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耳饰研究

2020-05-21甄婷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明清耳饰

甄婷

摘要:明清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两个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济发展集千年于大成,拥有着璀璨的艺术文明表现,在饰品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变化。服装与饰品是最能体现政治背景以及朝代变迁的东西。很多人们的思想与喜好都能在服装和饰品上体现出来。而耳饰的历史也非常久远,佩戴耳饰的习惯在中国的起源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确定原始时期人们就已经知道用耳饰来美化自己,或者借由图腾和纹样意义起到保佑的作用,且佩戴者不分男女。耳饰在明清两个时期,人们也不都是为美观而佩戴,更多的佩戴者是想借由耳饰凸显自己的身份与阶级背景。

关键词:明清;耳饰;耳饰设计

1.明代耳饰

明代人民属于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构成,耳饰在观念上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時代开始于宋代,而真正把耳饰普及和美化始于明代,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平常人家及王官贵族的女子,幼时就要穿耳戴耳饰。女子在三四岁时就要穿耳,也不单单为的是装饰,一是借穿耳强调男女之别,二是有保佑的意思。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男孩穿耳的现象,男孩穿耳一般是儿时病弱,穿耳也有破相的意思,人不完美,就容易逃过死神劫掠。在这个时代,女子穿耳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仪式,《玉匣记》中记载:“女子穿耳,吉日宜节日。”具体的节日选择,各个地区并不一样,普遍在“花朝节”,意思就是春季百花盛开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为家中幼女穿戴耳环,以示家有小女初长成,含苞待放之意。在穿耳习俗如此兴盛的时代,耳饰的制作与样式的设计自然是非常娴熟与精美。明代是中国古代金银打造和丝绸织绣工艺水平登峰造极的时代,而耳饰也有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样式和精良制作。在明代耳饰主要分为三大类:耳环、耳坠和丁香。这三类中最正式的是耳环一类,在出席正式场合中,多是后妃和命妇佩戴。耳环最初的主体材料是金属制成的环形样式,非常简约,到了辽宋时代,则变成饰物后加有环脚的样式。环脚是一种细弯钩,宋代略短,明代后则在耳后伸延出很长,大体为“S”形,弯钩非常的尖利,末端直至脖颈处。若是动作幅度大,就有刺痛的危险。这样的设计形制应该是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的用意。“珠排环”是宋明时代规格最高的一种耳饰,明代大多承袭宋代旧制,《大明会典》中记载:皇后受册、朝会时所佩戴耳饰为“珠排环一对”。可见其规格之高,以长串珍珠做坠子,底部珍珠大,贴耳的部位以翠叶花或梅花装饰,环脚“S”型。明代耳坠上半部分是圆环,下半部分悬挂可以摇荡的坠子,行走时可以来回摆动,与耳环的固定形制有所不同,耳坠相对于耳环更显活泼,而耳环相对于耳坠就更加正式。丁香又称耳塞,是一种小型的金属耳钉。丁香本是植物名称,耳饰取名为丁香是因为形状相似,是一种固定在耳垂上的饰物,适合家常劳作佩戴。从这三种耳饰分类看来,门类齐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很多出土的款式上、制作工艺上来看,在明代之前出土的首饰多是出自民间工匠,到了明代内廷开设了专门为皇家打造首饰等金银器物的“银作局”,更是出现了金银拉丝处理,使首饰造型更加立体,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更加奢靡的还加入“宝石镶嵌”或“点翠”,这不但给清代首饰奠基了工艺金属,还对清代首饰的工艺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2.清代耳饰

清朝是一个以满族贵族为主,通过战争建立起来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是一个以游牧为生活主体的民族,清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就认为要让满族子弟精通骑射,有一套完备的利于骑射的的衣冠制度。入关后在服饰上很大的保留了民族特色,小部分继承了汉族服饰的制度和纹饰,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清代服饰制度。清初要求汉人遵从满俗,汉人激起反抗,政局不稳,后来遵从了“十不从”的政策,汉族服饰继续流传,可以说清朝是满汉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这种历史背景下,耳饰成为了清代女性的专属物件,满汉女子分别可以佩戴不同的耳饰款式,满族女子从满俗,汉族女子从明旧制。清中期时逐渐开始满汉融合,加上后来的西风东渐,传统和创新使清末首饰更加繁复与多元化,清代称耳饰为“耳钳”或“钳子”。清代耳饰的习俗一是与皇家礼制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级别佩戴的珠宝和款式登记有严格的规定;二是和满族的习俗相关联,流行一耳三钳(清中后期逐渐发展为一耳一钳和仿一耳三钳的样式),且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是非常昂贵。耳饰纹样承袭了明代各种寓意吉祥的纹样,但是又不同于明代的简约,皇家纹饰运用如龙首、古兽等图案,用复杂的纹样设计承托首饰的华贵。耳饰佩戴数量也成为了区分满汉的标志,清代宫廷耳饰和明代最不同的就是款式单一,不同品阶的后妃佩戴的耳饰除了珠宝本身的等级之外,衔珠处的金饰也只有金龙和金云的不同,宫廷耳饰的样式非常的统一。且宫廷耳饰对“东珠”非常看重,只有皇帝的母亲、嫔位以上及皇太子妃才可以佩戴东珠制成的耳饰,且品质有等级,以东珠的等级区分尊卑。满族女子一耳三钳的形象,从很多清代流传下来的后妃画像中可以见到。清代耳饰亦有环形耳钳、坠环耳钳等。清代也有许多的耳饰样式沿袭了明代的款式,但也凸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清代耳饰环体更加丰富,坠饰也相对复杂,纹饰更加多样化。此外清代最具特色的首饰装饰就是“点翠”,是用翠鸟羽毛贴缀在表面来增加美观的一种工艺。除了东珠和点翠,清代耳饰用到的宝石种类也是非常多,如珍珠、玛瑙、玉石、翡翠、珊瑚、绿松石、琥珀、碧玺、水晶等天然宝石。清后期西方文化的传入,各种西式的材料和工艺被采用,如钻石、琉璃、珐琅等材料在耳饰上也变得常见。清代对宝石的处理是打磨自然原型为主,以金属为托,配合轻微的捉嵌。晚清之后西方的宝石切割与宝石镶嵌工艺明显影响了中国的首饰制造,从晚清保留下来的“银镀金嵌玻璃花卉耳坠”上,有着明显的西方的刻面型手工法和抓爪珠宝镶嵌的工艺。

结论

耳饰作为首饰的一个门类,在历史上的兴衰起伏是其他首饰门类首饰中变化最大的。明清时代作为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高峰,在耳饰设计中集大成于一身,汇聚了多元的文化。尤其在清代随着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融,出现了明显的设计表现变化。从研究中可以发现,明清两代期间,无论身份的尊卑贵贱,耳饰都成了女子不可缺的佩戴之物。

猜你喜欢

明清耳饰
耳畔风情
乐风精品耳饰在线撩人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明清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明清皇帝如何施政为民
辽人耳饰 草原上的摇曳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