,仿佛能把人们带到那迷人的田园之中。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最具贝多芬式的传统写作作品,整部作品体现出自然唯美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范乃信.曲式精要[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2]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3][美]罗伯特希柯克著,茅于润译.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董凌翔,男,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创作背景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故事(一)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从“意会”走向“言传”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
诗与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