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与思维相融
——“玩:四分休止符”教学设计

2020-05-22徐佳宁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时值休止符儿歌

◎ 徐佳宁

“玩:四分休止符”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家乡好”的第五课,授课重点是“认识四分休止符”。针对网络授课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教师采用了两个关键策略:第一是情境性媒体的设计——利用小动物形象和各种四分休止符的形象性类比,主要目的在于关联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激发联想;第二是游戏性媒体的设计——“西瓜田里采西瓜”的游戏为学生提供了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从认识到感知以及从实践到理解的认知思维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结构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节奏儿歌和音乐游戏“采西瓜”,掌握“四分休止符”基本概念:名称、样式、含义,并感受其在音乐中的时值。

(2)教学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教学结构

二、主要活动与意图说明

【活动一】认四分休止符

本活动通过图形联想、生活链接、经验迁移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四分休止符的含义。主要有五个教学步骤:一为导入,观察图片中青蛙的不同状态,聆听青蛙歌唱的儿歌,将四分休止符与不唱歌的青蛙关联,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二是看动画,帮助学生初识四分休止符。三是认外形,通过图形联想具体识认四分休止符的含义,并记忆它的外形。四是认概念,通过生活链接点——红绿灯,进一步认清四分休止符的概念并通过动作表示。五是认时值,跟视频中的小朋友一起用动作和声音学青蛙歌唱。

【活动二】感受四分休止符——儿歌《大皮鞋》

本活动是基于认识四分休止符的体验性活动。通过听教师示范朗读儿歌《大皮鞋》,并找到四分休止符所在的位置,帮助学生巩固对四分休止符的外形认知;在随响板念一念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及其在节奏中的作用。

【活动三】玩四分休止符——音乐游戏“采西瓜”

本活动改编自教材中“抛球”游戏。教师通过创设“采西瓜”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方格模拟瓜田,图中的西瓜处表示四分音符并拍击一拍,空格处则表示四分休止符并空一拍。教学中,采用动画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和路线,跟随伴奏音乐拍一拍,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时值和作用。

三、学习建议

在学习四分休止符这个相对抽象的音乐概念的过程中,宜多进行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联动。可以在图形想象的过程中,多与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形状建立联想,帮助记忆四分休止符的外形;用动作表示四分休止符则是通过肢体体验四分休止符的时值,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多地选择合适的肢体动作来表示;在音乐游戏“采西瓜”中,小朋友们可以变化多种形式参与游戏,如交换师生角色、更换起点、用不同情绪的音乐伴奏,或采用六宫格、九宫格等形式,变着法子玩四分休止符,目的是通过游戏强化学生对四分休止符在音乐中的时值和作用的感受与体验。

【专家点评】

本节课教师的活动设计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

(1)在程度上强调基于标准。授课教师牢牢把握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设定了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并用有效和适切的活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在内容上强调遵循教材。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通过变化和丰富教学形式进行二次创作,很好地使用了教材,也使其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3)在方式上强调关注学生年龄。低年级学生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游戏等心理特征。教师在设计中突出游戏性和片段性,将一个抽象概念分解为3—4 个小的活动片断,并采用多种游戏活动开展教学,虽然看似分离但内在具有关联性和递进性,很好地关注了学生的实际学情。

(点评专家:李 莉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

猜你喜欢

时值休止符儿歌
论亨利·考威尔的新时值划分
栽橘(新韵)
中国打击乐鼓类乐器滚奏技术概述
音止意不止,声断情不断
音止意不止 声断情不断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
画说乐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