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麦后期管理再夺夏粮丰产丰收

2020-05-25蔡文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4期
关键词:条锈病粒重赤霉病

蔡文华

柘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98万亩。目前,全县小麦已进入后期生长阶段,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因此,抓好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小花发育,减少小麦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增加粒重,减少病虫危害,提高产量等至关重要。当前,全县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但3月30日凌晨、4月10日我县出现强降温过程,4月4日以来,多个乡镇发现条锈病发病点,4月18日出现降水天气为小麦赤霉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这些都将给今年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夺取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在2020年小麦后期管理上要重点落实以下技术措施。

一、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搞好“一喷多防”

1、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面积最广,对小麦生产最具毁灭性的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引起植株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收。

小麦的条绣病在叶鞘、茎杆、穗部、颖壳及芒上都可能会发生,但是通常多发病与叶片上。在幼苗期染病时,其幼苗叶片上幼苗叶片上着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在成株期染病时,叶片会随着染病时间发生不同状态的变化,初期呈现褪绿条斑,随后会逐渐隆起,形成疱疹斑(夏孢子堆)。

此时夏孢子堆较小,近似于椭圆形,延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条状。后期表皮轻微破裂,散出鲜黄色粉末(夏孢子)。

发病严重时,叶片表面布满夏孢子堆,病叶向叶背纵向卷曲,病叶的背面也能产生条状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背面形成短线条状较扁平的黑褐色冬孢子堆,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表皮不破裂。叶背受害症状比叶面显著。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其侵染循环可分为冬麦和春麦上夏孢子越夏,冬麦秋播出土后侵染秋苗,以菌丝体在叶中或以夏孢子在孢子堆中越冬及春季侵染新叶流行4个环节。通常平原冬麦上的夏孢子在夏季麦收前,通过气流远程传播到高寒地区的自生麦苗和晚熟春麦等寄主上越夏,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秋季,高寒地区越夏的夏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至平原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度(菌丝体和夏孢子的发育适温分别为13-16℃、9-11℃)条件,导致冬麦秋苗感染,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当旬均温度下降到2℃以下之后,病菌以菌丝体在麦叶组织内休眠越冬。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度上升到5℃以上时,开始显症产生夏孢子,持续20多天,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周围返青后的麦苗新叶上,若遇雨或结露,病害逐渐扩大侵染,造成春季病害的流行,成为该病主要危害时期。

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我县陈青集镇、岗王镇、安平镇和起台镇等乡镇发现,并及时开展统一施药防治,据实地观察,先期发病点防治效果较好,应验了“小麦条锈病可防可治”的防治经验。因此,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要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可亩用43%戊唑醇水乳剂20~40克,或10%己唑醇剂悬浮剂20~4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等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小麦感染赤霉病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同时若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将不能食用,小麦将失去商品价值,需另作处理。总之,小麦感染赤霉病后要么没有产量,要么是有产量却卖不出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品质和收益。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不可治。今年我县赤霉病田间菌源充足,气候条件利于其蔓延流行。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或多雾天气,即要施药防治,第一次防治后隔5~7天再喷药1~2次,确保防治效果。我县4月18日出现降水天气且接连多日为阴天,要立即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選用戊唑醇或氰烯菌酯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2、切实做好小麦“一喷多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开展“一喷多防”,是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也是小麦后期防灾、减灾、简便、有效的增产措施。根据生产实际,在5月10日前,选择对路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采取科学配方,适时开展“一喷多防”工作。

小麦后期病虫害主要有穗蚜、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等。防治穗蚜可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75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等可亩用43%戊唑醇水乳剂20~40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喷雾;叶面补肥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喷雾,每亩兑水量30~50公斤。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扬花期过后可在晴天无风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洒,注意药液要喷洒均匀,间隔时间7~10天再喷一次。

二、浇好灌浆水

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约5月5日前后),对墒情较差地块浇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田间小气候进行改善,既能减弱高温对小麦灌浆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热干风对其造成危害,让小麦的籽粒更加饱满,增加粒重。

浇灌浆水要选择晴天无风天气进行,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因此,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三、及早进行田间去杂

为了有效确保小麦品种的纯度与品质,应当及时对野杂麦和杂草进行清除,一旦野杂麦或杂草拨除不及时,则会在田间落种。

四、适期收获

适时对小麦进行收获可以更大程度上确保小麦的丰产丰收,无论是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小麦在蜡熟期千粒重达到最大值,在蜡熟期过后,籽粒中将无法在产生干物质,其他有机物质也会在呼吸作用下被大量消耗。此外,如果小麦晚于收获期,还可能会出现掉穗、脱粒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小麦的成色和品质,如遇降雨,易发生穗发芽。因此,小麦蜡熟末期是最佳收获期,避免过晚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作者单位:476200河南省柘城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条锈病粒重赤霉病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氮磷施用量对冬小麦小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