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2020-05-21

关键词:指标水平结构

邢 霂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

我国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健康稳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有关房地产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问题也是行业广泛讨论的话题。房地产业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良好的绩效水平是企业培育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发展机遇的有力保障,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业水平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当下房地产行业公司治理仍存在诸多不足,经营者普遍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保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积极优化企业治理环境、提升内部控制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保持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房地产行业势必受到影响[2]。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对于其他支柱产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房地产整体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关乎自身未来的发展,对于推动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房地产行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吴敬琏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指由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者三者所组成的组织结构中的制衡关系[3]。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并且是衡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白重恩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涵盖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等表征公司治理结构综合指标,实证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水平的相关性[4]。张会丽、陆正飞通过选取股权结构、高管持股比例等指标构建综合指标用描述公司治理水平,研究认为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5]。张敏、林爱梅等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实证研究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之间关系,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显著促进企业绩效提升[6]。还有一些学者研究高管性别、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等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认为采用众多单一的微观指标描述企业治理结构并不能反映出治理结构的总体效果,在研究治理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效应,因而选取综合治理结构指标用以描述企业治理结构水平。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经营者激发管理创新活力,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的信心,并且为公众监督经营者提供体制框架。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影响决策体制、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来影响公司行为,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2.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内部控制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果、防止贪污腐败,通过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等实现企业控制目标。可见,与公司治理机制不同,内部控制通过有效落实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活动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值。《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无误,使企业的运行在国家法律法规下进行。根据这一目标,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运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如Ashbaugh 通过对2007 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进行分析,财务绩效良好的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而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7]。张川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李维安和戴文涛分析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质量可以提高企业声誉,有利于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风险,提升企业绩效[9]。

企业通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而且能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财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

假设2: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关系。

3.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都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但各自又有不同的侧重点。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控制体系,公司治理将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10]。李明辉等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内部控制需要公司治理的参与,企业拥有合理有效的治理结构,才能建设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11]。杨有红和李连华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之间更像是一种“嵌合”的关系。程晓陵和王怀明以我国2006年前上市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具有显著的影响[12]。张先治和戴文涛认为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否由同一人担任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有显著的影响[13]。

由于产权性质的不同,国有企业往往要承担更多的代理成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运行存在一定差异,对绩效产生的影响亦有所不同。为此,我们提出两点假设。

假设3a: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有着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3b: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有着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1.样本数据的选取

选取2013—201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40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本文的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对原始数据按以下标准进行删选:(1)剔除被交易所标记为ST的企业样本,这样的企业在财务数据可能存在异常数值。(2)剔除有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所选取的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和万得(Wind)数据库。

企业的绩效指标是指能够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的代理指标。

以往大多数文献通常选取公司治理结构某些指标衡量公司治理结构,如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等。这样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公司治理是一系列监督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单单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指标进行着重分析,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治理结构的状况。为保证指标的准确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取的多个公司治理变量综合成一个变量。如张会丽等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多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成一个综合指标进行相关的研究[5]。选取的公司治理结构指标如表1所示,并且对这9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前4个主成分的综合得分作为公司治理综合指标。

在内部控制指标的选取上,借鉴叶陈刚等学者的做法,将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具有重大缺陷作为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的变量。内控审计意见(Au‐dit)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以报告形式出具整改意见。内控缺陷(Default)反映的是企业内控自评报告所揭示的企业当年内部控制活动是否存在缺陷。内控审计意见(Audit)代表企业审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以及内控审计结果所揭示的内部控制质量。详细变量定义见表2。

2.模型设计

在选取各变量的基础上,为了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与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如下的计量模型(1):

其中,i 表示房地产行业中的i 企业,t 表示某一年度;Performanceit表示企业的绩效,具体包括ROA和ROE两个指标;JX表示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综合公司治理结构指标;In-Control代表企业内部控制指标,包含Default、Audit两个指标;ɛit是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为了描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不同,在这里引入两个交叉项加入模型,如模型(2)。

表2 变量说明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数据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绩效代理指标ROA、ROE与公司治理结构综合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内控缺陷(Default)与企业绩效变量(ROA、ROE)存在负向影响;同样,内控审计意见(Audit)与ROA、ROE 的相关系数为正。另一方面,所选取的变量之间大多数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相关性,说明选取的指标有很强的代表性。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4 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在以ROA表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时,平均值为2.71,标准差为3.18;在以ROE 作为企业绩效代理指标时,最小值为-39.71,最大值为49.76。企业治理结构综合指标最小值为-1.62,最大值为2.74,这表明各企业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着较大差异,有的公司拥有较高的治理水平,而有的房地产公司则在公司治理水平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在这里以内控自评报告提示存在缺陷的的公司数来衡量内部质量,内部控制缺陷的平均值为0.41。

表3 相关性检验

2.多元回归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内内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具体见表5。前四列是以内控缺陷De‐fault代表控制质量,后四列则以内控审计意见Au‐dit代表控制变量。列(1)(3)(5)(7)是未加入相关交叉项的模型,可以看出无论是以ROA还是ROE作为公司绩效的代理变量,公司治理综合指标都对企业绩效有着很显著的正向作用,即表明企业拥有较高水平的企业治理结构,公司的绩效相对就越高。假设1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相关性。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内部缺陷(Default)与公司绩效(ROA、ROE)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并且这种显著在1%水平下,表明在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绩效往往拥有较差的绩效。同样,内部审计意见(Audit)对公司绩效存在1%水平下的正相关,表明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相对那些未取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通常拥有更好的绩效水平。假设2得到验证。

表5 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为该拟合值的t统计量。*表示在10%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下显著,***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表6 是将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水平都与企业绩效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提高企业的治理结构水平都会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假设3a得不到验证。

在按股权性质分组之后,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显著性存在明显变化。在国有企业分组样本中,以内部缺陷(Default)表征内部控制质量时,其系数不显著;在以内控审计意见(Audit)来代表内部控制质量时,其显著性不强。与之相对的民营企业分组中,内部缺陷与内控审计意见均与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内部缺陷负向影响企业绩效,内控审计意见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实证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因股权性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内控机制的实施效果不同。总体上,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要更优于国有企业。假设3b得到验证。

表6 不同股权性质下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注:括号内为该拟合值的t统计量。*表示在10%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下显著,***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以我国沪深A 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内部控制质量和治理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绩效就会越好;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同时,通过将房地产样本数据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两者并无显著的差别,都能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内部控制质量上,民营企业则相对优于国有企业。

目前,虽然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总体良好,但其公司治理水平、内部控制质量仍有不少差距。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优化股权结构,注意股权制衡。虽然大股东对房地产公司治理发挥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但仍需注意大股东持股之间的制衡,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一人做主”的局面,也可防止董事会成为企业的“独裁者”。

二是建立高管激励,健全激励机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高管激励机制,确保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保持较高的积极性;采取精神激励也是必要的措施,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参与程度,给予其一定的政治待遇和政治地位,吸收其参政议政。

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很复杂而且需要长时间维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大工程”,需要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所有部门员工共同努力,特别是需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与公司内部控制形成合力,确保内部控制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指标水平结构
张水平作品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作家葛水平
论结构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论《日出》的结构