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 新发展 新机遇

2020-05-21宗平

老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疫情

宗平

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大热词。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从各种角度剖析“新基建”的发展前景,“新基建”将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观点已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何谓“新基建”

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善,但仍存短板。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一领域,中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新基建”受到关注,并非始于今年。官方表述“新基建”概念,源于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及2019年工作任务时,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个月后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表述背后,意味着政策支持。2020年1月3日,开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显而易见,对“新基建”的“投资支持政策”,箭在弦上。此后,不少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把5G网络建设等作为2020年投资重点。

不难发现,推进“新基建”,是2019年以来的明确方向。今年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原因,“新基建”进度受到影响。随着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新基建”成为必然。

专家认为,这场疫情在延缓中国5G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同时,也让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5G+多种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提升,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有望加速。有分析指出,加快“新基建”进度,对稳投资、稳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不可否认,加快“新基建”,会拉动相当可观的投资。有机构曾测算,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但与拉动投资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通过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来带动社会发展。

“新基建”改变生活

近年来,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正改变着社会治理、生产制造、民众生活等各个方面。

“全天第一波警情高峰出现在早上8点;上午10点,纠纷类警情进入高位区;下午3点,诈骗类警情达到峰值;晚上10点,人身侵害类警情增加最显著……”这是上海市闵行区2019年度平安建设大数据。借助大数据,闵行区让社会治理变得更精细。专家认为,有了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社会治理开始向精准预测、智能决策的精准治理方向迈进。

“新基建”讓群众办事“零跑腿”。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打造线上便民应用。北京市推出“北京通”APP,集合了结婚证、驾驶证等55类证照的办理事项;广东省上线“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实现在线查社保、查公积金、查机动车违章罚款等,目前实名注册用户已超过2500万……

疫情防控期间,“新基建”的作用凸显。实时监测辖区重点场所,实时掌握居民出入动态……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能够指挥调度16个下辖村居网格、63个疫情防控工作点开展智慧防疫。居民线上填写信息后,生成线上智慧通行证,这样工作人员就无须上门收集居民信息,实现了“无接触”社区服务。重点管控人员一旦外出,系统会立刻向值守人员报警,解决了开放式小区的管理难题。

不止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部分社区安装了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居民可以通过“刷脸”快速进入社区;辽宁省营口市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全市疫情一张图,提高了疫情防控应急指挥效率……

疫情防控期间还出现了一项重要数字技术创新——“健康码”。“健康码”用于对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已从局部试验发展到了全国推广。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专家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一个重要考点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各部门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治理模式、优化治理流程,同时促进了通信、交通、公安等多系统数据对接,为提升治理能力积累了经验。

“新基建”让医疗资源分配突破空间限制。“患者的病情复杂,存在代谢的问题、心动过缓的问题……”2月27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医疗专家通过“5G远程CT”进行在线诊疗。5G网络可以实时同步传输大量医疗影像,三地专家能够清楚看到患者CT、核磁等数据。5G网络具有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的特点。相关研究显示,5G网络下远程操控的延迟时间仅在20~30毫秒,而人每眨一次眼需要300毫秒。也就是说,医生看到的5G传输画面已接近实时画面。

专家表示,中国的运营商和企业在5G发展过程中逐渐取得了领先地位。中国消费者对5G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更愿意接受创新服务和新终端。得益于与运营商早期合作试点的成果,中国工业制造、港口物流、交通出行、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企业也更愿意拥抱5G。

全球布局“新基建”

事实上,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在内的“新基建”,不仅在中国受到重视,近年来,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力抢占技术高地、加快相关产业布局,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领域的技术水平、发展程度也各有不同。例如在5G网络方面,目前中国、韩国、美国、日本等位于第一梯队。其中,韩国在2019年4月率先开始了5G的大规模商用。根据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统计,截至今年1月,韩国5G网络用户数量超过了490万。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有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48家运营商正在进行5G投资,包括测试及试用、获得牌照、部署网络和启动服务等。

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目前美国仍位居世界前沿。2016年10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提出了美国优先发展的人工智能的战略方向及相关建议,确定长期投资发展人工智能。2019年6月,美国对外发布了最新版本的《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对2016版进行了更新。

除了在不同的技术领域各有侧重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类似“新基建”的概念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3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新工业战略》。其中指出,欧盟委员会制定了打造欧洲数字未来战略,提出了欧洲保持技术与数字主权的举措,也提出了让欧洲成为全球数字领导者的愿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近一个多月来,中国从中央层面密集部署“新基建”相关任务,如此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新基建”怎么建

如今,中国按下“新基建”的“加速键”。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们优势何在?

在专家看来,顶层政策保证了在“新基建”投资上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此外,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带来巨大的潜力。比如发展5G,中国人如果大规模用上5G设备,整个产业的规模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专家认为,加强“新基建”是“我们国家在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自身发展新支撑点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过去10年中,中国的科研创新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并跑和领跑并存的转变,甚至在部分尖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中争得上游,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打基础,“新基建”正是发力点。

尽管受到不少外部干扰甚至蓄意阻挠,中国仍锐意进取,全力破解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等问题。在“新基建”各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方面,中国也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研发人员总量更是稳居全球第一。”专家指出,另外,超大规模的应用场景、极具深度的消费潜力及日益增强的资本对接能力,也是中国“新基建”的底气所在。

在当前形势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新基建”也被赋予了更多责任。专家认为,“新基建”的提出有利于疫情后中国经济的恢复,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专家指出,探索“新基建”,绝非简单的自上而下决策执行,而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打出组合拳。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并非割裂和对立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传统基础设施效能与作用升级创造了條件。“新基建”效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更有效促使数据和应用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社会要素资源效率改进和潜能发挥。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格局早已发生了重大变化,2019年全年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大关。如此庞大的体量单靠投资拉动来刺激增长已不现实。固然“新基建”会直接拉动不少投资,但更应关注它对创造就业、推动转型、孕育创新的作用,把重心放在如何挖掘数字经济“深度”上,从如何带动消费、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城市转型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政策和着力点。

“新基建”要有长远打算与规划。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长期目标,把眼光放到如何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创新上来,而不是将其视为应急之策,盯着短期成本回收或眼前效益。抓住“新基建”之“机”,也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条件有基础建设大数据中心,也并非工业互联网“火”了,就要一股脑跟上去。各地要立足当地禀赋、产业分布,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来统筹;也要建立新机制、明确新主体,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更要根据财力和债务的承受情况循序渐进,避免一哄而上,形成新的过剩或风险隐患。

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好制度与服务。人们期待着,“新基建”的效用将更好释放,更大程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动力!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疫情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疫情中的我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